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24篇“ 医家“的相关文章
- 历代医家半夏用药经验
- 2025年
- 半夏为有毒中药,古今使用剂量相差甚大,在经典名方研发时难以确定。文献考证后发现,经典名方中半夏的剂量经历了由大变小的过程,笔者以“遵从经典,符合药典”为原则,并结合现代实际应用情况,拟确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17首含半夏的方剂中合理的半夏剂量。文章从半夏名方着手,结合历代医家论述,从其功效治痰、交通阴阳等方面入手,总结半夏治疗各类疾病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半夏用药经验,以便于临床应用。
- 燕琨婷丛羽
- 关键词:半夏历代医家用药经验
- 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张恭文
- 2025年
- 作为民国时期中西医结合医家的实践者之一,岭南医家张恭文饱读医书,广结医学有志之士,研究中医,传承中医。张恭文善作善成,创办新中医养成所,续办广东梅县中医学校,创办期刊,筹设疗养院,宣传和发扬国医;心系百姓,悬壶济世,长作良医,将服务民众健康的医学本质付诸实践;编撰出版多种中医教材,开展函授教学,培养医学人才,传播医学知识;审视传统医学,提倡科学,尝试将西医精髓有机整合入中医,让中医更加具体化和科学化,是民国时期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有为人士。张恭文在中医发展艰难时期,为岭南地区中医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是民国时期不可多得的医学人才。
- 朱世哲涂新莉曾召朱玥
- 关键词:民国时期岭南医家中西医结合
- 新安医家汪机“治病无定穴”学术思想探析
- 2025年
- 汪机是新安医学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在针灸学术思想方面多有建树,主要包含“针主泻实”“无病忌灸”以及“治病无定穴”等学术特色,历代学者对其“针主泻实”及“无病忌灸”理论的探讨颇多,而“治病无定穴”的研究内容却门可罗雀。该文探寻汪机生平及其代表著作,对汪机“治病无定穴”的辨证论治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汪机治病主张审经络、分气血、辨阴阳,选穴强调随证立方、随病用穴,对世医教条于“某穴主某病”的行为予以批判,告诫医者针灸治病须分经辨证,取穴施针,不可不知变通,墨守成规。
- 纵艳平王茎曾永蕾郭锦晨高兵李凌基
- 关键词:新安医家汪机同病异治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明清新安医家治疗噎膈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 2025年
- 目的:探讨明清新安医家治疗噎膈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遴选明清新安医家代表著作《石山医案》《医读》《名医类案》和《古今医统大全》等中治疗噎膈的方药,借助Microsofe 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R软件(4.3.3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处方153首、中药195味,用药频次数合计1165次,高频药物(频率>10%)共20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理气药和化湿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以胃、脾、肝经居多。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二项、三项和四项关联规则分别为“茯苓-白术”“陈皮-半夏-茯苓”和“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聚类分析得出2个类聚方,为二陈汤、小半夏汤。因子分析得出6个公因子,新处方3首,为四君子汤、人参利膈丸和香砂宽中丸。结论:噎膈多属本虚标实,气郁、痰浊错杂为患,新安医家将“燥湿化痰”“行气开郁”“益气健脾”和“温中止痛”贯穿于治疗,体现出标本兼治、固本培元的学术思想。
- 赵婉竹任涵魏科东吴婉婉徐少华黄金玲
- 关键词:噎膈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学术思想
- 清代新安医家论治风温特色及对甲型流行性感冒防治的启示
- 2025年
- 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流派,其中清代叶天士、程文囿、汪宗沂、叶熙钧等医家风温论治特色鲜明。叶天士系统总结了风温的发病、传变及治疗等要点;程文囿、汪宗沂重视风温发病的内在因素,强调葳蕤的妙用;叶熙钧则注重肺胃在风温病程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人体气机,倡导立方轻灵。四位医家在论治风温上注重上焦、顾护津液、重视正气、强调肺胃传变与人体气机等学术思想对现今防治甲型流行性感冒具有启发意义。
- 王俊伟吴榕柠员莉媛徐鹏志郭锦晨施卫兵
- 关键词:新安医家风温甲型流行性感冒
- 金元医家师承知识图谱构建
- 2025年
- 目的 构建金元医家师承知识图谱以梳理中医人物关系,为探索中医知识发展脉络提供工具。方法 调研现有人物库,以人物间的关系、人物与文献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地点间的关系为3条主要脉络,使用Protégé构建金元医家师承本体。从中国历代医家传记专题知识库、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以及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获取数据,并基于语义合并冗余数据。应用Python生成语义数据,应用Neo4j构建并存储知识图谱。结果 构建金元医家师承本体,包含5类概念、24个概念属性以及45种概念间的关系。依托本体构建金元医家师承知识图谱,包含各类实体1 103个、实体间的关系1 128条。结论 应用知识图谱可探索医家师承隐性知识、梳理中医知识发展脉络、展示中医知识的传承。
- 徐浩洋董燕张玉辉
- 关键词:知识图谱可视化本体构建
- 清代医家陈修园治疗咳喘病探究
- 2025年
- 通过整理大医陈修园生平著作中有关咳喘的论述及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对咳喘病的认识心得及治疗特点。陈修园将咳喘分为虚实两端,实性咳喘重视饮邪为患,肺内外合邪是咳喘的重要病因,治疗上重视化痰祛饮,久咳及疑难咳嗽以通三焦,和胃气为重要治则。虚性咳喘为劳伤之渐,治疗上重视补益肺脾肾三脏,常从脾胃着手兼调肺肾。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小柴胡汤、六君子汤等是其临证的常用方剂。
- 李蒙钊马琳刘琼
- 关键词:陈修园咳喘病经方痰饮三焦
- 变迁与传承:近代以来孟河医家的外迁
- 2025年
- 近代以来孟河医家出现了大量外迁的情况,孟河地区医疗市场的饱和、区域医疗中心地位的下降、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医疗联盟的排斥、出师之后的离开等是其主要因素。“孟河医派”之名的形成及孟河医学的进一步传承和传播,与近代孟河医家的外迁密切相关,上海成为孟河及其他众多周边医家的主要移居之地。探究孟河医家外迁的历史可以为江南地区其他医学流派的研究提供范式和参考。
- 陆跃
- 关键词:孟河医派医学流派费伯雄丁甘仁
- 从肝与命门藏象剖析古代医家的方位理论
- 2025年
- 阴阳、藏象和体用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核心学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中国哲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哲学和中医理论受到影响,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医家关于肝与命门藏象的论述各有差异。本文立足于对肝与命门位置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哲学图像和中医解剖图像,深度挖掘古代医家有关左、右、上、下4个方位的理论。古代医家对方位理论的概括形式从最初的圆周运动逐渐转变为上下运动,其关注重点也从上部转向下部。造成这种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对体用学说认识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阴阳学说内容关注点的差异。本文梳理肝与命门藏象演变历程,归纳医家方位理论转变及其影响,总结了体用学说与阴阳学说对方位理论的渗透,以期为中医方位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推动中医哲学与医学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 席崇程张杰吴文军张之文翟双庆冯全生
- 关键词:藏象
- 历代医家对小儿腹痛的认识与治疗
- 2025年
- 对不同时期中医学家辨治小儿腹痛的经验进行小结,指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及近代对小儿腹痛的认识及治疗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交叉。腹痛的总体病因主要包括腹部中寒,瘀血内阻,乳食积滞,脾胃虚寒,胃肠结热,痰邪阻滞;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滞,不通则痛;基本治则以调理气机为主。
- 李璇蔡莉莉郑子琦胡思源
- 关键词: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治疗
相关作者
- 黄辉

- 作品数:140被引量:4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新安医学 新安医家 辨治 数据挖掘 汪机
- 王键

- 作品数:495被引量:2,729H指数:25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新安医学 脑络欣通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新安医家 益气活血方
- 姜德友

- 作品数:619被引量:2,633H指数:22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源流考 病因病机 病名 源流 糖尿病大鼠
- 张永臣

- 作品数:407被引量:2,23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针灸 配伍规律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针刺
- 赵鸿君

- 作品数:88被引量:105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古代医家 养生 考释 家学 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