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4篇“ 反本质主义“的相关文章
- 反本质主义被引量:13
- 2006年
- 和磊
-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方哲学
- 反-反本质主义:寻找变化中的同一
- 2024年
- 反-反本质主义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大家保罗·吉尔罗伊提出的,其基本内涵可以用“变化中的同一”来概括。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种族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像斯皮瓦克的“策略性本质主义”等一些概念也被看作反-反本质主义而一起讨论。首先,反-反本质主义通过保持事物本身的具体同一性,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新的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不是规定性的(本质主义),而是基于研究对象的现实经验表达,是描述性的,甚至是事实性的。其次,反-反本质主义通过双重定位,力求在差异中实现事物的不断“生成”,即在不断变化中实现事物的自我创造。再次,反-反本质主义通过策略性的停顿,实现对事物变化中的同一性认知,其目的是为了现实的具体政治行动。如何在快速流动的多样性的世界中超越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认识论模式,是人类在后现代主义之始就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借助反-反本质主义这一概念,可以推进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思考。
- 和磊
- 关键词: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
- 论卡尔·波普尔“反本质主义”的贫困及其现实批判
- 2024年
- 波普尔提出“反本质主义”,旨在批判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决定论”,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从论据-论证-论点来看,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是不正确的。其一,波普尔的论据是建立在一种简单的形式逻辑之上,而不是相对高级复杂的辩证逻辑;其二,波普尔的论证未能从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把握和解释历史发展的本质;其三,波普尔的论点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层次,没有深入问题的根本和源头。此外,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变革及其成果,是批驳波普尔“反本质主义”最好的现实回应,不仅能够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涂浩然
-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历史决定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革命
- 后期维特根斯坦反本质主义思想研究
- 刘鹏
- 维特根斯坦与反本质主义
- 2023年
- 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本质主义就是西方哲学的典型特征。这种思考方式主张所有落入同一个类概念之下的个别物一定有一个共同之处,并且正是这种共同之处使得它们落入了同一个类概念之下。这种思考方式在语言哲学上的表现就是主张每个类概念都应该有明确的边界和定义,而人们就是将这些边界和定义视为严格的规则来使用类概念的。为了反对这种看法,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这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立场。除类概念外,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还涉及很多日常的心理表达式。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呈现出了一种更广阔的图景。
- 楼巍
-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反本质主义语言哲学
-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思想研究
- 维特根斯坦哲学在二十世纪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仅推进了语言学转向,并且他的前期和后期思想之“大异其趣”也为学者所关注。而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前期思想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后期思想的反本质主义的观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反本...
- 林峰
-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反本质主义罪孽
- 当代西方叙事学中的“反本质主义”——以非自然叙事学为中心被引量:2
- 2022年
- 作为对“本质主义”叙事研究范式的反拨,当代西方叙事学界正在兴起一股“反本质主义”叙事探究的潮流。“反本质主义”叙事研究质疑结构主义叙事理论的高度概括性和普遍实用性,在研究过程中关注个别、特殊、边缘的叙事实践,并强调隐匿或依附于叙事文本内外的历史主义、意识形态和伦理内涵,极大地拓展了叙事研究的范畴和视野,构成叙事学在新世纪以来能够再次繁荣的一大动能。“反本质主义”叙事研究范式在西方叙事学界的兴起和发展反映出西方叙事学自新世纪以来呈现出的一大动向,即希图以演绎的方式探寻本质主义叙事模式的热望已经让位于同时关注叙事诗学建构和文本特殊性的理性思维。
- 李亚飞
-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结构主义叙事学
- “审美”的普遍本质与反本质主义在美学研究中的失败——兼与金惠敏先生商榷
- 2022年
- 费孝通先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美”的偈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这个偈语深为文化的多元论者所爱,特别是“各美其美”,但美美“与共”却没有被深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各不相同的审美观,是怎么“与共”的?这个偈语的令人不能信服之处在于,它天真地认为差异可以无条件的“与共”。更大的问题是,被不同时代的人与不同民族的人用“美”这个词所指称的存在者,是不是具有某种统一性?如果没有,为什么会有“美”这个普遍观念?
- 刘旭光
-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费孝通先生偈语多元论美学研究各美其美
- 一种反本质主义的母性观——试析勒克莱齐奥短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 2022年
- 相较于其长篇小说,勒克莱齐奥短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更加丰富,母性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在其短篇小说中,作家以“不称职的母亲”来反思母职,以“替代的母亲”来反思母性,以女性怀孕、分娩的经历来反思成为母亲对于女性的意义。作家通过形象各异的母亲揭示了现代社会女性的存在困境,同时解构了本质主义的母性观。他认为,母性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母性也不是母亲独有的,而是与人道主义博爱相关的。在作家笔下,成为母亲是女性的个人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事件,它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可以走向自由、实现自我认同的途径。
- 樊艳梅
-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短篇小说母亲形象母性女性主义
- 反本质主义意识论与僵尸主义论证
- 2021年
- 意识本质论在笛卡尔之“我思”的形而上的构建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笛卡尔循环无疑强化了它在认识论、知识论中的基础地位。但是,异己现象学作为一种整合自然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论,提出意识的因果怀疑论,即意识在人类长期的进化中并无发挥适应环境的因果作用。弗拉纳根由此从僵尸主义者视角提出反本质主义意识论论证,指出意识并非人类据以理性思考与行动的本质。查莫斯把僵尸论证从形而上或概念的层面外推于逻辑可能性,使之成为超越心身问题的宇宙论问题,结果加剧了意识自然化的难度。因为意识要么陷入认知神秘主义泥淖,要么是副现象论,由此考量着自然主义的理论极限。
- 杨足仪王丽萍
相关作者
- 李自雄

- 作品数:32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反本质主义 抒情传统 中国文学传统 文学本质 本质主义
- 王伟

- 作品数:122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罗蒂 伊格尔顿 文学 反本质主义 舒斯特曼
- 卢衍鹏

- 作品数:91被引量:21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研究 文艺学 叙事策略 文化身份 电视剧
- 姜延军

- 作品数:27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政治学院
- 研究主题:波普 反本质主义 现代政治 哲学理念 政治哲学
- 孙秀昌

- 作品数:69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雅斯贝斯 文艺学 知识生产 艺术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