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20篇“ 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相关文章
- 旅游合作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共生的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一体化是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最高形态。依托共生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文章在探讨旅游一体化共生内涵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从制度机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营销宣传和区域联系5个维度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共生水平评价体系,对201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共生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旅游合作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共生的作用。研究发现:①合作能缩小制度距离、促进要素流动、提升旅游一体化共生水平,但合作主体间的要素集聚也会降低同其他主体间的要素交换,影响共生网络平衡,产生“合作阴影”现象。②上级政府的权力介入对合作与旅游一体化共生呈正向调节作用,有助于弱化行政边界限制、压缩制度距离、提升合作效率并促进旅游一体化共生发展。③在促进与阴影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合作可以调和在多维邻近关系下一体化共生发展的溢出效果,增强旅游一体化对地理邻近地区的辐射能力。
- 冯婉怡张珊舒伯阳舒伯阳
- 关键词:旅游一体化旅游合作长三角共生网络府际合作
- 内蒙古呼包鄂乌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评价与政策建议
- 杨婷
- 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影响的计量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立足于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运用旅游流引力模型及GIS集成方法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格局,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研究表明:1)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得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旅游流潜力分布更加均衡,有利于珠江口两岸地区的均衡发展,推动港珠澳大桥绿色政策通道建设,打破行政壁垒以实现旅游要素的自由流通,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从均衡发展走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2)大湾区11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行力的变化幅度与大桥开通后交通可达性的提升幅度显著相关,并呈现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大桥的开通降低了两岸之间的旅游抗阻力,显著加强了珠江口两岸城市的旅游合作关系,尤其是东西岸城市群(中国香港、深圳、中国澳门和珠海)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3)港珠澳大桥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桥直接连接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珠海;中山及珠海的部分区域被高值邻居包围,受扩散的机会较大;而广佛和深莞的部分区域为低值聚集区,呈现一定的边缘化趋势。大桥对港澳核心城市群优势的加强作用明显,广州及附近区域的相对地位被削弱,大湾区的旅游格局从以广州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向多中心辐射转变。
- 张跃杜洁莉
-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区域旅游一体化旅游流
- 协调视角下京津冀地区交通与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交通是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桥梁,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旅游发展较不均衡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了2007—2019年区域内交通与旅游的演变特征及二者关联耦合,揭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交通可达性水平以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并由“京津”核心演变成以“京津廊保”为核心。②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网络化趋势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近邻规律;联系总量空间差异显著,但差异不断缩小。③交通网络对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及区域旅游一体化空间格局演变有较大影响,二者关联耦合作用逐渐增大;区域旅游一体化历经了核心集聚模式、核心边缘拓展模式和多中心辐射发展模式。④区域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一般,交通可达性对旅游发展作用未完全释放。提升中心城市两翼次区域的交通建设,加强政府主导与合作创新,增强中心城市的引导辐射和建立多元化旅游协作方式,将有利于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向动态均衡模式优化。
- 王海英王海英陶犁
- 关键词:可达性旅游经济联系京津冀区域
- 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
-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早向世界推荐的两条黄金旅游线之一,也是中国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旅游产品之一,但长江三峡横跨重庆市和湖北省,旅游区与行政区的不一致,导致人们对长江三峡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亦不平衡,...
- 李子琼
- 关键词:区域旅游宣传营销
- 加快推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商贸、文化、农业等发展均有较大的拉动作用。随着重庆“一区两群”新布局的开启,各区县纷纷围绕“一区两群”协同发展进行新思考。作为“两群”之一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包括万州、丰都、垫江、忠县等11个区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从区域旅游一体化角度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发展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七个一体化”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构想,力求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提升其在整个重庆旅游发展中的影响力,促进其作用的发挥。
- 陈涛
- 关键词:旅游一体化城镇群三峡库区
- 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及案例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旅游业的快速变化,加剧了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旅游目的地被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需要整合产品及服务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意愿。特别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综合系统作为区域旅游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整合及融合方式,其创建成为了当前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挑战。文章在梳理国外区域旅游系统构建的背景和必要性的文献基础上,以意大利阿普利亚大区旅游目的地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其区域旅游系统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整合程度和协作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出对我国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的重要启示。
- 赵慧娟
- 关键词:区域旅游一体化旅游供应链
- 六安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SWOT分析
- 2020年
- 运用SWOT分析法,在六安市加入长三角经济圈的背景下,分析了六安市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大力发展六安旅游产业提供参考。六安旅游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突出,优势为旅游资源丰富、地缘位置优越和饮食文化独特,而在交通配套、资金投入、宣传力度上则还存在一定的劣势。在当前旅游产业大发展的环境下,加入长三角经济圈、合肥经济圈和旅游市场逐渐向短程化发展给六安旅游业带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旅游产业弹性较大、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和赴外地旅游现象加剧的挑战。
- 高进红傅宝
- 关键词:区域旅游SWOT分析
-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已呈现出多元化、宽领域、深层次的良好局面,但体制机制、合作壁垒、利益分配等核心难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为此,应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落实“八大抓手”、聚焦“六大领域”,从区域定位、品牌体系、产品体系、信息体系、公共服务、营销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全面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 冯学钢吴琳
-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
- 吉林省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跃升,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的旅游业,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事实表明,我国已经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迈入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旅游逐渐成为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
- 张轩
- 关键词:区域旅游旅游一体化
相关作者
- 吴泓

- 作品数:30被引量:1,01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长江三角洲 旅游资源 区域旅游竞合 旅游规划 旅游信息化
- 王连勇

- 作品数:73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地质公园 风景名胜区 国家公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可持续发展
- 吴国清

- 作品数:85被引量:90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旅游 旅游地 空间结构 城市旅游 区域旅游
- 甄丽君

- 作品数:19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研究主题:区域旅游 皖江城市带 一体化 区域旅游一体化 旅游管理
- 韩俊刚

- 作品数:4被引量:2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旅游一体化 珠三角 区域旅游一体化 珠三角区域 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