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3篇“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章
- 刘宝利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经验探析
- 2025年
- 原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目前的免疫抑制方案在有效性、肾毒性、复发率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摸索。刘宝利教授传承发扬《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将其应用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领域,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予浅试探析。
- 张磊刘宝利
- 关键词:原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药治疗《伤寒论》六经辨证
- 一种原发性膜性肾病自身抗体亲和力测试的解构剂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发性膜性肾病自身抗体亲和力测试的解构剂,属于医学领域。所述方法基于免疫学方法,对人体样本中抗体的亲和力进行检测,从而对肾病进行病情评估、预后预测以及治疗效果判断等。
- 胡志刚杨雪袁丹丹
- 血清PLA2R抗体与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抗磷酸脂酶A2受体(PLA2R)与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的关系,为临床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PLA2R抗体是否阳性进行分组,其中39例血清PLA2R抗体滴度水平≥14RU/mL者纳入阳性组,余37例<14RU/mL者纳入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资料(光镜及免疫荧光)。结果阳性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为(369.40±84.97)μmoI/L,明显低于阴性组的(412.62±100.38)μmoI/L,尿蛋白定量为(3742.64±634.16)mg,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060.92±624.51)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间膜性肾病分期、免疫球蛋白G亚型4(IgG4)、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补体C1q、系膜细胞增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PLA2R抗体阳性者临床表现更重,肾组织IgG4阳性率较高,患者更易出现水肿和肾病综合征。
- 钟兰星梁新华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膜性肾病免疫球蛋白G4临床病理
- 基于津液链气化失调论治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体会
- 2025年
-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而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本文基于临床实践,以中医津液链为理论基础,对其概念及运行规律进行阐述,重点梳理津液链气化失调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治则治法,并结合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特点,详细阐述从津液链气化失调论治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理法方药体系。为进一步深入规范研究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诊治体系奠定基础。
- 刘先利刘宝利贾英民
- 关键词:原发性膜性肾病
- 一种原发性膜性肾病自身抗体亲和力测试的解构剂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发性膜性肾病自身抗体亲和力测试的解构剂,属于医学领域。所述方法基于免疫学方法,对人体样本中抗体的亲和力进行检测,从而对肾病进行病情评估、预后预测以及治疗效果判断等。
- 胡志刚杨雪袁丹丹
- 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3水平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确诊的PMN患者100例作为PMN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3水平,并按照PNM疾病分期、治疗结局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法分析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3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PMN组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PMN患者,Ⅰ期20例、Ⅱ期42例、Ⅲ期34例、Ⅳ期4例,Ⅲ+Ⅳ期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N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与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APRIL、PLA2R-Ab与TP(总蛋白)、白蛋白(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PMN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与BUN、Scr、24小时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经过治疗,有42例患者完全缓解,有58例患者未达到缓解标准,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未缓解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增高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与PMN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肾功能损伤导致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上述三项指标反映出PMN疾病发生、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
- 郭音任海青郭晓阳左江华王婷
- 关键词:增殖诱导配体25-羟维生素D3原发性膜性肾病预后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伟敬教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用药规律
- 2025年
- 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发现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和抗Ⅰ型血小板域蛋白7A(THSD7A)抗体与之密切相关^([1])。近年PMN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4.1%^([2]),在部分地区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该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或伴有镜下血尿、血栓栓塞及高血压等症状,约40%~60%的患者可能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4])。现代医学对PMN多使用ACEI/ARB类药物、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当下的治疗方案存在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而中医药以其独到的诊治体系在PMN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5])。刘伟敬教授作为青年岐黄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从事肾病相关医教研工作20余年,对于PMN疗效颇著。现拟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对刘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为PMN诊疗提供新思路。
- 白雪慧张轶斐张泽钰曹梓静张术姣张帅星吴玲吴宇琪娄利霞刘伟敬
- 关键词:中医药数据挖掘
- 原发性膜性肾病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主要原因,平均发病年龄在45~60岁之间,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1],其中约20%的患者发病与感染、恶性肿瘤、药物毒性等有关,称为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其余约80%则无明确病因,称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2]。本病典型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电子致密物沉积,常伴足突融合,以蛋白尿伴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来说,1/3的患者可自发缓解,1/3的患者肾功能长期保留并伴有蛋白尿,其余的患者最终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甚至死亡,这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
- 孙禹新李静许玉培付宝慧杨洪涛
-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原发性膜性肾病终末期肾脏病药物毒性病理特征
- 原发性膜性肾病自身抗原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目前,研究人员对其自身抗原的研究给予了广泛关注。继M型磷脂酶A2受体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域7A后,随着激光显微切割肾小球联合质谱分析等技术的应用,研究者们又陆续发现了5种PMN自身抗原及相关抗体,这些自身抗原及抗体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对PMN发病机制和临床实践的认识。本文对PMN自身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邵丹丹何伟春
- 关键词:原发性膜性肾病自身抗原自身抗体
- 原发性膜性肾病相关靶抗原检测及其潜在致病基因的探索
- 背景: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之一。PMN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膜性肾病靶抗原以及家族性膜性肾病(Familial Membra...
- 李文丽
- 关键词:原发性膜性肾病靶抗原
相关作者
- 陈楠

- 作品数:1,073被引量:5,269H指数:3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肾脏病 IGA肾病 急性肾损伤 肾脏损害 腹膜透析
- 杨林

- 作品数:177被引量:5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IGA肾病 足细胞 肾组织 IGA 肾小球肾炎
- 刘岳明

- 作品数:56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文献复习 IGA肾病 原发性膜性肾病 动静脉内瘘狭窄
- 陈晓农

- 作品数:308被引量:1,49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慢性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预后 血液透析
- 张文

- 作品数:313被引量:1,42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ARF CKD 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