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46篇“ 古环境变化“的相关文章
MIS3至MIS1时期闽东沿海地区高分辨率沉积与孢粉地层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
2025年
为探究气候与环境剧烈转变背景下沉积物及植被的响应特征,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MIS3时期至MIS1早中期的沉积与孢粉地层数据,重建了植被与沉积演化序列,讨论了植被、沉积特征对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区段岩性以砂质粉砂、粉砂质砂为主,每个钻孔均存在4个孢粉带,指示了不同的气候环境阶段。在MIS3早期与MIS1早—中期过渡阶段,出现了海相沟鞭藻囊孢及有孔虫内衬。通过地层沉积特征、孢粉特征与全球海平面、石笋δ18O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宁德沿海岩芯在MIS3至MIS1时期沉积环境存在明显的波动,导致不同区域存在沉积间断。孢粉特征指示的MIS3中期区域气候冷期可能受H4事件影响,H3事件在沉积特征上有所响应,表明宁德地区环境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影响,在万年尺度上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驱动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千年尺度也受到亚洲季风及Heinrich事件影响。
王继龙王继龙戴璐曾剑威曾剑威吴中海王凤牛漫兰武彬彭博武彬
关键词:孢粉组合气候演化HEINRICH事件
泉州市城市规划区第四纪环境变化特征研究
2024年
为掌握泉州市城市规划区内第四纪地层沉积和环境变化特征,以及其与福建省其他沿海地区的差异,该文通过收集、整理泉州城市地质调查、第四纪地质钻探等综合研究成果,初步厘定泉州沿海第四纪地层层序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泉州沿海环境变化特征,以期为开展泉州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海岸带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
朱建成
关键词:第四纪地层沉积古环境变化
中更新世转型以来腾格里沙漠环境变化研究
以沙漠为代表的干旱区环境变化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沙漠不同沙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湿变化历史,除反映全球气候对干旱区的影响外,还能直接指示西风和东亚季风的变化历史及其交互过程。腾格里沙漠是中国沙漠...
罗崇文
关键词:古气候变化腾格里沙漠东亚季风古地磁
中全新世以来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被引量:2
2023年
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是分析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连云港滨海地区浅部海相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易溶盐、粒度、AMS 14C年龄及微体生物测试,分析海相沉积物的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连云港滨海地区浅部海相沉积物Cl^(−)含量最高,Na^(+)含量次之;5 m以浅土体含盐量变化较大,绝大数土体含盐量为0.3%~3.0%;至埋深20 m时,土体含盐量稳定在1.0%。沉积物中Cl^(−)含量与含盐量相关性最高,以直线型和多项式型拟合效果最佳;与Ca^(2+)、Mg^(2+)、K^(+)、SO_(4)^(2−)含量拟合效果好,以多项式型拟合效果最佳;与Na^(+)含量以幂型拟合效果最佳。沉积物含盐量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碱性环境不利于土体盐分的增加。沉积物交换性钠(ESR)值高,说明研究土体含盐特征保留了海水特征。推测连云港滨海地区海相沉积物受到了海平面变化、东亚冬季风及黄河夺淮事件的影响。以ZK1孔为例,中全新世以来海相沉积物经历了滨海–浅海陆架环境、滨海陆架环境、近岸滨海环境、滨海潮间带环境4个阶段。阶段Ⅰ(6.3~4.2 ka):土体平均含盐量为1.2%,呈碱性,平均海水混合比为55.2%,未出现窄盐性浮游孔虫,说明土体沉积时有淡水与海水混合,水体盐度变化明显,土体颗粒组成以粉粒和黏粒为主,底栖有孔虫以玻璃质属种为主,最高占比达70%,基本未见到胶结类有孔虫,Ammonia beccari平均含量为11.80%,Ammonia compressiuscula平均含量为28.70%,为滨海–浅海陆架环境。阶段Ⅱ(4.2~0.6 ka):土体平均含盐量为1.3%,含盐量增加,海水混合比增加,土体颗粒组成与阶段Ⅰ相似,底栖有孔虫以Ammonia beccarii为主,平均含量为48.40%,Ammonia compressiuscula含量减少,为滨海陆架环境。阶段Ⅲ(0.6~0.3 ka):海平面与现今海面位置相当,受黄河夺淮后物源补给影响,沉积速率显著增加,达1.22 cm/a,与阶段Ⅱ相比,本阶段含盐
苟富刚龚绪龙宋玉明沈辰蔡田露
关键词:易溶盐海相沉积物有孔虫
东南极维多利亚地晚全新世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全球变化背景下环南极无冰区气候和生态系统正发生快速变化,正确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南极未来生态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企鹅是南极大陆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它也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生物指示计”,了解过去才能更...
金晶
关键词:晚全新世藻类群落
青藏高原东北缘尖扎盆地晚中新世沉积物孢粉记录与环境变化
王凤
MIS 7期以来东西伯利亚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北极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研究环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消融加剧。东西伯利亚海是北极重要的边缘海之一,沉积环境自中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海冰和洋流的变化控制着沉积物在东西...
方晓荣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沉积物来源古环境演变
文献传递
北京东部平原区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近年来的发展重心东移,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环境理论作为参考依据,因此对北京东部平原区的环境进行研究,将对该地区的发展建设提供重要指示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以及气候地层学方法,辅以北...
张则东
关键词:更新世古环境变化磁性地层学
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环境变化研究
晚奥陶-早志留世是地质历史时期中关键的转折时期,在晚奥陶世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比如生物大灭绝事件、冈瓦纳超大陆漂移、全球性的冰川事件、海平面的升降以及火山活动等。早志留世是晚奥陶冰期之后的环境恢复和生物复苏时期...
史绪凯
关键词:早志留世古环境地球化学分析古气候
距今8.2 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有机质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冲绳海槽的高沉积速率使其成为研究全新世以来受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通过研究C14柱状沉积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分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探讨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的有机物质来源,并定量估算C14柱状沉积物中陆源与海源有机物的相对贡献,从而建立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对距今8.2 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THC(C_(27)+C_(29)+C_(31))、MHC(C_(16)+C_(18)+C_(20))、TOL(C_(26)+C_(28)+C_(30))和MOL(C14+C_(16)+C_(18))的含量分布范围分别为0.28~1.69μg/g、0.28~2.22μg/g、0.24~3.21μg/g和1.93~9.18μg/g,且饱和烃的陆源、海源优势正构烷烃含量比值(RTA,HC)为0.51~1.18,大部分小于1,醇类的陆源、海源优势正构烷烃含量比值(RTA,OL)在0.04~0.74之间波动,反映了冲绳海槽中部大部分沉积物中来自海源的有机质对总有机质输入的贡献比陆源来源的有机质大;距今8.2 ka以来,在1.2~1.6 ka BP、2.3~2.8 ka BP、4.1~4.6 ka BP、6.2~6.7 ka BP和7.5~8.2 ka BP时期,代表海洋来源的有机质输入量的生物标志物指标(MOL和甲藻甾醇含量)明显升高,表明初级生产力有所提高。代表陆源有机质输入量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THC和TOL)在垂直剖面上也表现为升高趋势,说明当时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加。反映陆源与海源输入相对贡献量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RTA,HC大部分也是突增趋势,而RTA,OL则由于海源输入量增加的倍数远远大于陆源输入增加的量而呈下降趋势。在海源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输入量都同时增加的时期,短链饱和烃类和醇类的单体碳同位素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说明这些时期处于表层水变冷时期;将有机质输入指标与前人研究的东海海水表面温度进行对比后发现,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中陆源与海源有机质的相对含量随冲绳海槽气候的冷暖交替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在气候快速变冷时期,东亚冬季风盛行,�
许兰芳管红香孙治雷王利波茅晟懿刘丽华吴能友
关键词:古气候变化东亚季风黑潮冲绳海槽中部

相关作者

李杰
作品数:386被引量:1,17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鳗弧菌 孢粉 迟缓爱德华氏菌 紫菜 大菱鲆
李日辉
作品数:142被引量:84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南黄海 表层沉积物 晚更新世以来 沉积物 早白垩世
梅西
作品数:91被引量:377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黄海 晚第四纪 晚更新世以来 表层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
张训华
作品数:307被引量:1,33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南黄海 南黄海盆地 冲绳海槽 大陆架 中国东部海区
储国强
作品数:80被引量:70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气候 湖光岩玛珥湖 沉积物 年纹层 湖泊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