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3篇“ 单斜辉石“的相关文章
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研究:对中国东北异剥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成因的制约
2025年
东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含CO_(2)熔体-橄榄岩反应,为进一步限定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类型及其经历的深部过程,本文使用反应偶的方法进行了含CO_(2)熔体和橄榄岩相互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在1.5 GPa、1275℃条件下,CO_(2)从硅酸盐熔体中分离,熔体对橄榄岩的改造作用较弱;在2~3 GPa、1325~1375℃条件下,CO_(2)存在于硅酸盐熔体中,反应造成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显著富集,尤其在3 GPa、1375℃条件下,在熔体-橄榄岩界面形成单斜辉石岩反应带。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形成的单斜辉石具有较低的Mg/(Mg+Fe)值,矿物成分变异趋势与前人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结果相反。通过实验结果与东北地区地幔捕虏体的对比研究,认为汪清单斜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而双辽、蛟河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
张薇王春光许文良杨德彬李本仙
关键词:地幔捕虏体
内蒙朝克山辉长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4年
内蒙贺根山带广泛发育古生代基性岩浆岩,为探讨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进一步了解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构造背景,笔者对朝克山蛇绿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矿物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辉长岩中单斜辉石均属于透辉石,既有碱性特征,也有拉斑特征,SiO2含量为50.75%~52.99%,具有高的Al2O3,含量为2.03%~3.77%,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La/Sm)_(N)=0.12~0.22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Ti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与辉长岩全岩的特征程度相一致,共同指示岩体母岩浆可能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向碱性玄武质岩浆演化的趋势。单斜辉石的平衡温度为1099~1242℃,平衡压力为1.5~6.4 kbar,深度为5~21 km,显示明显的深源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朝克山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
张永玲张治国刘希军田昊李得超肖让肖尧
关键词:单斜辉石矿物学弧后盆地
高压下斜方和单斜辉石的超声波速度及其地球物理启示
2024年
辉石是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在地幔岩模型中的含量仅次于橄榄石,占总体积的20%~30%.因此,高温高压下辉石的弹性,对于理解壳幔的物质组成、地震波不连续面的成因以及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天然斜方辉石单斜辉石为初始物,采用超声干涉法测量了两种样品在高压下的弹性波速.在实验的压力范围内,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的波速均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二者速度值接近.依据本实验结果,结合其他地幔矿物的研究资料,采用Voigt-Reuss-Hill(VRH)方法计算了地幔橄榄岩在上地幔条件下的速度分布曲线.通过将计算结果与PREM模型对比,对地幔的物质成分进行了定量约束.
张吉凯王多君蔡闹刘庆
关键词: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超声波速
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新元古代辉长辉绿岩中单斜辉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为进一步解析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造山作用过程,本文对扬子地块北缘大洪山造山带~820Ma辉长辉绿岩中的单斜辉石进行了岩相学和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共识别出三类单斜辉石:Ⅰ类单斜辉石核部和边部结晶温度分别为1159~1192℃、1162~1187℃,结晶压力分别为0.16~0.44GPa、0.31~0.52GPa;Ⅱ类单斜辉石结晶温度为1145~1179℃,结晶压力为0.27~0.53GPa;Ⅲ类单斜辉石结晶温度为1118~1150℃,结晶压力为0.09~0.35GPa。三类单斜辉石反演获得的母岩浆含水量分别为1.6%~2.4%、1.7%~2.2%、0.9%~2.1%。三类单斜辉石结晶于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早期基性岩浆形成了高Mg#值的Ⅰ类单斜辉石核部;随着岩浆结晶演化,形成低Mg#值的Ⅰ类单斜辉石边部和Ⅱ类单斜辉石;岩浆演化晚期伴随地壳混染,形成Ⅲ类单斜辉石。综合研究表明扬子地块北缘大洪山辉长辉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背景。
蔡晓芸徐扬杨振宁刘雨李定华陈宇
关键词: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单斜辉石弧后盆地
卡尔斯伯格脊天休洋脊段的深部岩浆过程:来自洋中脊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结晶条件的约束
2024年
洋中脊玄武岩(MORB)是了解洋中脊的热状态、岩浆供给及演化过程的绝佳研究对象。本文对中国大洋49航次第五航段(DY49V)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天休热液区周边获得的拖网(49V-DR02)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利用单斜辉石-熔体温压计对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和压力进行了估算,用以探讨天休热液区所在洋脊段的深部岩浆过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玄武岩样品属于拉斑质N-MORB,其中单斜辉石呈鳞片状、树枝状或骸晶状微晶,主要为普通辉石和透辉石单斜辉石-熔体温压计计算结果显示天休洋脊段单斜辉石结晶温度为1153~1225℃,结晶压力在0.08~0.64GPa范围内,相当于2.6~21.1km的深度,但主要集中在10~16km深度。这说明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相对集中,但结晶深度范围变化很大,从浅层上洋壳区域到大洋岩石圈地幔区域均有单斜辉石结晶作用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大洋岩石圈地幔区域,暗示天休洋脊段下方洋壳内可能不发育熔体透镜体或岩浆房。天休洋脊段单斜辉石如此深的结晶深度指示天休洋脊段岩石圈地幔厚度厚,地幔部分熔融产生岩浆的终止深度深。在该洋脊段10~16km深处富含高温熔体,为天休热液系统的热液循环提供深部热源。
颉炜谭文睿韩喜球余星李谋王志朗姜翰费小倩
关键词:MORB单斜辉石
一种基于电解锰渣的单斜辉石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解锰渣的单斜辉石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是将质量比为10:90~15:85的晶核剂TiO<Sub>2</Sub>和电解锰渣充分混匀,得到玻璃生料;将...
解玉磊王玲周伟文 林霄峰 潘维锦 吴镇桐 关绍宏
九州-帕劳脊南段基底玄武岩的单斜辉石矿物化学及成因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九州-帕劳脊是古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弧的重要组成,对其上基底岩石开展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可为理解洋内岛弧演化早期的岩石成因和岩浆活动特点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对九州-帕劳脊南段基底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和微晶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和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单斜辉石斑晶与微晶整体上具有相似的化学组分,为普通辉石及透辉石等种属,且亏损轻稀土元素,Eu负异常不明显。多数单斜辉石斑晶具有环带结构,可划分为简单环带及韵律性环带两类;从辉石核部到边部,MgO、FeO、Al_(2)O_(3)、TiO_(2)含量与核部镁指数Mg#等呈现复杂的高低变化,指示了多期次的岩浆混合与补给事件。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压力分别为1151~1210℃和1.3×10^(8)~4.2×10^(8)Pa。通过单斜辉石组分反演获得的母岩浆含水量为0.8%~2.3%(以湿质量计)。最后,我们提出,形成于典型的洋内岛弧背景下的九州-帕劳脊南段熔岩的母岩浆为亚碱性岛弧拉斑玄武质熔体,具有高温、中压、高氧逸度的特征,岩浆房深度较浅并存在多期次原始岩浆的补给和混合。
刘振轩鄢全树刘焱光杨刚石学法
关键词:单斜辉石矿物化学环带结构岩浆过程
Ag在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玄武质熔体间的分配
2023年
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亲S元素Ag的分配行为能够限定地幔中Ag含量,同时可以追踪地幔中S含量和去向。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 Ag的分配行为与其在地幔硅酸盐矿物–玄武质熔体间的分配系数密切相关。因此准确地测定Ag在除硫化物之外地幔硅酸盐矿物和共存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是预测Ag分配行为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缺乏Ag在地幔矿物(橄榄石、辉石等)和玄武质熔体之间分配系数的报道,阻碍了对Ag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分配行为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高温高压实验获得了在洋中脊玄武岩(MORB)产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Ag在橄榄石(ol)、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与玄武质熔体(melt)之间的分配系数,分别为DAgol/melt=0.0005±0.0002、DAgopx/melt=0.007±0.003和DAgcpx/melt=0.046±0.009。根据实验获得的分配系数进行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太古代科马提岩和洋中脊苦橄岩源区的地幔Ag含量为(8±2)×10^(-9)。如果这个值能代表MORB源区地幔的Ag含量,那么当MORB地幔中的S含量为170×10^(-6)~240×10^(-6)时,其低于15%部分熔融产生熔体中Ag含量与原始MORB中Ag含量吻合。因此MORB源区地幔中的S含量为(205±35)×10^(-6)。另外,原始MORB熔体产生时,其源区普遍有硫化物残留。
李艳翔徐峥
关键词:高温高压实验
浙江江山上墅组玄武粗安岩中单斜辉石环带特征及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岩浆化学混合作用长期通过岩石地球化学进行识别,一直缺乏直接的矿物学证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浙江江山碗瑶乡上墅组内薄层状玄武粗安岩夹层中的单斜辉石矿物环带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工作,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岩浆动力学过程,为江山地区新元古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新的证据。研究表明,单斜辉石以斑晶和基质两种形式产出,斑晶发育核-幔-边结构,其中幔部和边部包含有较多的钛铁矿、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表明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活动过程。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基质和斑晶辉石都属于普通辉石,斑晶辉石从核部、幔部到边部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CaO和MgO含量增加、Al_(2)O_(3)和Na_(2)O、K_(2)O含量逐渐降低,但是基质辉石具有相对较低的Ti、Al和Na含量,且与斑晶边缘成分类似。单斜辉石原位微量元素组成表明,斑晶单斜辉石从核部到边部具有相似的特征,呈现Th、La、Nd和Ta等元素相对富集,Nb、K、Ti和Pb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温压计算结果显示斑晶和基质的形成温度较低(1040.3~1122.3℃),斑晶核部结晶深度较深(10~12 km),而富含矿物包体的幔部和边部结晶深度较浅(3~6 km),并且幔部具有最低的稀土总量(∑REE=44.33×10^(-6)~63.66×10^(-6))以及无明显Eu(Eu/Eu^(*)=0.98~1.12)负异常。上墅组玄武粗安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和核-幔-边结构指示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可能系由偏基性和偏酸性的岩浆在中—上地壳深度发生混合的结果,江山玄武粗安岩的形成可能与新元古代晚期华夏与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贴完成后古岛弧内部的伸展有关。
刘清郭国林张胜了巫建华严兆彬陶继华王凯兴
关键词:单斜辉石环带结构
苏鲁造山带胡家林(石榴)单斜辉石岩成因——来自单斜辉石矿物化学的证据
2023年
胡家林超镁铁质杂岩体位于苏鲁造山带中部日照市附近,主要由橄榄岩及(石榴)辉石岩组成。为探究(石榴)辉石岩成因,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石榴)辉石岩的微量元素及其中单斜辉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结果显示,(石榴)辉石岩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其原岩为单斜辉石岩。单斜辉石富MgO(Mg^(#)为90.4~97.1),贫Na_(2)O(质量分数0.14%~0.94%)、TiO_(2)(质量分数<0.38%)、Al_(2)O_(3)(质量分数0.48%~3.73%),部分不相容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富集、部分亏损,暗示了单斜辉石岩为熔体-橄榄岩反应成因。单斜辉石Ca/Al比值及Mg^(#)较高,显示出碳酸盐熔体交代的特征;而Zr/Hf、Y/Ho比值较低、Ti/Eu-(La/Yb)N协变关系不明显,与典型碳酸盐熔体交代特征不同。结合岩相学特征,胡家林(石榴)辉石岩的原岩应是由橄榄岩与富Si熔体反应后,叠加了碳酸盐熔体的交代作用。
刘建国
关键词:岩石成因单斜辉石微量元素

相关作者

夏群科
作品数:124被引量:1,051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研究主题:结构水 红外光谱 离子探针 橄榄岩包体 单斜辉石
陈道公
作品数:93被引量:83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锆石 变质岩 离子探针 地球化学 玄武岩
张宏福
作品数:172被引量:1,703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岩石圈地幔 橄榄岩 中生代 地幔 下地壳
杨晓志
作品数:68被引量:21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结构水 大陆下地壳 麻粒岩 电导率 红外光谱
章礼明
作品数:12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单斜辉石 碱性玄武岩 矿物学特征 晶体结构 晶体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