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69篇“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相关文章
- 基于区域构造应力场探讨2014年鲁甸地震余震活动发生在共轭断裂上的原因被引量:1
- 2024年
-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地震。该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余震活动表现在共轭的昭通-鲁甸断裂和包谷垴-小河断裂上。为了从应力角度探究地震活动发生在2条断裂上的原因及确定主震发生在哪条断裂上,文中首先搜集了鲁甸地震周围的震源机制数据,求解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然后采用新发展的模糊聚类断层面拟合法获得了地震2条断层的产状参数:NNW-SSE向分支的走向和倾角分别为336.67°和88.41°,近EW向分支的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66.10°和86.42°。之后,将应力场投影到2条断层面上,发现包谷垴-小河断裂和昭通-鲁甸断裂的相对剪应力都很大,说明2条断层均可能发生地震活动。相比之下,包谷垴-小河断裂处的相对剪应力更大,可能预示着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地震活动比昭通-鲁甸断裂更强烈。上述分析得到了2条断层上地震活动的M-T图和总体地震矩的支持。
- 万永革宋泽尧关兆萱黄睿琪顾培苑王润妍
- 关键词:发震机制应力场
- 汶川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汶川M_(S)8.0地震对周围主要断层面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为剖析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对后期地震的影响及发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首先利用2008年5月12日—2013年4月19日汶川地震及其邻区的1660条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方法筛去重复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最终获得911个震源机制解。其次,通过网格搜索法分段反演出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东北区主要受WNW-ESE向的挤压,西南区受W-E向的挤压,中区受WSW-ENE向的挤压。西南到东北主压应力轴方向有所变化,这可能与龙门山地区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北北东方向的俯冲推挤、四川盆地的阻挡和巴颜喀拉块体东南向挤压的联合作用有关。然后,基于USGS给出的汶川M_(S)8.0地震的破裂模型,计算出该地震对附近强震的触发关系,结果表明,本次汶川地震对同属龙门山断裂西南端的芦山地震触发作用明显,对位于东昆仑断裂上的玛多地震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最后,计算汶川M_(S)8.0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发现本次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南北两端、秦岭南缘断裂、鲜水河断裂东南端、东昆仑断裂、白玉断裂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龙门山断裂南北两端和秦岭南缘断裂增加最为明显,对分析地震危险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何金许鑫吴彪刘晓磊杨东辉路彤
- 关键词:汶川地震库仑应力区域构造应力场
- 基于多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盈江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文章搜集了盈江地区多个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共计162个,对从苏典断裂到大盈江断裂的区域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总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NE—SSW向。并从内在动力学演化的角度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2014年5月30日发生的6次震群活动,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相互联系性。研究还发现,局部也出现应力场偏转的现象,苏典断裂南端的主压应力轴向北偏转角度变大,这可能与该区形成的三角凹陷有关。此外,本文还搜集到2016—2020年之间发生于盈江地区的1003个地震目录,通过分析发现昔马—盘龙山断裂到大盈江断裂之间的区域可能存在应力场闭锁,因此,加强该区域的危险性防范至关重要。
- 冯兵朱良玉姬瑶李杨李伟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反演地震目录
- 滇西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东缘,地壳运动剧烈,主要受到印度板块NE向挤压与川滇菱形块体SSE滑移的联合作用。在构造上,云南地区可以划分为滇缅泰板块、印支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等4个一级构造单元和腾冲块体、保山块体、兰坪-思茅弧后盆地、盐源-丽江陆缘坳陷、滇中坳陷、康滇古隆起、滇东坳褶等7个二级构造单元。滇西区域构造包含缅泰板块、印支板块、扬子板块3个一级构造单元和腾冲块体、保山块体、兰坪-思茅弧后盆地、盐源-丽江陆缘坳陷、滇中坳陷等5个二级构造单元,深大断裂发育,是云南地震活跃区域之一,对该区域应力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其地壳动力学特征及强震孕育成因。
- 林向东林向东赵亮吴朋吴朋武敏捷叶泵赵桂儒孙海霞杨选
- 关键词:震源机制地震矩张量横波分裂应力场
- 日本MW9.0级地震后辽宁营口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整理了辽宁营口地区2011~2013年期间257个小震震源机制解数据,采用分区的方式利用震源机制解反演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反演了该地区的平均应力场。反演的应力场结果显示:总区(辽宁营口地区)主压应力轴分布于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主张应力轴分布于北北西—南南东方向,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B区(营口—海城断裂带和海城河断裂带区域)主压应力轴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主张应力轴为北北西—南南东方向,这与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相同。C区(金州断裂带区域)主压应力轴与主张应力轴方向均为北东东—南南西向。针对C区(金州断裂带区域)出现的这一异常情况,研究将地震震级ML≥3.0的震源机制解数据从总的数据中重新挑了出来,并重新将它们分区进行反演,结果显示C区(金州断裂带区域)的主压应力轴与主张应力轴方向仍为北东东—南南西向。对C区(金州断裂带区域)出现的这一异常现象,本文从断裂带分布与孕震机理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以期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 冯兵王文涛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主压应力
- 青藏高原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波形及震相数据基于CAP方法反演北纬26°~42°,东经90°~110°内的270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GCMT目录和一些前人研究结果中该区域的共759个震源机制解数据,运用SATSI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将研究区域按1°×1°网格化后得到了154个局部应力场分布结果,从结果上看,整个青藏高原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大致表现为顺时针且向右的旋转方式。该结果反映了青藏高原块体向NE和NNE挤压的过程中,分别在其北部和东部受到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两个坚硬块体的阻挡,造成青藏块体增厚,块体之间物质的侧向流动。对研究区域应力型因子R值的研究显示青海祁连、甘东南区域、四川龙门山断裂带等沿青藏高原块体与阿拉善块体以及鄂尔多斯块体交界处相对应力值偏大,与近年来这些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成正比。本文研究结果对比其他应力场研究结果、GPS研究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孕震机理、活动构造以及地震趋势判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尹欣欣李少华李少华刘旭宙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青藏高原
- 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反演与地震带划分的研究
- 2019年
- 地震带的划分是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围绕地震带的划分取得了不少进展,各种方法在解释一些强震发生的问题时获得了某些成功,但划分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遇到了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挑战。纵观地震带划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是将地震带视为几何概念,而未充分顾及和应用地震发生的力学条件。本论文基于前人的研究,以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为出发点,提出地震带应具备的3个基本条件:①地震带应是存在若干具有发生大震构造背景地段的狭长地带;②地震带的各地段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取向应相似;③地震带上大震的孕育发生应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 崔子健
- 关键词:应力场地震带震源机制南北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带
- 四川长宁M_S6.0地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MS6.0地震,余震发育。本文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数据基于CAP方法计算了28°~29°N,104°~105°E范围内的14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全球矩心矩张量目录和部分前人研究结果中该区域的共27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将研究区域按0.1°×0.1°划分成25个应力网格,最终得到9个网格的应力分布结果,大多数应力场方向稳定,根据主震所在应力网格点得到主震的断层类型为主逆冲型。本文研究成果为四川长宁地区的孕震机理、活动构造以及地震趋势判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尹欣欣郭安宁赵韬李少华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反演
- 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被引量:6
- 2019年
- 利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使用南北地震带及其邻近区域2009年1月—2017年8月466次M_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1976年1月—2017年8月GCMT公布的259次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研究区1.0°×1.0°网格大小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南北地震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由于所处动力环境复杂,其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向;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周边除龙门山断裂带NE段最大主应力为NW-NNW向外,其它地段最大主应力近EW向;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逐渐由近EW向到NW或NE向,再到近NS向。整体而言,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由北到南发生了顺时针旋转。川滇菱形块体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NW向,应力方向转换带与块体边界基本一致,其东边界以东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向,西边界以西为NNE向。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角度分析,难以将"南北地震带"作为一个统一的地震带应用于中长期地震预测的研究与实践中。
- 崔子健崔子健陈章立王勤彩
-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应力场震源机制
- 小江断裂带及周边地区震源机制解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川滇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使青藏高原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又受到了稳定的华南块体的阻挡,最终使得川滇块体向南南东方向移动,造成了川滇块体是我国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东边界也具有了强烈的左旋剪切变形。自从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的提出,以及活动块体划分及其对中国大陆强震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来,活动块体边界带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根据活动块体的完整性和统一运动方式的特点,认为不同活动块体之间的运动、变形等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活动块体边界带上,提出活动块体边界不仅是活动块体之间差异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边界带,也是地壳变形的局部化带和应力应变的集中带,因此,研究活动块体的边界带变得非常重要。
- 田建慧罗艳
- 关键词:区域构造应力场震源机制解小江断裂带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块体川滇块体
相关作者
- 张宏伟

- 作品数:262被引量:1,865H指数:23
-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 研究主题:地质动力区划 冲击地压 煤与瓦斯突出 数值模拟 特厚煤层
- 赵翠萍

- 作品数:146被引量:1,052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 M 地震序列 震源参数
- 游永雄

- 作品数:26被引量:3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构造应力场 遥感监测 应力 重力场 地质灾害
- 罗艳

- 作品数:62被引量:64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各向异性 构造应力场
- 王曰风

- 作品数:34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
- 研究主题:怀来地震台 震源机制 地震 地震台 震源机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