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化学风化作用“的相关文章
新元古代成冰纪雪球地球与化学风化作用
2025年
新元古代成冰纪(约720~635 Ma)发生了两次全球范围的雪球地球事件(斯图特冰期和马里诺冰期),是地球生命系统和环境演化的重要转折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雪球地球时期的气候和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存在显著的时空波动,然而这一特征背后的碳循环-海陆系统交互以及冰期气候波动的驱动机制还很不清楚.作为链接雪球地球发育、海洋化学和生物演化最为关键过程之一的大陆风化作用目前仍旧没有被有效刻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现有风化指标及其在成冰纪化学风化强度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统计了全球28个成冰纪剖面(含钻孔)867件碎屑岩样品的主量元素数据,利用ln(Al_(2)O_(3)/Na_(2)O)这一高效风化指标定量重建了从拉伸纪晚期到埃迪卡拉纪早期全球平均化学风化强度的演化趋势,发现了多次化学风化的强弱波动,表明冰期的启动和结束均与化学风化作用息息相关.此外,马里诺冰期的平均风化强度显著高于斯图特冰期,可能暗示马里诺冰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循环.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推动多指标的综合应用,以加深对成冰纪化学风化机制的理解,为全球环境演化的探索提供更多深入的视角和证据支持.
陈欣阳李彪李超
关键词:新元古代雪球地球碳循环气候变化
锶、锂同位素示踪新生代重要时期化学风化作用
在过去的六千六百万年里,地球的气候呈现出长期变冷的趋势。而在这种长期变冷的趋势上,还叠加着许多气候转变区间。新生代气候变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理解、模拟当前和未来的地球气候演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球气候和地表各...
胡依阳
关键词:新生代化学风化作用气候变化
贵州南沱冰期的化学风化作用及古气候意义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对地球大气组成、生物演化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学界对新元古代全球性冰期气候,即地球表面是否被冰完全覆盖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与原始“雪球地球”假说(即全球被冰覆盖长达几百万年)...
吴忠银
关键词:新元古代
地球化学方法在化学风化作用和物源判别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3
2018年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除了常用于研究古气候、古生态和沉积环境,现也广泛应用于化学风化和物源研究。虽然分析风化和物源的方法有多种,但就原理及其应用条件等来说,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总结了主量元素(Al、Na、Fe、K、Si和Fe等)、微量和稀土元素(La、Th、Zr和Sc等),以及同位素(^(235)U、^(238)U、^(204)Pb、^(206)Pb、^(147)Sm和^(144)Nd等)方法在化学风化和物源判别中的运用指标及其所代表的意义。结果显示,由于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的因素较多,不同指标指示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程度和物源判别需要根据沉积物实际的化学组成成分具体分析,通过多种指标参数、判别图解和同位素定年的综合研究和相互验证才能得到更加直观和明确的结论。
张学敏岳琼申
关键词:主量元素同位素风化作用
母岩岩性对花岗岩化学风化作用风化壳中稀土元素表生富集效应的影响
<正>母岩岩性是制约花岗岩化学风化作用的关键因素,它与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着花岗岩化学风化的强弱程度及花岗岩风化壳的物质组成(Heather et al.,2017;Wakatsuki et al....
李晓婷; 付伟; 李学彪; 张银梦; 彭召;
关键词:花岗岩化学风化作用风化壳
考虑水软化-化学风化作用的岩石单轴压缩试验离散元模拟被引量:12
2017年
西南地区以岩石地形为主,较为潮湿。而岩石在工程长期运行中,会受到水和化学风化作用的影响,分别表现出软化、强度降低以及力学性能劣化的特性。因此研究岩石在水、化学风化作用影响下的力学性质极其重要。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水软化-化学风化因素作用下岩石的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破坏后微观信息图,从宏微观角度分析岩石受水、化学风化作用下力学性质,破坏模式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岩石饱和度的增加,岩石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不断减小,破坏模式由压剪扭破坏为主逐渐转变为拉剪扭破坏为主;随着化学风化程度增大,岩石峰值强度也随之减小,脆性破坏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
蒋明镜张鹏张鹏
关键词:离散元模拟单轴压缩试验力学性质化学风化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中中新世以来气候与化学风化作用的演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带干旱区域,中亚地区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产生巨大影响而倍受关注,亚洲内陆干旱化是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恶化的重要标志。亚洲内陆也是耦合全球海-陆-气变化的关键纽带区域,全球变冷、青藏高原隆升以及特提斯洋海...
应红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气候演化干旱化化学风化
贵州地区南沱冰期的冰下化学风化作用及其对海洋磷富集的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新元古代南沱冰期海洋磷浓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升高,这可能对该冰期后的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演化均产生了影响,但磷浓度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贵州不同沉积相区的南沱组岩石中普通存在的层理构造和砾石较高的磨圆度特征,细粒碎屑组分的化学蚀变指数(CIA)数值具有较大变化范围,表明南沱冰期存在明显的气候波动。细粒碎屑组分的CIA值与P2O5/Al2O3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磷主要来源于化学风化作用。鉴于南沱冰期的雪球地球背景,作者提出南沱冰期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冰下水文系统,具备进行冰下风化作用的条件。由于南沱冰期水体处于缺氧环境,所以生物及铁氧化物对磷的吸收和吸附甚微。冰下风化作用释放的磷被搬运进入海洋中逐渐累积,含量得以增加。
顾尚义毕晨时
关键词:化学蚀变指数气候波动
南黄海北部晚更新世以来常量元素记录的化学风化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以南黄海北部高沉积速率柱状样DLC70-3孔作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和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DLC70-3孔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蒙皂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较低;绝大部分样品中伊利石与蒙皂石含量的比值<6,表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的输送。研究认为DLC70-3孔沉积物的化学风化指标CIA值受到海平面变化和源区气候变化共同控制,其中源区的气候变化为主要控制因素,而海平面变化造成的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主要影响27.80~38.00 m(MIS 4)层位沉积物的CIA值。CIA值显示在MIS 5和MIS 3期大陆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与内陆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风和化学风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尤其是在MIS 3早期(40~60 ka)记录的化学风化作用非常强,反映了黄河流域地区出现强夏季风降雨过程。
梅西张训华李日辉蓝先洪
关键词:黏土矿物化学风化晚更新世南黄海
广东韩江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及大气CO_2消耗的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岩石的风化作用与碳循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韩江流域处于湿热地区,是广东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对韩江水系进行了系统采样、测试分析显示,河水水化学组成以HCO3-和Ca2+为主,其次是SO24-和Na+。Gibbs图分析表明,韩江流域河水离子成分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释放;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则表明,蒸发盐岩、碳酸盐岩、硅酸盐岩风化过程对河水离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3.4%、27.7%和为10.5%。大气中的CO2通过参与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对河水中溶解质的贡献率为20.2%。韩江流域河水中HCO3-有50.2%来自大气CO2,由此估算韩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消耗量为73.33×108mol/a。在主要支流中,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汀江、石窟河、宁江、五华河和梅潭河,分别为28.08×108,13.26×108,10.22×108,5.17×108和2.90×108mol/a。韩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消耗率为252.2×103mol/(km2·a)。各主要支流中岩石化学风化对大气CO2消耗率最高的是宁江,为718.55×103mol/(km2·a),其次是石窟河360.14×103mol/(km2·a),再依次递减的是五华河282.04×103 mol/(km2·a),汀江237.73×103 mol/(km2·a),梅潭河181.18×103mol/(km2·a);韩江流域的平均化学风化率为54.11 t/(km2·a),各主要支流由高到低依次为,宁江最高140.5 t/(km2·a),石窟河71.2 t/(km2·a),汀江52.39 t/(km2·a),五华河51.02 t/(km2·a),梅潭河38.04 t/(km2·a)。
丁健周永章高全洲陶贞钟莉莉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化学风化

相关作者

刘志飞
作品数:126被引量:1,007H指数:2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东亚季风 粘土矿物 晚第四纪 新生代
刘丛强
作品数:710被引量:8,977H指数:5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氮同位素 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马英军
作品数:19被引量:40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锶同位素 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
徐志方
作品数:39被引量:40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稀土元素 河水 地球化学 河流 化学风化作用
毕晨时
作品数:4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冰期 磷 化学风化作用 地球化学 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