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9篇“ 医源性感染“的相关文章
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在口腔设备规范化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口腔设备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应用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的实践效果。方法:本次调查研究的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共纳入口腔设备9台,2022年1月~2022年12月9台设备应用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2023年1月~2023年12月应用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期间口腔设备的管理质量以及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期间口腔设备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洁效果和消毒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期间口腔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期间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在口腔设备规范化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可有效提高口腔设备的管理水平,避免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段菲
关键词:口腔设备医疗设备管理
加强妇产科管理,预防医源性感染
2024年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或在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一旦感染,会给患者身心造成双重负担,是医患矛盾的重要诱因。当前,各家医院均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通常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全程落实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随着多孩政策的开放,生育二胎、三胎的女性越来越多,在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下,妇科疾病患病率也有所增加。在此形势下,妇产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如何优化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故此,文章以鹤山市某医院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医院感染预防中妇产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展开了进一步观察,现作如下报道。
陈娟罗永胜胡月珍
关键词:医患矛盾医院感染预防出院后住院期间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分析以及预防措施
2024年
在现代医院的管理体系中,医源性感染已成为威胁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重大危险因素,是医学界重点关注的课题。检验科作为医院感染最主要科室之一,其工作人员需要接触各种生物样本,稍有不注意就会发生医源性感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从生物安全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说,做好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非常紧迫的工作。文章通过综述我国临床医学检验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医源性感染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找到相关的解决方式,着重探讨相关医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以此促进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和检验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张丽娟夏蒙
关键词:检验科医源性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生物安全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的医源性感染预警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开展消毒效果监测,评价消毒质量和感染危险因素,通过反馈结果、警示培训,改进消毒措施,前置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途径。方法依托微生物实验室省市共建项目,于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依国标GB15982-2012开展8次消毒效果监测评价,从医疗器械、医疗用水、物体表面、卫生手、手术室空气五方面收集各级医院共6664份样品,分析预警,反馈及改进措施。结果医源性感染预警风险较大方面:医疗器械清洗、医疗用水、物体表面、卫生手、一级医院手术室空气。监测预警后物体表面、卫生手消毒、三级医院的医疗器械清洗、二、三级医院的医疗用水、手术室空气的合格率明显提升;但一级医院医疗用水,一、三级医院放大镜法,二级医院裸视法监测的医疗器械合格率提升效果不明显。二、三级医院总体消毒效果优于一级医院,护士手消毒效果优于医生。空气监测采样器法优于平板法,医疗器械检测ATP荧光检测仪法优于目测法。结论通过连续监测预警、反馈、改进后,各级医院多方面消毒效果合格率得到提高,需长期广泛链条式监测,重点监测医源性感染风险预警较差方面。
黄曾赵卫红崔文艳詹卓蓬杨伟周芳
关键词:消毒效果监测医源性感染风险预警
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在口腔设备规范化管理中的实践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在口腔设备规范化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对人员培训、口腔设备处理标准和口腔设备管理追溯3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选取医院口腔科临床在用的54台(件)口腔设备,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对比两组口腔设备管理质量评分,分析设备相关指标与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设备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发放质量评分及总管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3.45±2.08)分、(95.32±2.22)分、(94.62±1.97)分、(95.57±2.10)分和(94.61±2.0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5,t=9.299,t=5.870,t=10.244,t=5.916;P<0.05);观察组口腔设备清洁率和灭菌合格率均为98.15%,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4,x^(2)=4.364;P<0.05);观察组口腔设备管理可溯性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56%(3/5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5);观察组口腔设备总故障率为5.56%(3/5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5);口腔设备总管理质量评分、清洁率、合格率与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呈正相关(r=3.483,r=2.546,r=2.539;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故障率与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呈负相关(r=-2.385,r=-2.385;P<0.05);观察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1.00%(2/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9,P<0.05)。结论: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口腔设备清洁与灭菌效果,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吴毅刘剑锋张奕昭关紫云
关键词:口腔设备医源性感染
一种防止医源性感染的采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医源性感染的采血装置,包括基板、支撑板第一电动推板、第二推杆、第一密封套以及密封板,基板安装在支撑板的侧面,基板底部两侧安装有第一密封套,第一密封套内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板,第一电动推板下面安装有第一推...
李敏雷晓曾玉兰
消化内科医源性感染现状及风险模型建立
2022年
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医源性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患者837例,统计感染率及感染部位,通过细菌培养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收集一般资料,分析医源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模型.结果 消化内科患者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9.44%(79/837),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26例(32.91%)、上呼吸道20例(25.32%)、胃肠道17例(21.52%),病原菌由66.99%的革兰阴性菌、33.01%的革兰阳性菌构成,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手术、侵入性操作、每日探视人员数量、营养不良、消化内镜消毒时间、消化内镜零部件拆卸冲洗是消化内科医源性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风险模型logit(P)=-11.546+年龄×1.152+住院时间×1.165+合并糖尿病×0.762+手术×1.526+侵入性操作×1.354+每日探视人员数量×1.183+营养不良×1.055+消化内镜消毒时间×1.108-消化内镜零部件拆卸冲洗×1.015,拟合效果良好.结论 消化内科存在明显医源性感染风险,年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手术、每日探视人员数量、营养不良、消化内镜消毒时间等因素均会增加感染风险,消化内镜零部件拆卸冲洗会降低感染风险,临床应积极关注上述因素,制定干预策略,预防医源性感染.
吴丽滨
关键词:消化内科医源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响因素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
2022年
分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检验科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患者以及工作者共60例,然后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需的资料进行收集。结果:在出现感染的60例人员中,医源性感染的最大人群为患者,其次为检验科医护人员。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为粪便以及体液,占比51.7%,其次为血液,占比26.7%。结论:检验科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具有多样性,应该从加强对感染区域的管理、做好废弃物处理以及提升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等方面进行预防控制。
徐楠楠
关键词:医源性感染检验科
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防控措施分析
2022年
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防控措施分析。方法:以我院收诊的44例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在60岁以上、清洁毛刷刷、慢性呼吸疾病、配置酶溶液严格程度、检查中是否受寒、清洁时间是否充足、零部件拆卸、糖尿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因素比较多,在诊断中需要加强对器械的清洁,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护,降低感染发生率,推广应用。
金笑笑
济南市某县一起医源性感染导致丙型病毒性肝炎暴发的调查与处置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济南市某县一起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导致该起疫情暴发的原因,了解现场处置情况。方法按照病例的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该起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引起丙肝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及感染来源。按照边调查边控制的原则,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结果2018年5月1日—12月5日累计发病56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以食欲减退、乏力、黄疸、恶心、肝病面容或肝掌为主,分别占72.92%、72.92%、29.17%、29.17%和12.50%。近期在某诊所就诊是本次丙肝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OR=72.8)。结论本次暴发的丙肝疫情是由非法行医门诊混用输液器引起的,传播途径可能是血液传播。建议加强对私人诊所、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安全注射行为进行监管;健全诊疗记录登记制度和检查制度;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进行培训,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以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常彩云刘辉焦海涛高尚金燕杨丽耿兴义
关键词:丙型肝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相关作者

伍素华
作品数:76被引量:333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继续教育 烧伤 表皮干细胞 护理分析
朱利芳
作品数:15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医源性感染 血液倒流 拔针 夹闭 输液装置
杨围
作品数:46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4医院
研究主题:耐药监测 耐药性 医院感染 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分析
刘颖
作品数:8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医源性感染 血液倒流 拔针 夹闭 输液装置
李淑芝
作品数:21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医源性感染 血液倒流 拔针 夹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