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66篇“ 取栓治疗“的相关文章
-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首位病因,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及卫生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机械取栓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已经得到全球的认可。本文从机械取栓中部分适应证的近期研究、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解剖通路困难引起的机械取栓失败这三大方面进行总结。
- 区振浩钟高贤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
- 机械取栓治疗心脏黏液瘤所致脑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心脏黏液瘤导致的脑梗死较为少见。作者报道了2例心脏黏液瘤致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旨在提高神经科医师对心脏黏液瘤继发神经系统病变的认识,为心脏黏液瘤继发脑梗死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 刘文虎刘佳佳张立功陈晓辉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心脏黏液瘤机械取栓
- 机械取栓治疗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例
- 2025年
- 本文报道1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患者男,61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2 h”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既往史及术前头颅CT、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考虑患者为LVAD植入术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首选机械取栓,术中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取栓治疗后,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血管显影良好,完全再通,术后24 h复查头颅CT未见新发梗死灶,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显著改善。术后90 d随访,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分,预后良好。
- 张玮玮贡鸣陈东霍晓川
- 关键词:左心室辅助装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中的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HMCAS)在急性大血管闭塞中的意义及对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于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64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HMCAS组(n=75)和No-HCAS(n=89),比较两组在卒中入院NIHSS评分、取栓次数、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梗死面积,90 d良好预后率、出血转化率与病死率。结果HMCAS组与No-HCAS组到院NIHSS评分分别是18和16(P=0.001);取栓次数≤3次分别是81.09%和92.86%(P<0.001);术后血管再通率分别是86.35%和82.23%(P=0.169),术后梗死面积分别是[43.49(15.79,112.63)VS 31.36(6.79,100.62),P=0.010];症状性出血转化率分别是5.82%和5.06%(P=0.680),死亡率分别是18.55%和17.26%(P=0.680),良好预后率(mRS≤2)分别为33.94%和39.29%(P=0.174)。结论HMCAS可以预测卒中严重程度,增加了术中取栓次数,对于预后和死亡率则无明显影响。
- 井延涛李帅任玉伟孙岩刘政博李彪杨洋岳新灿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机械取栓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取栓治疗患者住院期间下肢 DVT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5年
- 目的 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取栓治疗患者住院期间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该院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90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n=112)和非DVT组(n=789)。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相关的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进而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益。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病史、吸烟病史,DVT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到股动脉穿刺时间、发病到入院时间、股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D-二聚体、入院时静脉血糖、PLT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病史、年龄、D-二聚体、发病到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后合并肺部感染为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Bootstrap法验证结果均验证显示列线图预测能力较强;DCA曲线显示,当发生阈值为0.12~0.96时,模型的临床获益性及适用性最佳。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临床适用性较为广泛。
- 宋静静谢小攀姜扬刘培慧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缺血性脑卒中
- 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后患者益处发现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后患者益处发现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介入取栓治疗的12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治疗后3个月返院复诊时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评定量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益处发现对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结果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后患者健康行为得分为(65.48±3.58)分,健康行为中的服药、烟酒条目均分较高,运动、责任条目均分较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后患者益处发现得分与健康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益处发现是影响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后患者健康行为的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后患者益处发现与健康行为密切相关,益处发现是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 于晶李林林
- 关键词:脑梗死影响因素
- 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制定的患者编号进行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90d良好预后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改善程度。结果:研究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90d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h、7d、90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Solitaire FR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预后,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缪伟锋王春新王枫喻永涛
- 关键词:SOLITAIRE
-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进行治疗的92例AI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介入取栓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神经功能、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脑血管外周阻力(CV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平均血流量(Qmean)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介入取栓治疗AIS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 杨水利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替罗非班
- 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
- 2025年
-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8例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165例,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143例,接受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康复效果、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睡眠,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较护理前,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评价量表(BAD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得分均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护理后,相较对照组,试验组总满意率更高(93.71%比85.45%,P<0.05)。护理期间,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中更低(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及睡眠,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获得患者认可。
- 李艳荣谢卫征周欣欣赵娜娜孟楠楠
-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性脑梗死取栓生活自理能力
-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急性脑梗死具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机械取栓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往人们对于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的取栓治疗有很大争议,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3种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取得了新的理解,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评述大核心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以及轻型脑卒中3种脑缺血疾病机械取栓治疗的新近进展。
- 韩建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
相关作者
- 刘建民

- 作品数:966被引量:5,750H指数:2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 黄清海

- 作品数:549被引量:2,813H指数:2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栓塞
- 潘晓华

- 作品数:52被引量:17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机械取栓 取栓治疗 个性化 心房纤颤 用药研究
- 刘国荣

- 作品数:296被引量:85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卒中 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 蛛网膜下腔出血
- 温昌明

- 作品数:180被引量:92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机械取栓 取栓 前循环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