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篇“ 古环境演化“的相关文章
- 贵州草海0.78 Ma以来古环境演化:来自XRF连续扫描的证据
- 2025年
- 云贵高原地区气候受到不同季风的显著影响,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为探究该地区环境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选取贵州草海湖泊沉积柱2023CH(D)为研究材料,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荧光(XRF)连续扫描和古地磁分析,结合磁化率、粒度及Al、Si、K、Ca等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对草海地区0.78 M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进行探讨。研究发现0.78 Ma以来草海的古环境演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Ⅰ阶段(0.78~0.66 Ma),草海地区气候基本响应全球气候变化;Ⅱ阶段(0.63~0.33 Ma)草海区域气候在全球气候主导的基础上,也明显响应地轴倾角和岁差周期;Ⅲ阶段(0.32~0.22 Ma)为相对温和的冰期凉湿气候,条件适宜碳酸盐岩大量淋溶;Ⅳ阶段(0.21~0.12 Ma)总体呈现冷干气候,早晚两段偏暖湿,物理和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均较好地响应岁差周期;Ⅴ阶段(0.12~0.02 Ma)整体趋于冷干,但气候在亚轨道尺度上于冷干-暖湿之间快速振荡,且波动幅度呈增大趋势。草海的气候演化同时受到轨道周期和亚轨道周期影响,不同古环境代用指标对轨道周期的响应存在差异。植被覆盖率受亚洲季风强度的显著影响,其变化主要受全球气候的调控,而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相对强度和降雨量对倾角和岁差周期响应更敏感。草海地区气候波动呈现频率更快且更加极端的趋势。总体而言,草海地区气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较为复杂,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 许聿迪刘承帅高庭刘彧尹润生孙蕗
- 关键词:云贵高原湖泊沉积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演化
- 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沙三-沙四段古环境演化特征
- 2025年
- 由于浅海陆架区重力流沉积具有特征不典型和规模较小等特点,以往的研究多仅限于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目前对其沉积特征与成因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影响其发展的主控因素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文以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沙三-沙四段的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分析形成车西洼陷沙三-沙四段重力流发育特征的古环境条件,总结沉积模式,并探讨其地质意义。车西洼陷沙三-沙四段的古气候指数C以及Fe/Mn指标均指示沙四段沉积期气候干燥,沙三段沉积期整体较沙四段沉积期湿度更高,主要为半湿润-湿润气候。Sr/Ba指标指示沙四段沉积期处于咸水环境中,沙三段沉积期处于淡水-半咸水环境中。依据研究区沉积物分布规律以及沉积构造特征等计算出该区沙三段和沙四段的平均最大古水深分别为60.07 m和20.32 m。根据车西洼陷沙三段及沙四段的岩心特征分析,结合该区沉积环境及地形研究认为沙三段发育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沙四段发育泥石流沉积。
- 刘杰李敏陈盼盼李存磊段长江王宝春夏晓朵孟龙起
-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重力流沉积古环境演化
-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富有机质页岩古环境演化及发育模式
- 2025年
- 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物质基础,勘探证实了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亟待深化对富有机质页岩成因机制及发育模式的认识,以指导陆相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针对梨树断陷陆相页岩样品开展了总有机碳(TOC)、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实验测试,深化了对古环境及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的认识。结果表明,梨树断陷营城组早期主要为淡水—半咸水、弱还原水体环境,古气候温暖潮湿;营一Ⅰ亚段底部Ⅲ层组陆源碎屑输入大,发育块状泥岩,中部Ⅱ层组陆源碎屑输入少,湖水盐度升高导致水体分层,同时大量生物死亡提高古生产力,内源沉积作用发育富有机质钙质页岩,顶部Ⅰ层组陆源碎屑输入增加,有机质被稀释,主要发育含有机质页岩硅质页岩。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发育(TOC>2%)受到古生产力和有机质保存的控制,陆源输入的营养物质促进了古生产力的提高,叠加缺氧分层水体条件,导致Ⅱ层组富有机质页岩最早发育,是梨树断陷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甜点段。研究成果为梨树断陷及其他地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朱建峰逄海明李忠博
- 关键词:松辽盆地页岩气
- 南秦岭北带三叠纪盆地古气候、古海洋、古环境演化研究
- 2025年
- 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开展露头剖面沉积相研究,结合粒度分析结果,划分沉积相类型,通过砂岩样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碳酸盐岩C-O同位素分析,探讨三叠系盆地古气候、古海洋、古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三叠系自下而上发育下统扎里山组、马拉松多组浅海环境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盆地南部)和隆务河组半深海环境斜坡相深水砂岩,中统郭家山组浅海陆棚相和光盖山组半深海环境陆棚斜坡相沉积,以及上统大河坝组浅海陆棚环境沉积;(2)砂岩样品化学蚀变指数(CIA)值、成分变化指数(ICV)值,以及Rb/Sr–K_(2)O/Al_(2)O_(3)关系图解表明,研究区三叠系经历了两次“温暖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并造成古水深相应的两期由深变浅的过程,以及砂岩沉积水体盐度的变化,温暖湿润气候带来的降水使得海水盐度大幅度降低,而炎热的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使得海水盐度大幅度升高;(3)研究区三叠系砂岩形成于氧化—弱氧化的古水体环境,这种环境虽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发展繁盛,能够为沉积有机质奠定物质基础,却不利于沉积有机质的保存。
- 霍勤知徐磊白云来刘明
- 关键词:古气候古海洋古环境
- 北部湾盆地始新世古环境演化及沉积学意义被引量:2
- 2024年
- 保存在地层中的孢粉化石是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变化的关键对象之一,对于重建古环境、预测烃源岩富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的WS-X1井、WS-X2井、海中凹陷的WZ-X3井、福山凹陷的JH-X4井始新世时期的孢粉进行分析,以揭示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植被特征及其反映的古环境演化。研究共发现孢粉化石4大类共49个孢粉类型,以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其中栎粉Quercoidites(microhenrici+minutus)、三沟粉Tricolpopollenites、桤木粉Alnipollenites含量较高;裸子植物中以松粉Pinuspollenites为主;蕨类植物孢子以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紫萁孢Osmundacidites为主;同时出现大量藻类,以盘星藻Pediastrum为主。4口井中,始新世亚热带类群丰富且花粉含量高,孢粉组合反映了北部湾盆地该时期发育以常绿栎类丰富为特征的林地,盆地低山地带发育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林下为蕨类植被,指示了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时期为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始新世早期分布的喜热植被较晚期更多,且在始新世晚期出现喜温的植被,推测始新世早期到晚期气候呈逐渐变凉的趋势。此外,孢粉组合中出现大量藻类,推测当时的沉积环境主要以湖泊和滨海的河流沼泽相为主。通过对北部湾盆地始新世时期的孢粉资料进行分析,为该盆地始新世时期的气候研究提供了更多依据。
- 黄侠超钟瀚霆曹海洋肖伶俐陈莹王文楷常晓琳刘欣春王琛宇高凌雪侯明才
- 关键词:始新世孢粉古气候古植被北部湾盆地
- 基于古环境演化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3年高考福建地理卷第19题为例
- 2024年
- 沉积相是探究地球历史环境演化规律,以及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深入分析2023年高考福建地理卷第19题的问题设置,明确通过沉积相反演古环境变化类试题的答题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 曹志宏
- 关键词:古环境沉积相高考试题高中地理
- 西宁盆地岩石磁学记录揭示的始新世-中新世古环境演化及驱动机制
- 2024年
- 亚洲气候环境以东部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和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为典型特征,影响着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生活。河湖相沉积是研究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的重要地质记录,而岩石磁学作为一种简便的方法在古气候重建中得到广泛应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沉积了巨厚的跨越始新世-中新世的连续河湖相地层,是研究亚洲季风湿润气候与内陆干旱气候过渡区新生代环境演变的宝贵档案。本研究对西宁盆地关家山和西宁东复合剖面始新世至中新世厚约900 m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首先,对185个泥岩或粉砂岩样品进行传统的磁化率测试,然后在其中挑选出103个样品进行柠檬酸钠-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CBD)地球化学溶解实验,成功分离出了来自源区的粗颗粒碎屑磁性矿物组分以及沉积后新生成的细颗粒成壤磁性矿物组分的信号。结果显示,新生代以来,成壤作用产生的细颗粒磁性矿物含量变化与全球温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是影响西宁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碎屑组分的磁化率与全岩磁化率的比值可以半定量估计不同时间段构造或气候对磁化率的影响。始新世期间,西宁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较强,河湖相沉积物中细颗粒磁性矿物的占比较高;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型以来,全球变冷导致西宁盆地干旱化加剧,成壤作用减弱;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期间,碎屑组分磁性矿物对磁化率贡献的占比增加至约60%,碎屑成因磁性矿物的输入对磁化率变化的影响增大;此外,约25 Ma磁化率的增加可能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共同控制。
- 马兆颖昝金波方小敏方小敏张涛
- 关键词:西宁盆地河湖相沉积磁化率全球变冷
- 川东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转折期古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机理
-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期,在此期间发生众多重大地质事件,如火山活动、生物大灭绝、海平面的升降、赫南特冰川和海洋缺氧等。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连续,可作为理想的区域,对研究晚奥陶...
- 张治波
- 关键词:古气候风化作用
- 青藏高原东南缘昭通盆地晚中新世到上新世古环境演化过程被引量:1
- 2024年
-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区域是研究晚新生代以来气候和环境演化的重要区域之一。虽然针对云南区域已经开展了大量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的研究,但是晚中新世到上新世云南区域湿度变化的记录仅为碳同位素和孢粉记录,且分辨率较低。因此,该区域缺乏晚中新世到上新世连续的高分辨率古湿度变化记录。本研究主要基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盆地内晚中新世到上新世的沉积物岩心,通过对沉积物粒度的测试分析,综合沉积序列、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表明:昭通盆地在8.8~6.2 Ma以沼泽亚相沉积环境为主;在6.2~2.8 Ma以浅湖亚相沉积环境为主;在2.8~2.6 Ma以湖滨亚相沉积环境为主。昭通盆地沉积物粒度参数记录的晚中新世到上新世云南区域呈现干旱化的趋势。结合前期该钻孔黏土矿物和化学风化的相关成果,认为晚中新世到上新世南亚季风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并主要受控于全球变冷和全球CO_(2)浓度降低的影响。
- 李佩张春霞罗浩刘志成高战武
- 关键词:晚中新世上新世古环境
- 中全新世以来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古环境演化研究
- 北冰洋是全球纬度最高的大洋,不仅是地球气候系统冷源,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器和驱动器。特别是全球变暖以来,北极地区气温升高速率显著高于全球其他地区,是开展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区域。北冰洋东西伯利亚陆架是...
- 杨功旭
- 关键词:全新世海冰生产力
相关作者
- 窦衍光

- 作品数:48被引量:375H指数:12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古环境演化 沉积环境
- 沈吉

- 作品数:239被引量:3,251H指数:3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古气候 沉积物 湖泊沉积 岱海 湖泊
- 石学法

- 作品数:433被引量:2,461H指数:27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富钴结壳 南黄海 热液区
- 蓝先洪

- 作品数:115被引量:981H指数:19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地球化学 南黄海 稀土元素
- 张廷山

- 作品数:197被引量:1,587H指数:23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生物礁 龙马溪组 页岩气 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