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按病种多种支付模式,都需要政府打破利益导向,回归社会公益。在医院盈利能力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费用控制已成为医院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目前的医疗费用管理存在着观念落后、管理不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病种费用核算与信息化建设落后等问题。要想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必须从自身的发展状况出发,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费用管理途径。本文探讨了在此背景的公立医院费用控制策略。
目的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及两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对住院患者费用的影响,并为政策制定和医院经营战略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案例医院病案管理系统2016年—2018年的病案首页数据。根据调整政策时间将医院病案管理系统病案首页数据分为2组,包括政策实施前(2016年)和政策实施后(2017年—2018年)。采用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ed time series,ITS)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政策实施前,2016年住院平均费用为(17863.35±334.73)元;政策实施后,2017年住院平均费用为(18066.16±398.42)元,2018年住院平均费用为(18238.95±258.28)元。ITS分析显示,在政策实施前,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每个月增加26.616元,但无统计学意义(P=0.323);政策实施当月(2016年12月),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减少141.212元,但无统计学意义(P=0.547);政策实施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斜率为22.363,患者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881)。3年间药品费用下降了13.64%,材料费用下降了3.69%,劳务性费用上升了12.25%。结论取消药品加成及两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后,患者住院期间的药品费用、材料费用下降,劳务性费用提高,而患者的住院费用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