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6篇“ 劳动力人口“的相关文章
- 2012-2023年四川省泸县劳动力人口死亡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2-2023年四川省泸县的劳动力人口死亡特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3年四川省泸县劳动力人口死亡资料,分别计算劳动力人口死亡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顺位、标化减寿年数、标化减寿年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3和SPSS 16.0软件。结果 2012-2023年四川省泸县劳动力人口平均死亡率为249.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6.40/10万。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26.50/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101.22/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0,P<0.001);死亡顺位前5位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标化减寿年率呈逐年降低趋势,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18.16,P<0.00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3,P<0.001)。结论 肿瘤、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四川省泸县的劳动力人口的健康,应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该地区劳动力人口的健康水平。
- 汪正刚陈平平谢婧
- 关键词:劳动力人口减寿分析
- 2011―2020年中国内地城镇劳动力人口死亡趋势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中国内地城镇劳动力人口死亡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内地城镇劳动力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就业单位类型、劳动力人口结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时间、烟酒消费、空气主要污染物、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快递业务量等因素与主要死因死亡趋势的关联强度。结果 2011―2020年城镇劳动力人口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35~<40岁组呈上升趋势。长时间工作与恶性肿瘤(r=0.923)、心脏病(r=0.946)、脑血管病(r=0.929)、损伤和中毒(r=0.919)标化死亡率关联度最强;大气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日均值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关联度最强(r=0.904)。结论 2011―2020年中国内地城镇劳动力人口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长时间工作已成为中国内地城镇劳动力人口健康状况最大的隐患。
- 李博郝晓红郭淑赟董茹心车琳星雷立健
- 关键词:死亡率劳动力人口灰色关联分析
- 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与老龄化困境的互动效应研究及解决进路的探析
- 2025年
- 自改革开放伊始至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和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形成惯性困境。二者的互动效应对于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溧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干部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并结合统计年鉴获得12个乡(镇),181村或街道的数据,探析人口外流与老龄化之间的互动效应及其对该村经济发展、家庭人口结构、文化生活、劳动生产情况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和老龄化困境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 廖雨豪
- 关键词:人口外流老龄化农村经济互动效应
- 2050,成都劳动力人口几何?
- 2025年
- 据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劳动力现状及趋势预测研究”(2024BS056)成果,按低、中、高三种方案测算,2050年成都15-64岁劳动力人口将分别为1380.5万人、1423.2万人、1509.9万人,分别比2020年减少150.1万人、107.4万人、20.7万人。劳动力峰值将分别在2026年、2028年、2030年出现。
- 张冲郑红艳欧欢
-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
- 劳动力人口高龄化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被引量:2
- 2024年
- 本文研究以高龄劳动力比例不断提高为特征的劳动力高龄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龄化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高龄劳动力与年轻劳动力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降低0.147个百分点。该影响的作用机制包括劳动力相对成本效应、劳动力结构效应和生产自动化效应;高龄化对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在融资约束较低、更依赖年轻劳动力和技能水平较低的行业更强,而地方政府提高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则有助于缓解高龄化的影响。本文从人口结构角度为理解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提供了解释,也为积极应对人口高龄化以改善收入分配提供了政策启示。
- 张明昂吴楠
-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生产自动化
- 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变动趋势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审视农村劳动力人口资源的存量及变化趋势,有利于总体把握农村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改革重点,有利于准确地认识农村劳动力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的变化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不同阶段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变动趋势进行研究,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数据参考。
- 胡雪萍史倩倩向华丽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变动趋势年龄结构
- 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变动趋势研究被引量:18
- 2023年
-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新审视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在2021-2050年间的变化趋势,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资源,准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七普”和历年人口相关数据为基础,以历年分孩次生育率和联合国总结的发展中国家生育模式经验来设置生育水平参数,以分不同时段的城镇化率变化模型设置农村人口迁出率参数,以分迁移原因的迁移数据模拟农村人口的迁移模式,采用经典的基于队列的人口预测方法,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规模持续下降,2035年、2050年分别降至2.04亿、1.20亿,仍存在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分布失调,将面临间断性的年龄结构断层;劳动力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到2035年将有1910万被动不婚人群,且随着时间推移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劳动力抚养负担持续增加,但2022-2028年仍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由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总体上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与局部上农村劳动力人口年龄断层的矛盾,畅通劳动力人口双向流动的渠道,也要关注农村男性受到婚姻挤压所可能引发的社会难题,以及要把握2022-2028年这个战略机遇期,为解决农村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过重构建制度基础。
- 胡雪萍史倩倩向华丽
- 关键词:人口预测年龄结构性别结构
- 社会融合对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社会融合对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的影响,为改善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融合的多维因素对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患病后是否就医以及选择何种就诊机构的影响。结果:月收入指标对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患病后是否就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OR=0.927,P=0.012),社会交往(OR=1.031,P=0.073)和社会参与(OR=1.218,P<0.001)会增加就诊的可能性;月收入(OR=1.140,P<0.001)、社会交往(OR=1.029,P=0.027)、社会参与(OR=1.197,P<0.001)、卫生习惯(OR=1.032,P=0.073)、融入意愿(OR=1.064,P=0.008)和居留意愿(OR=1.156,P<0.001)均对患者选择更高级别医疗机构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结论:社会融合与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医疗服务利用行为密切相关,高收入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的医疗服务利用率偏低。应从经济、行为、文化和心理等社会融合多个维度关注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医疗服务利用行为。
- 叶慧粟文杰
- 关键词:社会融合跨省流动劳动力人口流动人口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劳动力人口精算模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劳动力人口精算模型方法,具体步骤为:S1:数据输入;S2:数据算法;S21:未来各数据比率测算;S23:未来年度劳动力人口数各项维度计算;S231:未来年度总人口数计算:S232:未来年度净在...
- 郑士良刘威宪闫梦森黎荣华安宝张夏楠袁丽超王永梅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劳动力人口多维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分析
- 卜津月
相关作者
- 周天勇

- 作品数:466被引量:1,59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城市化 就业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 洪英芳

- 作品数:30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经济发展 劳动力人口 劳动生产率 人口素质 贫困地区
- 于学军

- 作品数:32被引量:4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生育水平 人口老化 人口转变 劳动力人口 年龄结构
- 洪荣涛

- 作品数:237被引量:1,8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 研究主题: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 流行病学特征
- 赵秋成

- 作品数:63被引量:4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人口老龄化 辽宁老工业基地 小城镇 人力资源 家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