搜索到1222篇“ 可培养细菌“的相关文章
取食银杏的粗狭肋鳃金龟肠道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2025年
对取食银杏叶的粗狭肋鳃金龟成虫肠道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粗狭肋鳃金龟寄主适应性机制研究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用LB、NA和TYA培养基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取食银杏叶的粗狭肋鳃金龟雌性和雄性成虫肠道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探究取食银杏叶的粗狭肋鳃金龟肠道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粗狭肋鳃金龟雌性和雄性成虫肠道培养细菌组成结构不同,其中雌成虫肠道培养细菌有4门11科13属14种,优势菌门、科、属和种细菌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丰度分别为86.58%、86.56%、62.59%和61.64%;雄成虫肠道培养细菌有3门6科7属11种,优势菌门、科、属和种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片球菌属Pediococc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丰度分别为98.64%、37.74%、34.68%和34.68%。从优势种细菌来看,雌虫肠道优势种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丰度为61.64%,而雄虫肠道优势种细菌为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相对丰度分别为31.91%和34.68%。粗狭肋鳃金龟雌性和雄性成虫肠道共有的培养细菌有2种,分别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和Sphingomonashumi。取食银杏叶片的粗狭肋鳃金龟成虫肠道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丰富,肠道细菌物种组成随雌、雄性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优势种也不同。
陈杰龙婷曹易蓉孙淦琳王文倩申开元金思同蔡浩升陈斌
关键词:银杏肠道细菌可培养细菌
南海台湾冷泉区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2025年
南海冷泉由于其特殊的海洋环境特征蕴藏着大量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聚焦南海台湾冷泉,旨在挖掘该冷泉环境中难培养细菌的资源,揭示其中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复苏固体培养基(FSPB)、复苏液体富集培养基(FSY)、SOB固体培养基(SOB)、MMJS固体培养基(MMJS)和SPM固体培养基(SPM)5种培养基,对南海台湾冷泉不同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分离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比较分析分离自不同培养基及南海台湾冷泉不同样品的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本研究从南海台湾冷泉8个站位的海水、沉积物以及生物样品中分离鉴定菌株690株,这些菌株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6个纲和39个属。变形菌门的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细菌占比最高,包含14个属,其中食烷菌属(Alcanivorax)为优势属。5种培养基中,仅MMJS和SPM分离获得4个门的细菌,FSPB和FSY未分离获得放线菌门细菌,SOB未分离获得厚壁菌门细菌。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均能分离获得4个门的细菌,但生物样品中未分离获得厚壁菌门细菌。在纲水平上,γ-变形菌纲是三种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类群,其在海水样品中的相对丰度高于沉积物样品和生物样品。本研究利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成功地从南海台湾冷泉中获得了大量培养的海洋细菌,且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手段展现出在分离海洋细菌上的异同。本研究为深入探究冷泉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及其在冷泉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机制提供了菌株资源。
岳丽李娟娟翟欣奕王佳琦卢慧莹张晓华于敏
关键词:培养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海州湾赤潮高发区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溶藻特性研究
2025年
于2021年3月—2022年1月,采集海州湾赤潮高发区的海水样品,通过分离培养、表型鉴定以及16S rDNA测序手段,对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评估。共分离得到641株细菌,归属于5门7纲79属185种。其中,假单胞菌门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值得注意的是,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亚硫酸盐杆菌属(Sulfitobacter)和袁其朋属(Qipengyuania)在不同批次和不同水层样品中均检出,其中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属,推测这些属的菌株是赤潮高发区广泛分布的培养异养细菌。通过多样性分析发现,水体表层(S)和底层(B)的多样性指数高于中层(M),春季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季节,且在4月达到峰值。此外,从185株代表性菌株中筛选得到18株对剧毒卡尔藻具有溶藻作用的细菌。该研究为近海有害赤潮高发区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生物控藻等应用领域提供菌种资源。
赵张琪蒋之琛堵飞超詹皓禹王婷婷李宇航颜天孔凡洲张德超
关键词:赤潮多样性可培养细菌溶藻特性
摆竹根际培养细菌的分离评价及合成群落促生
2025年
【目的】植物根际富集有大量微生物,植物根系-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健康。摆竹(Indosasa acutiligulata)是重要的经济竹种。挖掘摆竹根际土壤功能细菌,明确合成群落对竹类植物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竹类植物功能菌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对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保障森林“四库”功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以湖南省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摆竹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培养法分离细菌,利用最大似然法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依托功能筛选平板和特异性颜色变化进行功能评价,筛选出效果良好且相互不拮抗的菌株进行复合,最后通过回接试验检测合成群落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共分离获得70株根际细菌,隶属于4门21科35属;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为优势门,伯克霍尔德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为优势菌科。对这70株细菌进行功能评价发现,30株具有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功能,16株具有产铁载体功能。在兼具2种功能的细菌中,溶解无机磷和矿化有机磷的菌株各有4株,另有3株具有解钾功能。菌株TR5、TN6、TN26不仅兼具产IAA和产铁载体的能力,还具备无机磷溶解和有机磷矿化的能力。基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为吡咯素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沼泽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aludis)和克斯腾伯斯副伯克霍尔德氏菌(Paraburkholderia kirstenboschensis)。通过回接试验发现,由菌株TR5、TN6、TN26复合形成的菌液FH能够显著促进毛竹幼苗根和叶片的伸长,以及毛竹幼苗竹鞭的生长。【结论】摆竹根际土壤中功能细菌资源丰富,本研究筛选获得了多株具有产IAA、产铁载体、溶磷和解钾功能的菌株,且回接试验表明,合成�
杨芾岳晋军袁金玲孙启武刘蕾
关键词:功能评价
鄱阳湖湿地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培养细菌功能基因丰度被引量:4
2024年
鄱阳湖湿地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参与并维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为探明鄱阳湖湿地土壤细菌分布规律,分析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全部细菌(AW)和湿地外围周边土壤全部细菌(AS)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又结合培养方法和qPCR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湿地培养细菌(CW)和湿地外围周边土壤培养细菌(CS)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研究发现鄱阳湖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低于湿地外围周边土壤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是两种土壤环境中共有的细菌优势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热脱硫杆菌门也是存在于两种土壤中的主要菌门,但相对丰度均差异显著;网络分析显示湿地土壤较周边土壤细菌网络结构更简单.采用培养方法获得的不同采样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明显.但湿地土壤培养细菌功能基因的拷贝数高于周边土壤,其中参与氮循环的UreC基因和参与碳固定的acsE基因在两种土壤培养细菌中相对丰度较高.研究结果为深入挖掘调控、维持湿地土壤养分循环和促进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潜在有益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喻江王淳龙永刘贵花李春杰范国权于镇华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细菌多样性可培养细菌
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2024年
了解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细菌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丰富蛹虫草相关微生物的利用资源多样性,增加对蛹虫草细菌区系中物种多样性的认识。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来自云南嵩明大哨的蛹虫草及生境土壤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对部分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蛹虫草子座、菌核及生境土壤中共分离到的373株纯培养物,对其中的217株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座、菌核及生境土壤中分布有210株分属于4门21科39属87种的细菌以及7株分属于1门4科4属6种的放线菌。其中生境土壤中的细菌类群(21科27属52种)明显较子座(5科7属15种)和菌核(11科17属41种)丰富。子座和菌核中的共有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共有优势种为Bacillus cereus、Bacillus mycoide和Paenibacillus terrae;生境土壤中的优势菌属为伴根瘤菌属(Pararhizobium)、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优势种为Pararhizobium giardinii、Variovorax sp.和Stenotrophomonas indicatrix。云南嵩明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分布有丰富的细菌类群,这为研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细菌的生物活性积累了菌种资源。
许小蓉虞泓郭媛媛任方圆陈婉月普春艳蔡皓月张晓梅
关键词:蛹虫草内生细菌
长林小蠹肠道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2024年
为了研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肠道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采集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长林小蠹成虫与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初步判定其分类学地位。从长林小蠹成虫和幼虫肠道中分离鉴定出了20株细菌,它们隶属于2门4纲6目9科15属18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1.9%),优势菌属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27.7%)和Rouxiella属(14.8%),优势种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27.7%)和Rouxiella silvae(14.8%)。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1种;乳球菌属(Lactococcus)1种;布鲁氏菌(Brucella)1种;帕拉伯克霍尔德氏属(Paraburkholderia)1种;伯克霍尔德氏属(Burkholderia)1种;泛菌属(Pantoea)2种;欧文氏菌属(Erwinia)2种;沙雷氏菌属(Serratia)1种;(Rouxiella)属1种;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1种;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1种;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2种;Atlantibacter属1种;哈夫尼亚菌属(Hafnia)1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种。其中,布鲁氏菌属和Atlantibacter属是长林小蠹区别于目前我国分布的其他小蠹虫肠道培养细菌所特有的属。
王美惠陈焕文解丹项嘉建宇佳迟德富
关键词:长林小蠹细菌群落
叉角厉蝽3龄若虫肠道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潜力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培养细菌的促生长特性,为叉角厉蝽肠道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及有益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叉角厉蝽若虫肠道细菌,通过细菌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能力,定性分析分离菌株的促生潜力。【结果】从叉角厉蝽若虫肠道中分离到11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株、革兰氏阴性菌3株;细胞形态3株为短杆状、1株为球状、7株为杆状。经鉴定11株肠道细菌分属于2门2纲3目4科4属,优势门、纲、目、科、属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85.67%)、芽孢杆菌纲(Bacilli,85.67%)、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75.80%)、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75.80%)、肠球菌属(Enterococcus,75.80%);在种分类水平由粪肠球菌(E.faecalis,75.80%)、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9.17%)、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6.51%)、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4.49%)、黏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3.30%)、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0.28%)、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0.27%)和高地芽孢杆菌(B.altitudinis,0.18%)8种组成。11株分离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2株沙雷氏菌促生潜力最大,具有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4种促生活性,其次为摩根氏菌,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3种促生活性。【结论】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培养细菌种类较丰富,分离获得的11株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特性。
朱国渊吴国星张曼施春兰次那有若陈晓宁婧怡王思洁高熹
关键词:可培养细菌细菌多样性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粪便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揭示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粪便中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系统研究该虫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关细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新鲜粪便和干粪便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分析法将幼虫粪便菌悬液于LB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纯化,根据16S rDNA双向测序结果,结合细菌菌株的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利用Contigexpress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拼接和校对,并将结果提交至NCBI(GenBank)数据库比对;通过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通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综合评估新鲜粪便和干粪便中培养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果】马铃薯块茎蛾新鲜粪便中培养细菌有3门9科9属14种,其中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为优势种,相对丰度达71.25%。干粪便中培养细菌有3门6科7属11种,其中琥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uccinus)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为优势种,相对丰度分别为29.45%和18.70%。新鲜和干粪便中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3和2.02、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7和0.84,表明干粪便培养细菌多样性高于新鲜粪便,且细菌群落种类组成更为均匀,而新鲜粪便培养细菌种类组成相对集中。【结论】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粪便中的细菌种类丰富,且新鲜粪便与干粪便在培养细菌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富度和均匀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新鲜粪便中培养细菌种类组成相对集中且群落表现出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干粪便则展现出更均匀的细菌群落种类组成。
张凌英苏造堂郑亚强徐天梅王文倩肖关丽陈斌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蛾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新疆北部木斯岛冰川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特征
2024年
冰川作为地球主要的冰冻圈要素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本文通过培养和16S r RNA基因序列鉴定,研究了新疆北部木斯岛冰川的表层雪、表层冰、深层冰、表层融水和前沿土壤生境中的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木斯岛冰川中培养细菌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奇异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所有分离菌株数量的78%。优势属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冷杆菌属(Cryobacterium),有15株细菌为潜在新种。在10℃和25℃下培养的菌落数分别为6.0×10^(1)~5.3×10^(3)CFU·m L^(-1)(CFU·g^(-1))和3.1×10^(1)~5.1×10^(3)CFU·m L^(-1)(CFU·g^(-1))。木斯岛冰川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前沿土壤生境物种多样性最高,表层融水生境物种多样性最低。培养细菌具有生境特异性,表层雪、表层冰、深层冰和前沿土壤生境分别有2、2、1和19个特有的属,假单胞菌属是五种生境的共有属,许多源自雪的细菌类群以在不同生境中保存下来。在10℃和25℃下共培养出16个共有属,分别有9个和7个特有属。木斯岛冰川蕴含丰富的菌株多样性,为开发冰川微生物资源提供数据支持和菌株资源。
田茂贾谱超吴玉洁于雪武师宇张昺林陈拓刘光琇王飞腾张威
关键词: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

相关作者

陈斌
作品数:660被引量:2,229H指数:21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球孢白僵菌 菌株 毒力 幼虫 生物防治
张晓华
作品数:174被引量:87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研究主题:多样性 密度感应 哈维氏弧菌 可培养细菌 淬灭
肖关丽
作品数:170被引量:787H指数:16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菌株 甘蔗 马铃薯 马铃薯块茎蛾 内源激素
刘光琇
作品数:79被引量:66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可培养细菌 青藏高原 天蓝色链霉菌 土壤理化性质 冰川
张威
作品数:46被引量:27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可培养细菌 天蓝色链霉菌 放线菌 土壤理化性质 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