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2篇“ 去除技术“的相关文章
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磷去除技术的优化研究
2025年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峻,湿地生态系统在氮磷去除方面备受关注,为优化其去除技术,研究分析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微生物、植物和基质作用,以及水环境差异和季节变化影响。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明确不同机制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结果 显示优化相关因素可提高去除效率。该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氮磷去除技术优化提供依据,对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何志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氮磷去除
水环境中碘代X-射线造影剂的去除技术
2025年
碘代X-射线造影剂(ICMs)是一种诊断药物,已被广发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由于现有污水处理的过程很难有效地去除ICMs,在水环境中ICMs常被监测到。尽管其本身毒性较低,但在水处理过程中会与氯、氯胺等消毒剂相互作用,形成有毒的副产物,如碘代三卤甲烷、卤代乙酸、卤代乙腈、卤代乙酰胺,对人类健康有害。因此,去除水环境中的碘化造影剂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ICMs及其代谢产物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国内外ICMs去除方法(如生物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技术、电化学技术和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这些去除方法的优缺点。
祁那英李燕红蔡晓阳尤楠李大武毛微
关键词:去除方法水环境
脑电信号中人工耳蜗伪迹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5年
人工耳蜗(CI)作为一种先进的神经假体,为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提供了听力恢复的可能性.然而,目前CI患者植入后临床听觉康复评估结果呈现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可能源于植入后大脑功能的重新组织及其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客观评估方法,以准确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后大脑的可塑性.脑电图(EEG)由于其与CI的良好兼容性、操作的便捷性和非侵入性等特点,已成为一种具有重大临床应用前景的听觉康复客观评估手段.然而,CI的电刺激产生的大量伪迹对EEG信号的质量构成了严重干扰.这些伪迹使神经响应扭曲,难以从EEG记录中提取出准确可靠的大脑活动数据.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利用脑电技术进行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以往研究中已尝试采用若干技术来降低伪迹的影响,但至今相关方法仍缺乏共识,且这些方法在广泛临床应用中的适应性仍有待验证.本文首先对CI伪迹的特性及其在EEG信号中的表现进行了详细介绍,进而全面回顾了目前脑电图中减少CI伪迹的处理技术进展,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方法、时频分析技术以及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算法等.进一步探讨了不同信号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适应性,总结了这些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对技术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倪广健倪广健
关键词:人工耳蜗脑电图去噪
化工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检测与去除技术研究
2025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化工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日益严重,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化工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与去除技术展开,重点研究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的改进,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估的优化,以及化学去除技术、生物与吸附法的创新应用,最后结合实验设计与方法验证,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综合技术,为化工废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姚京裕李玉锋徐久盛杨宁宁
关键词:化工废水重金属离子去除技术
生活饮用水中土臭素去除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5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质问题变成了人们极具关注性的问题之一。土臭素在水中的浓度超过嗅阈值时,就可能导致饮用水产生令人极为敏感的气味。虽然没有发现土臭素对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但它会影响水的质量,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影响饮用水的接受度。本文梳理了水中嗅味物质土臭素的来源、存在形态,总结了土臭素的各种去除技术的降解机制和优缺点,可为后期土臭素的潜在危害、环境影响评价和替代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车梦杰罗英杰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土臭素去除技术
水产养殖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现状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2025年
塑料及塑料制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产品的肆意丢弃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造成严重污染,且经过物理或化学过程逐渐分解成大量的微塑料.微塑料因其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而备受关注.在水产生物养殖设施设备建造与运行过程中,网片、绳索、浮球、塑料管道、养殖池防渗膜、泡沫包装箱等各种塑料产品被广泛应用.大量初生及次生微塑料进入养殖水体后,其中一部分可被养殖设施水处理设备等介质去除,另外一部分可被养殖生物直接或间接吸收富集,对养殖生物及水产品消费者造成巨大潜在威胁.因此,本综述旨在从微塑料在水产养殖环境产生、分布及迁移角度阐述其赋存现状,同时结合不同微塑料去除技术,探究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去除微塑料的可能性,以期为水产养殖环境微塑料的潜在风险评估与高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与可行建议.
刘恒李双双蔡铭灿许多郑宇宋燕
关键词:水产养殖赋存特征去除技术
工业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高效去除技术研究
2025年
本文聚焦工业废气中VOCs的高效去除技术,阐述了VOCs的定义、特性、来源及治理现状,凸显研究的重要性。文章细致分析了吸附法、热破坏法、生物处理法等主流技术的原理、应用、优势及挑战,如吸附法的高效净化与吸附剂再生问题,热破坏法的热能回收与设备耐高温需求,生物处理法的低成本与微生物生长环境要求。同时,探讨了冷凝收集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高级氧化工艺等其他高效技术。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后,文章展望了VOCs去除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本研究为VOCs去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助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应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经济、环保的技术,以应对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李鹏飞陆成栋
关键词:工业废气环境保护
气田废水处理中氯离子去除技术应用现状
2025年
氯离子是气田废水的特征污染物之一,氯离子的高效去除对于实现气田废水达标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气田废水中氯离子去除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基于膜法、热法和化学沉淀法的氯离子去除技术。膜法技术包括常规卷式膜和改进型膜技术,如碟管式反渗透(DTRO)和管网式反渗透(STRO),具有较高的氯离子去除效率,但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且高盐度废水会导致膜污染加剧。热法技术主要包括多效蒸馏(MED)、机械蒸汽压缩(MVR)和膜蒸馏(MD),适用于高盐度废水处理,可获得很高的清洁水收率,但能耗较高。化学沉淀法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物去除氯离子,具有选择性去除的特点,但药剂成本较高。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实际应用效果的分析,为气田废水处理工艺的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长云
关键词:气田废水化学脱盐近零排放
基于生物滤池的城市大气污染物去除技术研究
2025年
生物滤池作为一种新型大气污染物处理技术,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山东省某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构建了一套生物滤池系统,针对PM_(2.5)、SO_(2)、NO_(x)等主要大气污染物开展去除效果研究。通过控制试验,分析不同微生物菌种、填料类型、水气比等关键参数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生物滤池系统对PM_(2.5)、SO_(2)和NO_(x)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5%、92%和88%,显著优于传统处理工艺。研究结论为生物滤池技术在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刚
关键词:生物滤池大气污染物微生物填料
基于光电化学还原的硝酸盐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2025年
硝酸盐作为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在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开发绿色清洁、可持续的硝酸盐去除技术以替代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反硝化技术是亟待攻克的目标.以太阳光作为动力的光电化学硝酸盐还原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其根据半导体光生电子传递至硝酸盐的方式可分为光催化还原、光电催化还原和微生物光电营养还原.本综述阐述了三种光电化学还原技术及其机理,并以提升系统性能为重点,归纳总结了光催化剂、光电极、微生物光敏剂遴选和设计策略,厘清了光电化学硝酸盐还原技术难点,提出了借助基因工程等手段调控微生物吸收和利用光生电子途径等未来探索方向,从而为开发硝酸盐去除和资源化新技术提供了参考.
黄天荣王凯冲李子滨李丹萍汪涵王亚宜
关键词:光电化学硝酸盐去除光催化剂光电极光敏剂

相关作者

李爱民
作品数:790被引量:2,338H指数:2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树脂 吸附树脂 废水 螯合树脂 树脂吸附
高乃云
作品数:781被引量:4,324H指数:29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中 UV 降解
任洪强
作品数:816被引量:1,763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废水 污水 废水处理 深度处理 有机氮
王郑
作品数:172被引量:62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水处理 凹凸棒复合滤料 活性炭 聚合氯化铝 性能研究
陈蕾
作品数:126被引量:454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塑料 三氯生 污染物 光降解 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