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5篇“ 古生态学“的相关文章
生态学
杨式溥等编
关键词:古生态学
浅析大涡模拟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2024年
计算流体力(CFD)作为一种用计算机来模拟流体实际流动情况的前沿分析方法,是流体力问题的定量化求解工具。近年来, CFD在生态学(特别是化石功能)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CFD包含多种湍流计算模型,但早期对生物化石的仿真模拟实验主要基于雷诺平均数值模拟(RANS)。本文以寒武纪已灭绝的高钙化海绵动物——“规则”杯动物化石模型为例,应用基于大涡模拟(LES)的湍流数值计算模型进行相关的流体力模拟与分析。同时,应用RANS模型并以相同的流体动力参数进行仿真模拟,从而详细比较不同计算模型间的差异。CFD结果重现了杯动物在海底水流环境下的流体力特征, LES和RANS实验共同揭示了“规则”杯动物独特的骨骼形态在其滤食以及有性繁殖等方面的适应性优势。与RANS模型相比, LES这一计算模型在本案例中呈现出更高精度的模拟结果,值得在相关研究中作进一步的推广。
冯文谦李启剑那琳张景新李越
关键词:大涡模拟计算流体力学古生态生物力学古杯动物
湖北宜昌下茶庄剖面寒武系第四阶天河板组微生物—杯礁及其生态学意义
2024年
杯是最早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造礁作用的后生动物,首次出现在西伯利亚地台幸运阶底部,直到寒武系第四阶基本灭绝。湖北宜昌第四阶的天河板组钙质微生物—杯礁是华南目前已知含杯生物礁的最高层位,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第四期的杯礁报道非常少。本文首次报道了宜昌下茶庄剖面天河板组的钙质微生物—杯礁,为研究第四阶杯类衰落阶段的杯和微生物组成的礁群落生态特征提供了新材料。该生物礁群落组成包括造礁生物原杯Archaeocyathus yichangensis及多种钙质微生物,包括Girvanella、Kordephyton、Botomaella、粗管状蓝细菌、Epiphyton及Renalcis,附礁生物包括三叶虫、腕足动物、开腔骨及棘皮动物。总体来说,造礁生物表现出杯类物种单一而钙质微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特征,且钙质微生物Epiphyton及Renalcis与杯的附生关系可能与现生海绵与其上的附生微生物关系类似。原杯和钙质微生物是天河板组生物礁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礁造礁模式分析显示,在原地生长的原杯作为造礁者构成一级格架后,Girvanella附着于原杯体壁生长从而稳定下覆的沉积物,较小的Epiphyton和Renalcis个体附着于Girvanella包壳上继续生长,也可以与格架中的席状或团块状Girvanella共生,生长于原杯间的空隙构成二级格架,加固礁体;在形成交错的网状格架之后,由体积更小的Renalcis和Epiphyton个体填充空隙;最后由细粒沉积物填充孔隙。华南地区天河板组含杯生物礁横向对比表明不同杯礁群落面貌的微小差异可能与水动力背景差异有关。此外,寒武纪早期世界范围内钙质微生物—杯礁演化的对比表明第四期钙质微生物—杯礁群落中杯的多样性明显降低,而其中钙质微生物多样性较第三期有所增加,此发现对揭示含杯的生物礁群落的衰落有重要意义。
郑家炜朱杨格刘丽静沈锦文王睿庄蔚菱
关键词:寒武纪早期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统祁家沟组四射珊瑚生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上石炭统祁家沟组识别出2种生态类型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一种是以小型单体无鳞板类型为主的Cyathoxonia动物群;另一种则是以发育鳞板类型为主的Caniniid-Clisiophyllid动物群。认为祁家沟组四射珊瑚动物群生活于中-高纬度地区温带气候条件下火山口周围类似于环礁的环境中。Cyathoxonia动物群生活于相对闭塞但与外海有连通的低能浅水礁湖(潟湖)环境中并且原地保存,Caniniid-Clisiophyllid动物群则生活于环礁向海一侧适于珊瑚生长的礁坪中-高能环境中。后者不断遭波浪侵蚀,在风暴和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环礁陡峭的前缘斜坡以重力流的形式下滑,在正常浪基面之下的低能环境中保存下来。
王训练岑武轩周洪瑞方少伯周洁
关键词:四射珊瑚古生态学环礁晚石炭世准噶尔盆地
福建中新世中期三宝木属(大戟科)一新种及其气候与生态学意义
2023年
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省漳浦地区佛昙群的三宝木属(Trigonostemon)一新种:漳浦三宝木(Trigonostemon zhangpuensis sp. nov. J.L. Dong et B.N. Sun)。该化石叶片呈倒披针形,基部窄,顶端渐尖;中上部的叶缘具细齿,近叶基1/3的部位全缘;叶脉为羽状环曲脉,中脉粗壮,向上逐渐变细;气孔器为无规则型,气孔呈长椭圆形,分布稀疏,无规则排列;平周壁不光滑,具褶皱。化石种与现生种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rides(Croiz.) L.K. Dai et T.L. Wu)在叶片形态特征方面最为相似。剑叶三宝木分布在我国的海南省,基于化石种与最近亲缘现生种的生态幅基本一致的假设,漳浦地区在中新世中期的气候特征可能类似于现今海南省。化石种叶片上共划分13种损伤类型,属于6类功能性取食组,包括孔洞取食(hole feeding)、边缘取食(margin feeding)、留脉式取食(skeletonization)、表面取食(surface feeding)、造瘿(galling)和刺吸式取食(piercing and sucking),体现了当时以漳浦三宝木为食的昆虫种类可能较为丰富。
郑清丹董俊玲郑栋宇孙柏年
关键词:古生态学古气候
安徽早三叠世巢湖动物群的研究进展:生物面貌、地层分布和生态学意义
2023年
巢湖动物群主要分布在安徽巢湖及邻近地区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南陵湖组中上段地层中,以保存大量完整且精美的巢湖龙化石为特点,伴生有鳍龙类、鱼龙形类、鱼类及多门类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巢湖动物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基于巢湖动物群中大量新材料的系统研究为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发生之后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的快速复苏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梳理了巢湖动物群的地质背景、研究简史、生物组合特征、地层分布与时代特征、稳定同位素地球化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就其群落生态组成进行初步探讨。这项工作对建设巢湖动物群相关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旅游开发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熊志凤季承
关键词:早三叠世化石组合古生态
贵州寒武纪凯里生物群中开腔骨动物的形态分类与生态学特征
开腔骨动物是一类仅存于寒武纪纽芬兰世-苗岭世时期且亲缘关系未定的基础后生生物, 常出现在部分特异性埋藏化石群和小壳化石群中, 对于探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成因和还原当时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至关重要。凯里生物群作为寒武纪乌溜...
彭庭祖
关键词:寒武纪凯里生物群
昆明寒武系第二统蜕皮类蠕虫的形态生态学
蜕皮类蠕虫是一类行周期性蜕皮、身体呈蠕形、具翻吻、无附肢的原口动物。它们广泛分布于早生代,在寒武纪尤为繁盛,以蠕虫类和鳃曳动物为主要代表,是海洋底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者和生物扰动者,对于寒武纪底质革命的产生、寒武纪...
杨小宇
关键词:形态学古生态学
福建白垩纪恐龙足迹群的形态生态学研究
姜琦
黔北仁怀核桃湾志留系石牛栏组滨岸灰岩的生态学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展示的华南板块上扬子区黔中陆滨岸带志留系灰岩地层具有独特的生态学指标。黔北仁怀核桃湾剖面兰多维列统艾隆阶石牛栏组沉积时的地理位置靠近海岸线,厚度约30 m,未经历远岸区石牛栏组下部松坎段含泥质粉砂瘤状灰岩的过渡,浅海生屑灰岩就直接整合覆盖于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之上,此滨岸带生物-岩相的急剧转折表明从龙马溪组缺氧变为石牛栏组富氧海底是快速发生的。核桃湾滨岸附近无河流携带陆源碎屑注入而影响海水盐度和清澈度,潮汐影响弱。腕足类、珊瑚-海百合粗颗粒碎片可形成薄层生屑滩灰岩,灰岩微相显示细颗粒生屑化石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均为常见的底栖壳相动物类型,但不栖居钙质微生物或后生动物造礁生态群落。桐梓上升事件导致石牛栏组顶部沉积相单元缺失,海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蒸发白云岩坪以及潮间带交错层理记录因滨岸带露出海底时间长而被完全剥蚀。
郭伟李启剑赵萌梁萍萍王南李越
关键词:志留系

相关作者

李越
作品数:136被引量:53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板块 志留系 志留纪 上奥陶统 良里塔格组
肖传桃
作品数:182被引量:742H指数:1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礁 早奥陶世 下奥陶统 沉积相 地层
刘鸿雁
作品数:132被引量:1,287H指数:23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孢粉 植被 半干旱区 全新世
邢立达
作品数:144被引量:14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恐龙 恐龙足迹 白垩纪 足迹 化石
吴亚生
作品数:149被引量:68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物礁 微生物岩 塔里木盆地 二叠纪末 二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