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1篇“ 南沙海域“的相关文章
- 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关系——以珠江口南沙海域为例
- 2024年
- 为探究珠江口南沙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21年10月(秋季)、2022年2月(冬季)对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浮游植物及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浓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别出浮游植物160种,其中包括硅藻38属96种,甲藻7属19种,裸藻13属16种,绿藻11属13种,蓝藻9属13种,隐藻2种,金藻1种。硅藻为主要类群,占总种数的60%。优势种(Y≥0.02)有8种,硅藻占6种,如颗粒直链藻、美丽星杆藻等。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明显,秋季细胞丰度平均为731.39×104 cells/m 3,冬季为75.52×104 cells/m 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Pielou′s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2.70和0.57。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关系在不同季节差异显著,秋季活性磷酸盐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 高广银李学恒唐灵刚李颖颖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 海表温度对南沙海域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
- 2024年
- 根据南沙海域2018—2019年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获数据和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遥感数据,研究SST对鸢乌贼资源变动的影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显示南沙海域SST季节变化明显,月均值在年内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6月和10月。2019年南沙海域发生厄尔尼诺,SST高温频率升高,年均值较2018年升高0.3℃。2018年鸢乌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春季(3—5月)高,夏季(6—7月)低,2019年CPUE为冬季(2月)高,夏季(6月)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显示,月份、SST、纬度和经度4个因子对CPUE的总偏差解释度为55.0%,其中月份与SST的偏差解释度大于其他因子。鸢乌贼群体的适宜温度为27.5~29.5℃,SST超过29.5℃会导致CPUE降低。鸢乌贼渔场集中分布于10°N—12°N、113°E—116°E,各月渔场重心随温度发生变化,低温时东移,高温时西移。
- 吴文秀许馨文程树兴招春旭郭有俊沈春燕颜云榕
- 关键词:鸢乌贼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函数广义相加模型
-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研究
- 2024年
- 根据2015年秋季珠江口南沙海域拖网渔业生物的调查,采用碳(C)、氮(N)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构建了连续营养级谱,并探讨了食物网中鱼类营养级历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南沙海域秋季渔业生物δ^(13)C介于–29.22‰--–20.67‰,均值为(–25.89±2.08)‰,δ15N介于10.55‰-15.66‰,均值为(12.44±1.41)‰。以小型浮游动物的氮稳定同位素平均值作为基准值构建渔业生物的营养级谱,发现珠江口南沙海域鱼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72-4.23,甲壳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99-3.99,且各种类生物营养级跨度大。与Fishbase鱼类生态学数据库记录进行对比,发现64%的鱼类其营养级均值位于历史营养级数据范围内,27%的鱼类营养级低于历史营养级水平,只有9%的鱼类营养级高于历史营养级水平。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总体处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食物网受干扰较多的状态。研究初步建立了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旨在为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汪慧娟徐姗楠张文博黄洪辉齐占会程琪刘华雪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渔业生物珠江口
- 拉尼娜气候事件下中国南海南沙海域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沉积特性及洄游路线研究
- 孙天姿
- 南沙海域搜救可达性评估
- 2024年
- 南沙群岛周边海域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是海难事故的频发区,快速的海上搜救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研究南沙海域的搜救可达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乘法加权Voronoi图对南沙群岛27个岛礁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划分,利用船速校正模型得到波浪场影响下船舶航行的实际速度,然后通过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得到南沙海域周边5国共20个港口至该区域的加权平均可达时间,并使用多种评价指标对各国的可达性能力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马来西亚至南沙海域的综合可达性最优,平均可达时间最短,其次是文莱、菲律宾和越南,平均可达时间均在20 h以内。而中国至该海域的可达性较差,排名最后。2)新增永暑礁港口后,中国的可达性得到显著提高,平均可达时间缩短至15.54 h,24 h覆盖范围增加了约92.0%。3)鉴于距离南沙海域较远,中国应该加强在远海岛礁建设中转基地及配套搜救设施的能力,这一举措将显著提高中国至中、远海区域的可达性。
- 石绍宸吴文周张鹏苏奋振
- 关键词:海上搜救可达性南沙群岛
- 南沙海域北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被引量:2
- 2023年
- 北康盆地是南沙海域深水油气勘探的潜力地区之一。针对该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不清的问题,利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对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该盆地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①始新统—渐新统海陆过渡相和和海相泥岩是盆地主力烃源岩,渐新统—下中新统三角洲和滨浅海相砂岩、中新统碳酸盐岩及上中新统—上新统的深海浊积砂岩是主力储层;②盆地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圈闭3种圈闭类型,长期活动的断层沟通了深部的烃源岩和浅层的圈闭,具有良好的生—运—聚匹配关系;③盆地中部和东南部断拗期发育的碎屑岩构造圈闭可作为首选勘探目标,盆地中部和南部古隆起之上生物礁或碳酸盐岩台地形成的地层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而发育于盆地西部陆坡区由浊积砂体所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本次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北康盆地的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 唐武谢晓军赵志刚熊连桥白海强刘子玉
- 关键词:南沙海域北康盆地深水勘探油气地质勘探方向
- 南沙海域与洞庭湖239+240Pu、137Cs的沉积记录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放射性核素 239Pu、240Pu和 137Cs具有沉积物定年和互相印证的优势,已被广泛运用于沉积速率及放射性物质来源的评估研究中。本研究对南沙海域和洞庭湖区域的 239+240Pu以及 137Cs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
- 李学斌
- 关键词:南沙海域洞庭湖放射性核素沉积环境
- 南沙海域魣铗虫科单殖吸虫二中国新记录种
- 2023年
- 记述采自中国南海南沙海域之异鳞蛇鲭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鳃的2种魣铗虫科Chauhaneidae单殖吸虫,蛇鲭拟伪后雌虫Pseudopisthogynopsis lepidocybii Yamaguti,1965和收缩异伪后雌虫Allopseudopisthogyne constricta Yamaguti,1965。其中,蛇鲭拟伪后雌虫无端瓣及端钩;收缩异伪后雌虫具端瓣及端钩,且虫体中部具一收缩区将卵巢与睾丸区隔开。这2个种及所在的属均为中国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 江浩鑫周梓华丁雪娟
- 关键词:单殖吸虫中国新记录种
- 南沙海域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控关键技术研究及质量管理
-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众多跨海大桥的规划和建设成为了热点。在这些跨海桥梁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如海水、海风和高湿度等因素的存在,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
- 黄剑琪
- 关键词:跨海大桥大体积混凝土
- 南沙海域沉积物^(239+240)Pu和^(137)Cs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放射性核素^(239)Pu、^(240)Pu和^(137)Cs具有沉积物定年和互相印证的优势,已被广泛运用于沉积速率及放射性物质来源的评估研究中.本文测量和分析了从南沙海域采集的6个沉积物岩芯中的^(137)Cs、239+240Pu活度和240Pu/239Pu原子比.结果表明,南沙海域沉积物中^(137)Cs、^(239+240)Pu活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58±0.078)—(1.687±0.145)Bq·kg^(-1),(0.256±0.019)—(0.752±0.078)Bq·kg^(-1).^(240)Pu/^(239)Pu原子比变化范围为(0.184±0.020)—(0.201±0.028),介于全球沉降和太平洋核试验场(PPG)240Pu/239Pu原子比范围之间,通过两端元法计算出PPG对南沙海域钚(Pu)的相对贡献为7.15%—15.89%(平均为11.29%).^(137)Cs和^(239+240)Pu活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表明,除NS-3岩芯外,其它5个岩芯的^(137)Cs和^(239+240)Pu均为典型的单峰.^(239+240)Pu法与^(137)Cs法计算的沉积速率基本一致,说明在采样区域,沉积物混合和外界扰动过程对颗粒物沉积影响不大.在NS-2站位,210Pbex法测得的沉积速率大于其它两种方法的沉积速率,可能是由于NS-2站位离岸较近,人为干扰、沉积物混合作用等其他因素致使210Pbex法测定的结果受到了影响.
- 李学斌何胡晟彭安国邓爽陈孟霆吴丽波
- 关键词:沉积速率
相关作者
- 陈作志

- 作品数:355被引量:1,279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 渔业资源 鱼类 鸢乌贼 渔业
- 陈玲

- 作品数:36被引量:157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北黄海盆地 南沙海域 中建南盆地 盆地 综合地球物理
- 刘振湖

- 作品数:57被引量:43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
- 研究主题:北黄海盆地 含油气系统 万安盆地 油气资源 南沙海域
- 王嘹亮

- 作品数:153被引量:746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北黄海盆地 中生界 盆地 北黄海 南黄海
- 刘广山

- 作品数:113被引量:45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放射性核素 沉积物岩心 沉积物 Γ谱分析 海洋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