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篇“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相关文章
- 非酒精中毒性亚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是一种罕见的以胼胝体受累为主的脱髓鞘和继发坏死的病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主要见于中年男性,通常与长期大量酗酒或营养不良相关,其缺乏特异的诊断标准,容易漏诊及误诊。该文报道了1例非酒精中毒引起的亚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患者。该例患者亚急性起病,有糖尿病病史,无饮酒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乏力、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及轻度意识障碍。颅脑磁共振成像示:胼胝体呈膨胀性改变,其内可见多发片状异常信号灶;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序列呈低信号;以上病灶呈双侧对称性分布,累及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在给予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控制血糖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神志清醒,言语较前流利,认知功能较前明显好转,肢体肌力基本正常。复查颅脑磁共振成像示:胼胝体对称性异常信号灶较前明显减少。该文旨在通过报道1例非酒精中毒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病例,并复习该类疾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探讨MBD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欧明新胡中扬
- 关键词: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磁共振成像
- 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类型并预测预后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马-比二氏病(MBD)]类型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或亚急性MBD临床及MRI资料,根据MRI所见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将其分为单相型组(n=29)及多相型组(n=25);对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表现及MRI所示病变分布和治疗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并于症状基本改善或稳定后行改良牛津残障量表(MOHS)评分以评估预后,将出院时MOHS评分≤2归为预后良好,对比组间预后差异。结果 单相型组患者年龄小于多相型组(P<0.01),组间其他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4例MRI均见对称性胼胝体及胼胝体外病灶,组间病变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多相型组,出院时单相型组MOHS评分及残留神经精神后遗症者占比更低、预后良好者占比更高(P均<0.01)。结论 基于MRI所示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可判断MBD类型并预测预后。
- 刘茂森谭平政杨晓段丰胡兴荣朱道明
- 关键词: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磁共振成像预后
- 非酒精因素导致的原发性胼胝体变性
- 2022年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以胼胝体脱髓鞘和中心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常见的诱因为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临床上非酒精中毒性因素导致的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非常罕见。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该文报道了1例非酒精因素导致的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病例,该例患者以头晕为首发症状,亚急性起病,后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僵直、二便失禁。颅脑MRI示:胼胝体肿胀,可见多发斑片状,T1WI稍低、T2WI高信号、T2-FLAIR呈稍高信号、DWI可见高信号,累及膝部、体部及压部,呈双侧对称分布。给予激素、口服维生素B1及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神志清,精神状态明显好改善,言语较前清晰,行走不稳好转。复查MRI示:双侧大脑白质和胼胝体病变范围较前缩小,异常信号较前减低。
- 马翠莉郝铁琳张国荣冯勋刚王玉忠
- 关键词:胼胝体变性脱髓鞘非酒精性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1例
- 2021年
-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宽厚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连接两个大脑半球联合区域。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主要见于中年男性,通常与长期大量饮酒或营养不良相关,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患者,现报道如下。
- 赵博邹玉安禹爱梅
- 关键词:胼胝体变性病脱髓鞘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合并出血一例
- 2021年
- 1病例介绍患者,男,农民,50岁,因“反复抽搐5 d伴意识障碍2 d”于2019-07-07入院。患者5 d前在外做农活时出现无明显诱因抽搐,次日患者于家中行走时再次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双手呈痉挛样,双下肢伸直,不时出现抖动。抽搐时无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肢体偏瘫不适,持续约2 min抽搐停止,30 min后可自行转醒,诉感头晕、全身乏力不适。在当地医院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未再发生抽搐,2 d前出现意识障碍,伴有咳嗽、咳痰,转我院治疗。
- 胡美姣向本友李小平李小平
- 关键词: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慢性酒精中毒自发性脑出血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2例
- 2020年
- 1一般病例病例1:患者男,65岁,2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智能下降、记忆力下降,并逐渐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近4天上诉症状明显加重,既往饮酒30年,每日250g。MRI示: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图1、2),双侧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及桥臂亦可见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图1-3),另右侧外囊T2WI条状高信号(图1)。弥散加权(DWI)以上病灶均呈高信号。
- 王尧赵泉
- 关键词:原发性胼胝体变性
- 扩散峰度成像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综合征,M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确诊的MBD患者(MBD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颅脑磁共振常规序列及DKI序列资料,总结MBD患者的MRI表现及DKI表现,并进一步定量分析两组平均峰度(MK)值及分数各向异性(FA)值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的MK值及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绘制MK值及FA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MBD的诊断效能。结果MBD在常规MRI上急性型表现为胼胝体肿胀,呈膨胀性改变,以膝部为著,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典型表现为"三明治征";中间型表现与急性型相仿,胼胝体肿胀程度较急性型略轻微;慢性型表现为胼胝体萎缩变薄,其内可见条带状、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可伴有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MBD组及对照组MK值、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K值及FA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86,MK值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1%、88.8%;FA值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3.2%、85.4%。结论不同类型MBD在MRI上具有其特征性表现,典型表现为"三明治征";DKI中MK值较FA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DKI可以作为常规MRI序列的有利补充,减少MBD误诊率,量化分析MB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并可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和评估。
- 王小娟刘伟许克宁
- 关键词: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磁共振成像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2例报道被引量:1
- 2019年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primary 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是一种罕见脱髓鞘性病变,主要累及胼胝体[1]。本病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病变主要位于胼胝体。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易误诊。近年随着MRI的发展及普及,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临床报道逐年增多,现对我院二例MBD进行分析讨论,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 郑艳陈岚
- 关键词:胼胝体变性饮酒核磁共振成像
- 酒精中毒引起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 目的 探讨酒精中毒引起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淮北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患者10例进行分析,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脑电图,并通过评估...
- 于成
- 关键词:酒精中毒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影像学磁共振成像
- 1例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病例的回顾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胼胝体变性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酒精中毒并发症,急性胼胝体变性常预后不良。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起病但预后良好的病例,讨论了胼胝体变性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 姜文娟刘文静李晓曦沈雪莉
- 关键词:胼胝体变性预后
相关作者
- 沈桂权

- 作品数:122被引量:508H指数:12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扩散加权成像 胶质瘤 磁共振
- 翁小琳

- 作品数:14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
- 研究主题:MRI 磁共振成像 肠梗阻 卵巢囊性病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孙美珍

- 作品数:124被引量:359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癫痫 抑郁 拉莫三嗪 脑电图 癫痫发作
- 陈利强

- 作品数:7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维拉帕米 疗效观察 腔隙性脑梗死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 成年癫痫患者
- 高博

-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原发性胼胝体变性 血管造影 畸形诊断 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