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篇“ 单系性“的相关文章
原蜥脚类恐龙的单系
原蜥脚类(Prosauropoda)是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时期在全球繁荣的一类小型到中等大小的较原始的蜥臀类恐龙,以中国的禄丰龙(Lufengosaurus)、德国的板龙(Plateosaurus)
关谷透
原蜥脚类恐龙的单系
原蜥脚类(PROSAUROPODA)是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时期在全球繁荣的一类小型到中等大小的较原始的蜥臀类恐龙,以中国的禄丰龙(LUFENGOSAURUS)、德国的板龙(PLATEOSAURUS)及英国的槽齿龙(THE...
由D环区推论的鲤科(Cyprinidae)鲃系(Barbini)鲤亚科(Cyprininae)的单系及其与其他亚科间的关系
鲤科(Cyprinidae)隶属真骨鱼类(Teleostei)骨鳔超目(Ostariophysi)的鲤形目(Cypriniformes),是现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虽然基于形态解剖状的和绝大多数基于分子数据的研究都一致...
岳钊平
关键词:鲤形目
Non-monophyly of Rhacophorus rhodopus,Theloderma and Philautus albopunctatus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Sequences被引量:6
2007年
Mitochondrial gene fragments of 16S rRNA gene of four species (Rhacophorus rhodopus, R. reinwardtii, Philautus albopunctatus and P. rhododiscus ) from 11 populations were sequenced in this study.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R. bipunctatus, Theloderma asperum, T. corticale and Buergeria japonica were obtained by screening the GenBank database. After excluding all gaps and ambiguous positions, aligned sequences were 500 bp in length with 115 variable sites and 92 parsimony-informative sites. Using B .japonica as an outgroup,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ere analyzed using Bayesian inference, maximum parsimony an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ither of R. rhodopus and P. albopunctatus were monophyletic at the species level. The population of R. rhodopus from Hainan Island was more close to R. bipunctatus than to populations of R. rhodopus from Yunnan Province. Furthermore, the populations of R. rhodopus from Yunnan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lineages. Theloderma corticale and P.rhododiscu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and T. asperum was nested in P.albopunctatus. We considered that P. albopunctatus Liu and Hu, 1962, was the synonymy of T. asperum Boulenger, 1886, and suggested removing P. rhododiscus from Philautus into the genus Theloderma.
余国华饶定齐杨君兴张明旺
基于16SrDNA序列探讨中国剑角蝗科的单系及其六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英文)被引量:11
2006年
在中国学者夏凯龄的分类系统中,剑角蝗科Acrididae一直被看作是单系群,包含6个亚科。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对其单系争议较大。为探讨其单系和剑角蝗属等6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我们测定了剑角蝗科14种蝗虫的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1种蝗虫的同源序列。以蚱科的2个种作外群,用NJ、MP及ML法重建系统发生树。由三棵分子系统树中得出的系统发生关系与中国的分类系统差别较大,都不支持剑角蝗科是单系群,但与国外Kevan的系统相一致,提示我们国内的分类系统亟待修改和完善。长腹蝗亚科与斑腿蝗科的亲缘关系要近于与剑角蝗科的其他种类的关系。另外,尽管所测的红足剑角蝗和上海剑角蝗的16S rDNA的片段序列完全相同,我们仍不能断定二者是同一个物种[动物学报52 (2) : 302 -308 , 2006]。
孙正莉蒋国芳霍光明刘殿锋
关键词:剑角蝗科系统发生关系单系性
应用16S rDNA序列探讨斑腿蝗科的单系及其亚科的分类地位被引量:27
2005年
本文测定了斑腿蝗科10亚科20种蝗虫和其他蝗科3种蝗虫的线粒体16SrDNA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15种蝗亚目昆虫的16SrRNA基因相应序列片段。比对后的序列长度是397bp,其中有196个变异位点,157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71.7%,C+G平均含量为28.3%。以序列差异比值为横坐标,以碱基转换数和颠换数为纵坐标作散点图,结果表明颠换多于转换,且随着差异程度的增加,转换明显出现了饱和。以蚱总科的日本蚱Tetrixjaponica和卡尖顶蚱Teredoruscarmichaeli作外群,用ME、等权MP、加权MP及贝叶斯法重建系统发生树。分子系统树表明,斑腿蝗科并非是一单系群,该科的切翅蝗亚科与稻蝗亚科也均不是一单系群;卵翅蝗、伪稻蝗和稻蝗三者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将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合为一个亚科——秃蝗亚科;现行的稻蝗亚科并非一单系群,而是一多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斑腿蝗科的分类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刘殿锋蒋国芳时号孙正莉霍光明
关键词:蝗亚目斑腿蝗科RDNA单系性
歧隐翅虫亚族(鞘翅目,隐翅虫科)分类特征分析及单系质疑
2005年
一个分类阶元是否单系,在当代分类学与系统学的意义上直接决定这个分类阶元的有效,即可否广泛接受。形态学分析和动物地理分布模式可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启示。鞘翅目隐翅虫科隐翅虫亚科隐翅虫族的歧隐翅虫亚族Anisolinina Hayashi,1993(Coleoptera,Staphylinidae,Staphylininae),尽管是一个建立不久的分类单元,但亚族的分类定义、包括的种属、以及各属种的相互关系等,最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分析一些重要的、用来定义这个亚族的关键形态状,如前胸背板缘折上缘线与下缘线、上颚须、下唇须等,比较亚族内各属级单元的分类历史与动物地理分布,揭示歧隐翅虫亚族Anisolinina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周红章
关键词:单系
16SrRNA基因序列变异和中国野鲮亚科鱼类单系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形态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鲤科中的鲃系是一个单系类群,由鲃亚科、鲤亚科、裂腹鱼亚科和野鲮亚科组成,但它们各自的单系及相互关系还没有系统发育证据.采用PCR方法获得了27种鱼类的16SrRNA基因序列,其中包括18种野鲮亚科鱼类,代表了中国野鲮亚科13个属.应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法分别构建其分支系统图.结果表明,野鲮亚科鱼类形成了一个单系类群,并且包括两个主要分支类群:其中一支包含鲮属、缨鱼属和墨头鱼属;另一个支系包括野鲮属、拟缨鱼属、异华鲮属、卷口鱼属、唇鲮鱼属、泉水鱼属、直口鲮属、盘鮈属、纹唇鱼属和华鲮属.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传统分类学中使用的一些形态特征,如口唇及其相关结构等,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并不完全与其系统发育进化相一致.
李俊兵王绪桢何舜平陈宜瑜
关键词:亚科16SRRNA基因趋同进化鱼类
中国鮡科鱼类RAPD分析及鰋鮡鱼类单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王伟李默怡何舜平
关键词:RAPD分析单系性分子进化分子系统学
S7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变异与亚科鱼类的单系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亚科鱼类的单系进行了探讨。通过PCR方法 ,获得了 13种鲤科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第 1内含子序列 ,其中包括 6种亚科鱼类。使用MEGA软件中的Neighbor Joining法和Most Parsimony法分别构建分支系统图。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所确认的亚科鱼类实际上没有形成单系类群。其中属、波鱼属和低线属位于系统树基部 ,显示出原始。而由细鲫属、马口鱼属和属构成的类群相对于亚科中的原始种类起源较晚 ,可能和较晚起源的东亚鲤科类群之间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王绪桢何舜平
关键词:系统发育鲤科

相关作者

何舜平
作品数:100被引量:1,24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系统发育 鱼类 鲤科 鲤科鱼类 分子进化
张秀青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甲壳动物亚门 虱科 等足目 支序分析 单系性
霍光明
作品数:52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
研究主题:免疫力 猴头菇 发酵 日本沼虾 发酵工程
孙正莉
作品数:4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亚科 单系性 剑角蝗科 16S_RDNA序列 斑腿蝗科
栾云霞
作品数:14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研究主题:六足总纲 系统进化 原尾纲 分子系统学 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