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5篇“ 古环境意义“的相关文章
- 若尔盖盆地黄河牛轭湖古河道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2025年
- 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古河道沉积物特征提供了丰富的区域环境演变信息。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黄河牛轭湖古河道沉积剖面(NYQ-B)进行系统环境磁学分析,并结合光释光测年数据,对黄河牛轭湖古河道沉积剖面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中沉积物磁性矿物主要以PSD和MD磁铁矿为主,风化、成壤和早期成岩等作用是影响磁性矿物的主要因素。其中,磁性矿物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古洪水泛滥沉积层和古河床沉积层,最高值在现代土壤层。古牛轭湖相A层沉积于(3.24±0.26)—(2.96±0.24) ka,该时期气候条件温暖湿润,较高的χ、SIRM值和χARM/χ、χARM/SIRM值,反映了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因经历强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细颗粒物质。古牛轭湖相B层磁学性质指示了(2.87±0.27)—(1.84±0.20) ka趋于干冷的气候特征。NYQ-B剖面记录的两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2.96±0.24)—(2.87±0.27) ka和(1.84±0.20)—(1.70±0.16) ka,分别对应全新世大暖期向晚期干旱时期转折阶段和黑暗时代冷期。这两个时段气候相对寒冷干燥,青藏高原山地冰川普遍推进,冰雪融水的贡献相对有限,而气候转折和突变时期大气环流异常停滞、中低纬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暴雨是导致古洪水事件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丰富了环境磁学在古河道沉积序列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理解黄河源水文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 赵嘉雯王龙升张玉柱陈莹璐胡守云张桂叶孟丽卫战超王庆
- 关键词:环境磁学古河道若尔盖盆地环境演变
- 3万年以来日本海西部沉积物砷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 2025年
- 砷(As)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其作为示踪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代用指标的可靠性仍然存在争议。日本海是西北太平洋海槛发育程度最高的边缘海之一,末次冰期以来其氧化还原条件发生了剧烈变化,是理解沉积物As演化过程的天然实验室。通过对LV53-18-2岩芯沉积物中As和钼(Mo)等多种参数进行高分辨率分析,发现过去30 ka以来日本海西部沉积物As和Mo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海因里希冰阶1期(HS1,19~15 ka),As与Mo同步富集,表明此时期沉积物形成于无氧或硫化环境。在末次冰期—末次盛冰期(30~19 ka)和晚冰消期—早全新世(15~8 ka),As和Mo含量异步变化,原因在于季节性海冰活动不仅增加了陆源As向海的输运,而且加速了日本海深层水形成和内部通风。在中晚全新世(<8 ka),As和Mo含量同步减小。该时期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日本海海表生产力提高,增加的生源物质贡献稀释了沉积物As含量。鉴于沉积物As富集机制的复杂性,我们认为As并不是示踪海洋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可靠的代用指标,在重建古氧化还原环境时应与其他代用指标相互验证。
- 方良璁邹建军豆汝席王庆超朱爱美Gorbarenko SergeyVasilenko YuriyBosin Aleksandr石学法
- 关键词:古环境末次冰期
- 西南天山托云盆地古近纪熔积岩成因及其古环境意义
- 2025年
- 熔积岩是一种由炙热的熔岩流与湿冷沉积物混合形成的特殊火山碎屑岩,主要由浆源碎屑和宿主沉积物两部分构成。其独特的成因和产出环境为岩浆喷发期的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西南天山托云盆地记录了中生代以来塔里木湾海退的地质演化,新发现的古近纪熔积岩揭示了区域海陆转换过程。本研究以托云熔积岩为对象,通过典型剖面宿主碳酸盐岩的主微量元素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古环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宿主碳酸盐岩的δ^(13)C_(VPDB)变化范围为-4.05‰~-7.74‰,δ18OVPDB变化范围为-6.42‰~-11.93‰。基于经验公式计算,其形成的古环境温度为30.3~6.9℃,古盐度指数为114.6~105.5(平均为110.2),古盐度值为24.77‰。综合研究表明,该熔积岩形成于海陆边界的微咸水潟湖环境。
- 刘帆程志国郭祝芳冀文涛
- 关键词:托云盆地始新世古环境
-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2025年
- 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与沉积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进行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分析是研究沉积古环境的有效手段。川东北地区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但关于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古海洋环境的研究还较薄弱。选取羊鼓洞剖面吴家坪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实测与室内镜下薄片鉴定,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沉积古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Sr/Ba和Th/U指示羊鼓洞剖面吴家坪组沉积期处于海相咸水环境;②V/Cr、V/(V+Ni)和Ni/Co等沉积环境古氧相的指标显示羊鼓洞剖面吴家坪组沉积时期古环境处于贫氧—缺氧状态;③Sr/Cu和Rb/Sr值表明沉积时期的古气候主要以干旱环境为主;④原始物源具有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亲和性,(La/Yb)N—ΣREE的对应关系反映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沉积岩。
- 王超群李凤杰王佳
- 关键词:二叠系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
- 西藏聂拉木亚汝雄拉晚中新世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西藏聂拉木亚汝雄拉南坡保存有较厚的新生代达涕古湖盆沉积物,并产出晚中新世晚期福氏(垂鼻)三趾马(Hipparion(Cremohipparion)forstenae)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迁的重要区域之一。目前对喜马拉雅山脉代表性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层与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札达和吉隆盆地,对达涕古湖盆的研究程度仍很低。2020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古生物分队,对聂拉木亚汝雄拉地区开展中-新生代地层与古生物调查,在新近纪地层中采集到一小批脊椎动物化石,包括鲤科咽齿、犀类、有蹄类和鼠兔类。其中,鼠兔类化石归属于艾氏拟美兔(Bellatonoides eroli),这是该属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首次发现,指示其产出层位的生物地层年代不会晚于晚中新世早期(灞河期)。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目前可从亚汝雄拉剖面中识别出两个不同的层位和年代,即上部湖滨相地层产福氏(垂鼻)三趾马,其年代为晚中新世晚期(保德期);下部湖相地层产艾氏拟美兔,其年代可能为晚中新世早期(灞河期)。此前艾氏拟美兔发现于土耳其安卡拉(Ankara)和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中中新世晚期-晚中新世早期的地层中,通常与灵长类及其他森林型哺乳动物共同出现;福氏(垂鼻)三趾马分布于西藏吉隆和山西保德晚中新世晚期地层中,被认为适应于开阔生境,海拔分布不超过2900m。化石证据显示聂拉木达涕古湖盆在晚中新世早期至晚期的古海拔可能比现代高度低了近2000m,古植被类型存在从晚中新世早期的森林到晚中新世晚期的森林草原环境的转变,整体上晚中新世亚汝雄拉的古环境远比现代要适宜得多。
- 李强倪喜军邓涛吴飞翔
- 关键词:晚中新世脊椎动物古环境
- 煤中惰质组及其古环境意义:来自AI和大数据分析的启示被引量:1
- 2024年
- 惰质组是煤中常见且重要的显微组分组,作为古野火指示物在古环境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野火在多种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惰质组来讨论古野火与古气候变化及古植物演化的研究逐年增多.丝质体和半丝质体的反射率可以用来估算古野火的燃烧温度及类型,进而判断不同类型野火的燃烧特征.惰质组的相对丰度可以重建大气氧含量.人工智能(AI)和科学数据库的在线搜索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得查找、收集、整理和分析从最老到最新的出版物,以及出版物中的全球惰质组数据成为可能.本文使用数据提取工具Deep Shovel收集分析从志留纪到新近纪的全球惰质组数据,然后应用Gplates、ArcGIS pro、Tableau等多个软件建立地质历史时期惰质组相对丰度的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与其他因素如大气氧含量、植物进化及古气候变化等进行关联.惰质组在地质历史中的分布特征差异很大,二叠纪属于典型的“高惰质组含量-高大气氧含量”时期,新生代属于典型的“低惰质组含量-低大气氧含量”时期.本文提出惰质组特征与古环境因素之间的可能性正负反馈关系,揭示出惰质组在地质古环境演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惰质组相关研究应该聚焦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深入结合,大数据驱动的惰质组时、空分布特征,古野火在不同气候背景下的地球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融合现代野火研究预测未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野火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 邵龙义周家民Timothy P.JONES华芳辉徐小涛闫志明侯海海王东东鲁静
- 关键词:古气候
-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察尔汗中更新世以来古湖岸重建及其古环境意义
- 多源遥感融合技术在识别被侵蚀或被覆盖的古湖岸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察尔汗盐湖为我国最大的第四纪液体钾盐矿床,识别该盐湖中更新世以来的多级古湖岸及其湖面变化过程,对于保障我国的钾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合成孔径雷达(...
- 徐一帆
- 关键词:SAR高湖面
- 缅甸英雄岛始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为配合中缅合作的M区块油气勘探,确定该区块英雄岛含油气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对缅甸英雄岛R-3井2562~2844 m井段10个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孢粉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在每个样品中均发现了较丰富的孢粉化石,共鉴定出85属135种或未定种。该井段的孢粉化石以Momipites和Quercoidites含量丰富,始新世常见分子Sabalpolllenites areolatus断续出现,并见有特征分子Schizaeoisporites eocenicus为主要特征,根据孢粉特征分子和优势属种的分布规律,命名为Schizaeoisporites eocenicus-Quercoidites-Momipites-Sabalpollenites areolatus组合;对比相同井段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时代,推测当前的孢粉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依据孢粉组合面貌,对照我国油气区古近纪—新近纪孢粉序列的数据统计结果,系统研究后所建立的划分孢粉植物类型、气温带和干湿度带的3个模式,并结合本钻井其他孢型化石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中晚始新世地层为近海陆地环境,北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型古气候沉积。
- 史德锋祝幼华
- 关键词:孢粉组合古环境
- 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2024年
- 【目的】研究辽东湾北部JXC-1孔孢粉学特征,以更好地认识早更新世晚期以来辽东湾古环境演化。【方法】对JXC-1孔沉积地层选取159个样品进行孢粉鉴定,结合测年数据,对比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变化等指标,开展孢粉组合及含量变化分析。【结果】划分出9个孢粉带,孢粉组合可以反映渤海陆缘区植被面貌,其中草本花粉在整个剖面占绝对优势,含量在60%以上,具有超代表性,而木本花粉代表性低。【结论】对比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过程,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孢粉组合变化特征指示气候呈冷干-温湿交替。中更新世末期以来辽东湾经历了3次高海平面过程,与孢粉组合指示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MIS7和MIS5时期,阔叶树种和蒿属比例较高,有孔虫丰度较高,气候偏暖,属沉积动力相对稳定的浅海或滨海环境;而MIS6和MIS4时期,孢粉浓度极低,气候偏冷,属沉积动力相对复杂的滨岸湖泊或沼泽等陆相环境。MIS3时期至全新世(MIS1)时期,气候由凉湿向温湿转变。全新世孢粉组合指示气温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海平面变化响应明显。
- 王忠蕾李杰李杰梅西胡刚孟祥君
- 关键词:晚更新世孢粉组合古环境
- 东台吉乃尔盐湖沉积物硼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 2024年
- 硼(B)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地质成因及演变,因此,在许多领域的研究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对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台吉乃尔盐湖沉积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矿物组成与分布及水溶组分B同位素的研究,得出剖面沉积物B含量在5.82~677.70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296.26μg/g;δ^(11)B值的变化范围在-8.52‰~7.93‰之间,平均值为-2.81‰,B含量与δ^(11)B值相关性较弱(R=0.15)。结果表明,东台吉乃尔盐湖自晚更新世以来历经盐湖沉积演化的逆向(氯化物型-硫酸盐型)及正向(硫酸盐型-氯化物型)演变,具体表现为,(1)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27~4.6 ka):干冷气候条件下,湖水处于蒸发浓缩过程;(2)全新世中期至晚期(4.6~0.3 ka):暖湿气候条件下,湖水处于淡化过程;(3)全新世晚期至今(0.3 ka~):湖水受蒸发作用影响,沉积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较弱,总体上处于蒸发浓缩过程。这不仅重建了东台盐湖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过程,也为现阶段该盐湖的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 杨建文卢晓航马云麒苏维刚周震鑫马喆韩凤清
- 关键词:沉积物硼同位素古环境
相关作者
- 张玉兰

- 作品数:140被引量:908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孢粉 古环境 花粉 孢粉组合 古环境意义
- 孙柏年

- 作品数:170被引量:569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植物化石 古环境 古气候 微细构造 角质层
- 解三平

- 作品数:56被引量:12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古环境 植物化石 上新统 角质层 古环境意义
- 王汝建

- 作品数:163被引量:75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晚第四纪 放射虫 白令海 古海洋 楚科奇海
- 肖良

- 作品数:86被引量:2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中新世 古环境 植物化石 微细构造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