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4篇“ 反凝析“的相关文章
- 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及解除方法研究
- 2025年
-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的烃类矿藏,相态、流动特征复杂,具有反凝析的显著特点,导致气井产能下降。凝析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有效烃源岩分布、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温度压力系统及烃体系组分,我国凝析气藏的储层主要是砂岩和碳酸盐岩。目前凝析气藏的开发主要有衰竭式开发和保持压力开发两种方式。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复杂,它的形成需要严格的温压条件。反凝析伤害是凝析气藏开采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反凝析解除方法主要有注气、注液、改变润湿性和排液采气技术等。注气开发适用于储层具有水动力学封闭性、没有活跃边水区的油气藏;注水开发适用于油层压力低、渗透率较高、连通性好的油气藏;注甲醇开发适用于易形成水合物的气田、低渗气田等;改变润湿性适用于低渗、致密、裂缝性油气藏等;排液采气技术适用于气藏的地层水有限封闭和水驱能量弱的气井。
- 台俊茹陈明强葛叶子
- 关键词:凝析气藏反凝析相态特征温压条件排液采气
- 一种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解除反凝析污染的性能评价
- 2025年
- 反凝析污染是目前气藏产能最严重的损害类型之一,为解除气藏反凝析污染,采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仪研究了多种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及优选复配的阳离子/非离子(简称阳-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改性能力,通过电导率实验、岩心自发渗吸、NMR表征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润湿改性能力、预防液侵及解除液侵能力,并研究了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改性能力均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cmc明显低于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加入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后,模拟地层水表面张力仅为18.7 mN/m,凝析油表面张力仅为23 mN/m;经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处理后,模拟地层水在岩心表面的接触角为110.0°,凝析油在岩心表面的接触角为96.7°。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岩心液侵和有效解除岩心液侵伤害。
- 方静方静方俊伟方俊伟劳胜华
- 关键词:反凝析污染表面活性
- 库车坳陷东部T2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评价实验及模拟
- 2025年
- 为明确库车坳陷东部T2凝析气藏反凝析伤害程度,开展了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分析和岩心反凝析伤害评价实验,通过数值模拟评价了不同初始地层压力和不同采气速度下反凝析伤害程度。结果表明,阳霞组和克孜组在反凝析初期的气相渗透率伤害较弱,阳霞组反凝析伤害主要发生在20~40 MPa,克孜组反凝析伤害主要发生在11~24 MPa,阳霞组最大反凝析伤害程度高于克孜组;岩心绝对渗透率与最大反凝析伤害程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y=63.438x^(-0.153),R^(2)=92.49%);不同初始地层压力下,全直径岩心模型最大凝析油饱和度为27.23%,在模型初始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初期,模型最大凝析油饱和度快速减小;采气速度越大,初期的最大凝析油饱和度越大,其对应的平均地层压力相对更高,反凝析伤害主要发生在近井30 m内,在生产末期,反凝析伤害主要发生在近井40 m内,但采气速度为8%和10%在近井20 m内压力过低,凝析油饱和度小于采气速度5%的凝析油饱和度。该研究成果对其他凝析气藏反凝析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 刘永福张如杰李洪杨文明郭德强乐平张博耿洁
- 关键词:凝析气采气速度数值模拟
- 海上凝析气藏反凝析污染特征及开采策略研究
- 2024年
- 针对海上P气田因反凝析污染导致有效渗透率、无阻流量下降的问题,以气藏流体相态变化特征、单井生产动态数据、现场实际动态监测等资料为基础,通过Eclipse建立径向网格模型,分析不同开发阶段凝析油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在不同凝析油含量、储层物性的条件下,研究反凝析现象对储层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藏,开发后期有效渗透率伤害率可达42%,无阻流量下降率可达51%;凝析油含量越高,地层中凝析油饱和度越高、凝析油的污染范围就越大;储层渗透率越低,凝析油的相对渗透率越差,近井地带污染程度越严重。应用此结果制定的P气田3井次注气吞吐方案,可有效提高单井日产油近两倍。现场试验证实,注气吞吐可有效恢复地层压力,减缓凝析油污染,恢复气井产能,最终提高海上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
- 路颖伍锐东
- 关键词:反凝析污染凝析气藏注气吞吐
- 注热化学流体吞吐解除岩石储层反凝析伤害评价
- 2024年
- 为长期有效解除凝析气藏反凝析带来的储层伤害,提出了一种注热化学流体吞吐解除凝析油堵塞孔喉的新方法。针对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3类岩石,开展了注热化学流体吞吐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了热化学流体解除凝析油堵塞的可行性,并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吞吐前后3类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明确了热化学流体解除反凝析伤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热化学流体(NH_(4)Cl和NaNO_(2))在乙酸溶液催化下能够迅速释放大量气体和蒸汽,提高岩心压力和温度,降低原油黏度,使凝析油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减小渗流阻力。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岩心注热化学流体吞吐累积凝析油采出程度分别为65.7%,73.9%和46.3%。其中,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岩心仅需2轮吞吐即可有效清除55.5%和67.6%的凝析油堵塞。而页岩岩心需要延长焖井时间及增加吞吐次数方能提高凝析油的采出程度。热化学流体吞吐后,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岩心平均孔径分别由0.37,1.04和0.0021μm增大至0.84,2.04和0.0058μm。热化学流体吞吐效果是注CH_(4)吞吐和注甲醇吞吐效果的1.85和1.32倍。
- 文开丰李浩龚浩研王超袁丹李博远邓宝康
- 关键词: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反凝析
- 一种非平衡雾状反凝析的凝析油采收率计算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平衡雾状反凝析的凝析油采收率计算方法。所述非平衡雾状反凝析的凝析油采收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依据标准对分离器取样流体进行实验室复配,通过平行测试三次以上,检验实验所配油气样品质量,合格后从配样器缓...
- 孙扬刘洋汪涛梁彬潘毅王亚娟杨苏铃徐成涛苟潇予杨芯
- 一种非平衡雾状反凝析的凝析油采收率计算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平衡雾状反凝析的凝析油采收率计算方法。所述非平衡雾状反凝析的凝析油采收率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依据标准对分离器取样流体进行实验室复配,通过平行测试三次以上,检验实验所配油气样品质量,合格后从配样器缓...
- 孙扬刘洋汪涛梁彬潘毅王亚娟杨苏铃徐成涛苟潇予杨芯
- BZ19-6低渗透储层反凝析污染及解除方法实验研究
- 2024年
- BZ19-6凝析气田储量大、地露压差小、储层高温高压且低孔低渗,生产作业过程中极易产生反凝析污染。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采用合适的污染解除措施,对改善BZ19-6凝析气田反凝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复配凝析气开展长岩心衰竭实验,模拟反凝析油污染,测试不同衰竭压力点对应的气相渗透率并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同时开展了注活性剂(TC281)、注甲醇、注甲醇+活性剂3组解除反凝析污染实验,及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水锁综合液相污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注活性剂(TC281)、注甲醇、注甲醇+活性剂3种方案对解除反凝析污染均有一定效果,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污染效果最好,渗透率恢复率达84%;注甲醇解除反凝析污染渗透率恢复率为81%;注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渗透率恢复率为54%;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水锁综合液相污染,渗透率恢复率达到80%。实验为BZ19-6凝析气田解除反凝析污染提供了方案指导。
- 汤勇唐凯夏光徐笛
- 关键词:低渗透凝析气藏反凝析污染渗透率恢复率
- 用于解除目标井的反凝析区域的污染的方法与系统
- 本发明涉及气藏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解除目标井的反凝析区域的污染的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沿目标井所处的目标储层的预设方向对该目标井的套管及位于原始人工裂缝周围的反凝析区域进行开窗侧钻;对原始人工裂缝进行压裂,以形...
- 张冲杨靖李晓东王娟娟邵立民缪明铭夏富国宋宪实
- 一种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反凝析油饱和度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反凝析油饱和度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反凝析油饱和度实验装置,包括外壳和槽板,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槽板的内侧相固接,所述外壳的内壁顶部插接有顶板,通过控制结构中使把手...
- 卞小强李佩珊
相关作者
- 孙雷

- 作品数:398被引量:2,676H指数:27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凝析气藏 CO 相态 凝析气井 注气
- 李相方

- 作品数:603被引量:3,712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凝析气藏 气藏 钻井 气井 产能方程
- 汤勇

- 作品数:271被引量:1,165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地层水 SUB 储气库 CO 含水饱和度
- 郭平

- 作品数:822被引量:3,915H指数:32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岩心 凝析气藏 采收率 高温高压 地层水
- 潘毅

- 作品数:114被引量:466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凝析气藏 CO 提高采收率 高温高压 凝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