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篇“ 南方红土“的相关文章
- 南方红土区地表基质调查实践与认识--以武夷山市为例
- 2024年
- 南方红土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本文在总结该区的地质地貌背景及存在的主要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以武夷山市为例阐述了在南方红土区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的思路与方法,总结了调查区红土型基质的类型、分布、结构及理化性质特征,研究了不同基质类型在林改园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表明,南方红土区地表基质调查应当以地质背景和基质成因为主控因素划分填图单元,再结合填图单元内的地貌特征和生态格局部署实物工作;红土区地表基质调查应当分层次进行,且不同层位调查内容应当有所侧重;红土型基质以物理风化为主,基质的不同利用方法对其理化性质起着影响作用。
- 聂小力李新孔巍巍毛聪谢翔陈瑞
- 中国南方红土锂同位素指示的剖面风化特征
- 孙慧
- 上新世红粘土磁性矿物的古气候意义 ——来自南方红土的证据
- 王白羽
- 中国南方红土网纹特征及网纹化机制
-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蕴含着地球各个圈层形成演化的信息,是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过程的良好载体。其中独特醒目的网纹状结构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前人在其形成年代、物源、理化性质、环境意义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
- 汪玲玲
- 关键词:网纹红土
- 中国南方红土记录的晚第四纪干旱化被引量:3
- 2022年
- 第四纪期间干旱的触发机制及持续时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然而针对东亚夏季风前沿的中国南方地区晚第四纪干旱事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九江市沙河(SH)红土剖面(厚6.94 m)的环境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古植被和古环境信息,重建晚第四纪中国南方地区干旱化历史,解译干旱气候在中国南方红土中的环境效应及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SH红土剖面网纹红土层(6.94~4.69 m)到上覆黄棕色土层(4.69~0 m)记录了中国南方地区晚第四纪气候环境逐渐变干的趋势,尤其是黄棕色土层记录的干旱化过程进一步可分为A(下)和B(上)两阶段。B阶段(2.24~0 m)较A阶段(4.69~2.24 m)粘粒含量由27.59%减少至24.37%,粉砂含量由71.36%增至74.52%, CIA指数由81.50降至78.05,风化淋溶指数ba值由0.33增至0.46,风化程度减弱,粒径明显增大。(2)孢粉分析表明,0.29~0.23 Ma(带Ⅲ, 2.24~0 m),松属花粉相对高含量可能指示本地降温和冬季风增强的过程,陆生草本相对增加,高炭屑浓度指示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尤其是在Ⅲ-2(1.50~0 m)各环境指标对干旱气候响应更为明显,区域干旱化过程明显加深;晚第四纪南方地区整体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林下灌木和陆生草本发育,与现在的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相比,当时植被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南移;(3)结合冰期-粉尘-干旱耦合特征,推测0.29 Ma之后冷空气活动增强及空气湿度的下降共同驱动中国南方地区干旱化程度增强,成壤和植被组合变化特征很可能是冬季风增强导致区域干旱化程度加强的表现,该研究为认识中国南方红土植被和气候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 马桢桢朱丽东张杭佳郭利成李凤全尹敬文曾蒙秀张忠萍王天阳叶玮
- 关键词:南方红土地球化学干旱化晚第四纪
- 中国南方红土记录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13
- 2020年
-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MPT)是第四纪气候变化的重要过程,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主导周期由41 ka转变为100 ka,全球冰量显著增多,海洋温度下降,陆地干旱化程度显著增强。与海洋沉积记录相比,陆相沉积记录的MPT研究易受载体的连续性和分辨率限制,总体上不多,而针对中国南方红土MPT的工作就更为稀见。本文基于ESR年代学框架,对江西九江九庐(JL)红土剖面的多个环境代用指标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尝试建立JL红土剖面第四纪环境演化序列,并据此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JL红土剖面记录了MPT过程,其中区域气候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在MPT后可能被打破,区域气候向着冷干方向持续发展。综合考虑本研究结果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推测MPT时期全球冰量增加、全球变冷、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共同驱动着中国南方地区的更新世气候演化。
- 熊文婷朱丽东张晓郭利成郭利成叶玮
- 关键词:红土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主成分分析
- 中国南方红土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黄土-古土壤的磁化率作为反演古气候演化的物理参数在中国、中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均得到了证实,被广泛用于海陆气候对比和定量重建古气候。自此之后,不同学者尝试将磁化率反演古环境的应用范围从黄土-古土壤扩大到中国南方红土。然而对磁化率这一物理参数能否作为反演古气候的代用指标完全适用于中国南方红土依然存在很大分歧,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认识。显然要准确理解红土磁化率是否具有明确的古气候意义,就需要研究黄土-古土壤磁化率之所以能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的物理化学机制,以及红土沉积物是否和黄土-古土壤一样具有相似的磁性矿物形成机理。因此本文在总结黄土-古土壤磁学性质(磁性矿物的形成机理、磁性矿物的种类及粒度特征)的基础上,来讨论红土磁化率参数是否具有明确的古气候意义。
- 曾永耀高磊赵文青赵涛
- 关键词:南方红土磁化率古气候
- 我国南方红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增强机制被引量:9
- 2015年
- 我国南方第四纪红土是研究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主要由均质红土和网纹红土两大不同类型的沉积层组成。运用岩石磁学、漫反射光谱和粒度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我国南方长沙(CS)、岳阳(HN)、南昌(NC)以及新余(XY)典型红土剖面的均质层和网纹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网纹红土层<2μm的黏粒含量较多,网纹红土层形成时期气候更加温暖湿润,成土作用高于上覆均质红土层。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都是均质红土层和网纹红土层磁性矿物的主要载体。其中,网纹红土层的亚铁磁性矿物低于均质红土层,主要以较粗的假单畴PSD和多畴MD存在,反铁磁性矿物以赤铁矿为主;而上覆均质红土层却以较多的SSD磁赤铁矿为主。网纹红土层可见大量黑褐色铁锰胶膜和铁锰结核分布,这是由于沉积后土壤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还原环境中,强磁性矿物如细粒磁铁矿、磁赤铁矿等部分被溶解转化为弱磁性矿物(如赤铁矿和针铁矿,主要是赤铁矿),这种磁性矿物的转化可能导致了成土作用强的网纹红土层较粗磁性颗粒的增加,而超顺磁亚铁磁性矿物含量的减少以及磁化率的降低。
- 邓黄月高悦郑祥民杨立辉任少芳
- 关键词:红土粒度岩石磁学
- 中国南方红土磁学特征、起源及其与成土过程关系研究
- 中国南方红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第四纪以来季风气候环境下的产物,是古环境演变与气候变迁的重要陆相沉积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演替信息。目前关于红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南方红土的物质来源、地层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磁学特征的研究...
- 王思源
- 关键词:成土作用磁性矿物古环境
- 中国南方红土型铝土矿的找矿远景与战略选择被引量:5
- 2013年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和消费国,铝土矿又是生产铝的主要原料。因此,寻找铝土矿资源对于发展我国的铝工业具有重要意义。铝土矿分为红土型、古红土型和堆积型三大类,国外铝土矿多为红土型,而中国却以古红土型为主,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小型红土型铝土矿。红土型铝土矿冶炼流程简单、能耗低,而古红土型铝土矿冶炼能耗大、成本高。本文参考国外红土型铝土矿资料,总结国外大型矿床的构造、气候、地貌、成矿母岩和成矿时间等特点。分析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成矿条件,找出利于成矿的区域,绘制出中国南方红土型铝土矿的找矿远景区。并探讨红土型铝土矿的找矿方法,为找矿勘探提供服务。
- 凌坤跃朱笑青王中刚陈文一
- 关键词:铝工业红土型铝土矿成矿条件找矿方法
相关作者
- 邓成龙

- 作品数:158被引量:1,318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岩石磁学 磁性地层学 环境磁学 泥河湾盆地 磁性矿物
- 朱丽东

- 作品数:151被引量:837H指数:20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网纹红土 环境意义 红土 第四纪 磁化率
- 夏正楷

- 作品数:87被引量:1,478H指数:2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古气候 遗址 第四纪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 叶玮

- 作品数:142被引量:1,215H指数:22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红土 网纹红土 磁化率 环境意义 黄土
- 刘东生

- 作品数:262被引量:4,929H指数:5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 古气候 第四纪 磁化率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