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4篇“ 协商治理“的相关文章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逻辑
2025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指明了根本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宋林霖
关键词:人民当家作主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群众自治
协商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矛盾的形成与化解路径——基于广州市C社区的个案研究
2025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从国家层面强调了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现代城市社区呈现出异质性强、人口流动性大的特征,作为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是不同的行动者进行角力的场所,居民之间既可能形成共识,也可能产生冲突,如何化解社区矛盾对推动基层治理具有重大意义。既有研究表明,社区矛盾的化解包括诉讼式与非诉讼式,协商式的非诉讼路径更符合日常社区矛盾纠纷。文章以广州市C社区为研究对象,以协商治理为研究视角分析城市社区矛盾的形成原因及其化解路径。研究发现,C社区矛盾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协商机制功能弱化、主体协商能力不足以及集体理性相对缺失;社区在矛盾化解中存在路径创新,包括构建多元协商空间、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和凝聚共同体意识。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perfect th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featuring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ed benefit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governance. This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 governance at the national level. Modern urban communi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heterogeneity and high population mobility. As the basic units of urba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ies are arenas where different actors contend. Residents may either reach a consensus or have conflicts. Resolving community conflic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Existing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resolution of community conflict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litigation and non-litigation methods. The non-litigation path of negotiatio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daily conflicts and disputes in communities. This paper takes C community in Gu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urban c
蔡海燕
关键词:协商治理
交往式协商:农村基层协商治理中的情感体验与主体激活
2025年
目前农村基层协商治理存在着因忽视情感体验而导致的主体沉睡和参与困境等问题。基于“情感体验—主体激活”的分析框架,结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中国的协商实践,建构交往式协商。交往式协商是以交往互动为主线,注重多元主体在协商中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协商模式。通过对LC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地调研,发现:交往式协商能够借助交往机制、理解机制、行动机制、认同机制,完成情感体验与主体激活的耦合,从而有效破解协商实践中的参与困境与共识困境问题。注重情感体验的交往式协商符合中国的“乡土逻辑”,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农村基层协商治理中行之有效的协商形式。
赵成福李丛丛
关键词:情感体验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商治理的价值理路、实践模式与风险纾解
2025年
协商治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能力与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协商民主嵌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的价值理路进行梳理。研究提出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商治理“四位一体”的概念模型,以及党建引领政社互动、社区居民社团自治以及体育组织精英介入三种治理模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商治理存在协商主体自主性有待增强、各方协商参与度亟待提高、协商精神建设应强化引导、协商成果实效性仍需提升等风险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纾解对策:培育自主性破解政府依赖格局,促进协商治理主体归位;以多元沟通渠道补全缺项要素,全方位提升协商参与度;顶层设计与氛围营造双管齐下,深植协商民主价值理念;建构治理共同体增强情感内驱,凝实各方协商治理合力。
张诚玮廖磊叶燎昆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协商治理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及其转变——以构建多元协商治理体系为视角
2025年
基因编辑技术所蕴含的现实益处和潜在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使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态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和对立,这不仅使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时往往陷入两难境地,而且可能对基因编辑治理效果产生消极影响。此外,在基因编辑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匮乏和缺位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切的问题。问卷和协商民意测验揭示了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态度,并分析了协商民主对公众态度转变的影响。基因编辑的协商参与使得公众对基因编辑态度更加积极乐观,也更加认同政府的监管,更加强调科学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总之,协商民主在促进公众认知理性化和积极态度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构建政府、专家和公众等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中国式基因编辑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何包钢何包钢
关键词:中国公众公众参与协商民主
加强协商民主建设 提升协商治理水平
2024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有效组织引导社会各界群众充分参与民主协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焦作市中站区政协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和社会利益多元化问题,牢固树立协商理念,坚持把协商作为主责主业,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全力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不断提升协商水平。
王小军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治理经济社会转型民主协商
发挥政党协商作用 提升协商治理效能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加强各种协商渠道协同配合。”在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中,各种协商方式发展得不平衡不充分,政党协商的示范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党协商工作制度,完善政党协商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协商效果。
王冠华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协商治理的政治逻辑
2024年
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协商治理是“中国之治”的重要部分,更是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协商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实践底色,两者互动共存、同向而行,在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广泛参与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广泛协商的行为方式等方面高度契合。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协商治理从理论层面的逻辑契合走向运行效力的生发,其运行机理在于为协商治理整体化聚合力、为协商治理规范化提效力、为协商治理民主化增活力。协商治理能够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闭环,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主体,维护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秩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见效。
王笑笑
关键词:协商治理协商民主政治逻辑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模式及其有效性比较研究
村级议事协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形式。在协商民主普遍性要求下,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实验不断推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创新,促使农村协商民主从典型地区试点向全国推广落实转变。然而,既有的实践和...
赵甜甜
关键词:协商治理
数字民主视域下人民政协协商治理机制与路径被引量:5
2024年
人民政协是加强数字民主建设和推动数字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载体,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民政协的履职工作,有益于优化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凝聚共识功能,提升人民政协的协商能力与治理水平。数字时代的民主实践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契合了全覆盖的民主价值,在保障政治参与和增强协商效能方面实现功能互补,数字公共领域的场域逻辑影响着数字民主运作方式,并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提出新要求。数字时代的人民政协将民主理念与目标嵌入协商治理过程,从委员履职便捷、协商机制完善、治理制度协同等三个方面健全协商治理机制。在新时代,以数字技术赋能人民政协协商治理,需要人民政协在民意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凝聚全过程共识,形成数据与知识的双轮驱动,促进面对面协商与网络协商机制的有机衔接。
马雪松陈虎
关键词:数字技术人民政协协商治理

相关作者

闵学勤
作品数:70被引量:977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协商 协商治理 社会 协商民主
张力伟
作品数:89被引量:695H指数:1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研究主题:责任政治 协商民主 中国式民主 人民民主 民主
刘超
作品数:77被引量:203H指数:7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堆焊 实心焊丝 堆焊合金 环境冲突 高铬合金
钟金意
作品数:13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协商民主 公开化 协商 公共权力运行 协商治理
于江
作品数:74被引量:2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从严治党 政府治理 逻辑理路 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