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篇“ 协调和解“的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上和解制度构建的研究 ——以撤诉模式下协调和解机制运行为视点
- 行政诉讼作为行政争议的救济手段,其目的就在于要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目前随着大量新型行政行为的出现以及行政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单单依靠合法性审查并作出最终判决的审判模式已经无法满...
- 居雯娅
- 关键词:行政诉讼诉讼和解救济
- 文献传递
-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研究
-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中规定行政诉讼中除行政赔偿案件外,均不适用调解,这是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特有的一项原则。但就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各地法院的做法却与法律的规定并不是一致的。在行政审判司法实践中,出于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和实现案...
- 张淼
- 关键词:行政诉讼协调和解
- 文献传递
-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运行现状以及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和变化,进入行政诉讼程序的行政争议越来越多。而行政诉讼如何做到既能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又能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妥善及时地化解行政纠纷和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
- 杜月标
- 关键词:行政诉讼协调和解
- 文献传递
- 价值的超越:以交往正义的新视角诠释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被引量:12
- 2012年
- 改变传统行政法公民权与行政权二元对立的观点,以交流、沟通、协调促进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良性互动,需纠正以往行政立法缺乏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缺乏与当事人协商,行政审判只从形式上审查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现实状况。以交往正义诠释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力图梳理行政立法缺乏交往正义,行政执法缺乏交往正义,而行政诉讼不得不承担起建构实现交往正义平台——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的现实路径。
- 王学辉邓蔚
- 关键词:正义价值合意
- 行政诉讼调解、和解抑或协调和解--基于经验事实和规范文本的考量被引量:21
- 2011年
- 行政诉讼引入调解制度已经成为共识,但目前存在调解、和解以及协调和解三种概念表述,需要加以梳理与辨识。学界主要认为三者实质内涵相同或者三者存在法院介入程度的区别。通过经验事实的考察,发现协调和解是在法院主持下,坚持合法性审查和当事人自愿原则,吸收各方力量协调处理案件,促使当事人和解,以原告撤诉为标志的案件处理方式。通过对规范依据的分析,发现行政诉讼协调和解以司法文件作为依据;行政诉讼和解的依据则是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问题的规定;而行政诉讼调解如果存在的话,则与民事诉讼有关调解工作的规范依据相一致。由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已经突破了诉讼规则的制约,因此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在性质上只能归属于法院的工作机制,而非诉讼制度;而诉讼法上意义的行政诉讼和解与其现实样态相互背离,导致规范与事实彼此错位,不宜作为表述行政诉讼调解内涵的法律术语;调解作为一种诉讼制度,具有成熟的经验和完善的规范体系,能够涵括当前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的基本特征,可以正式引入行政诉讼之中。
- 胡建淼唐震
- 关键词:行政诉讼调解和解协调和解
- 反思与进路: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程序之建构被引量:1
- 2011年
-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在司法实践中很有生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独立程序价值地位,片面追求"案结事了"的价值功能,某些规定有违正当程序原则。构建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的理念基础是:明确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内涵,赋予其独立诉讼程序地位,衡平纠纷解决与权力监督之间关系,借鉴域内外立法经验。具体规则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行政协调的原则、模式、范围、结案方式及救济途径;最终还需立法支持。
- 夏群佩
- 关键词: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程序选择权
-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的合理性基础及其完善机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从此,“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成为了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对在我国起步较晚的行政诉讼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时移也,事易也,随着社会的发展,...
- 郑娟
- 关键词:行政诉讼协调和解能动司法
- 文献传递
-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的优化构建被引量:1
- 2010年
- 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由于具有纠纷化解功能、与民生保障联系密切、能展现开放合作精神而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为进一步优化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应修改《行政诉讼法》、确立协调和解制度,明确自愿合法为协调和解基本原则,合理设置协调和解范围,完善协调和解程序规则。
- 朱文林张锐
- 关键词:行政诉讼和解
- 行政案件协调和解机制的现状与展望
- 目的修改和完善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方法从一起学生诉高等学校案例入手,阐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的法律及理论依据,结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及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运行协调和解机制解决行政争议的具体情况,分析协...
- 岳琴舫
- 关键词:行政诉讼和解
- 文献传递
- 浅析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被引量:2
- 2010年
- 基于"司法不能干预行政"的理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赔偿诉讼外,不适用调解。而在行政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通过协调促使当事人"合意和解"后导致原告撤诉的案件比率却很高。显然,这种法律的硬性规定,越来越不适目前的行政诉讼的发展需要,也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相悖。但是依照我国法治的现状,规定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又会存在许多的弊端,本文拟通过对诉讼协调和解理论的分析,提出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协调和解制度的拙见。
- 李军梅
- 关键词:行政诉讼诉讼调解
相关作者
- 杨俊

- 作品数:98被引量:143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事政策 行政主体 保险诈骗罪 行政相对人 刑罚设置
- 胡燕佼

- 作品数:24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行政指导 旅游市场监管 农村治安 行政诉讼 协调和解
- 王晓强

- 作品数:12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行政机构设置 《行政诉讼法》 法定化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协调和解
- 刘士合

-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行政诉讼 刑事和解制度 刑事和解 协调和解 校园暴力现象
- 景汉朝

- 作品数:10被引量:2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研究主题:合议庭 纠纷解决 当庭认证 当事人举证 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