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6篇“ 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相关文章
基于时机理论护理干预对提升自体动静脉吻合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自体动静脉吻合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并评估其效果。方法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实施自体动静脉吻合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30例,运用了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生活质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等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于增强自体动静脉吻合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效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张翠程孝雨张龙飞吴龙飞闫伟佳袁梦珂王虹雨高丙耀
关键词:护理干预自我管理能力
人工血管动静脉吻合术与自体动静脉吻合术在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25年
目的:研究人工血管动静脉(AVG)吻合术与自体动静脉(AVF)吻合术在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于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就诊的5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自体组采用AVF吻合术,人工组采用AVG吻合术。对患者进行后随访,观察后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使用1个月后,人工组尿素清除分数(Kt/V)、尿素下降率(URR)及血流量均显著高于自体组,使用3个月后,自体组Kt/V、URR及血流量均显著高于人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自体组狭窄发生率略低于人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首发狭窄时间显著晚于人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AVG吻合术的尿毒症患者短期血流量大,透析更充分;而行AVF吻合术的患者长期血流量更大,透析效果更好,首发狭窄时间更晚,临床效果更好,AVG对于无法开展AVF的患者是一个良好选择,安全性相当。
孙灵冯新邢晓东张宁
关键词:尿毒症血流量
前臂腕部两种动静脉吻合术对近期血流量和1年栓塞发生情况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前臂腕部两种不同动静脉吻合术对患者动静脉近期血流量和1年栓塞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81例行前臂腕部动静脉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中不同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端侧组(动静脉端侧吻合术,41例)和端端组(动静脉端端吻合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指标、成熟时间、成熟率、动静脉口直径与近期血流量以及后1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管缝合时间、缝合漏血补针例数以及手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端侧组的成熟时间短于端端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4周端侧组的动静脉口直径、血流量大于端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端侧组的1年总栓塞发生率低于端端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71%(13/41)vs.35.00%(14/40),P>0.05]。结论动静脉端侧吻合术动静脉端端吻合术比较,易成熟,且动静脉有较为理想的近期血流量,1年栓塞发生率低,但以上两种手吻合方式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吴腾南吴军张宏
关键词:前臂动静脉内瘘栓塞
自体动静脉吻合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一种安全且能长久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NKF-DOQI 血管通路工作组及2019年《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1]均建议首选自体动静脉,提倡选用血管位置比较表浅,易于游离及吻合,同时解剖上比较邻近的头静脉和桡动脉。
蒋世军
关键词: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
左室收缩功能对自体动静脉吻合术后头静脉径及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手前左室收缩功能对自体动静脉(AVF)吻合术后头静脉径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收治并拟建立AVF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54例,根据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54例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33例(LVEF>50%)和LVEF降低组21例(LVEF≤5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前头静脉径及后2周、4周、6周、8周头静脉径和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头静脉径及血流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LVEF与后头静脉径和血流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后2~8周静脉径及血流量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后4周、6周、8周头静脉径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后6周、8周头静脉血流量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前LVEF与后2~4周、4~6周及6~8周头静脉径变化值成正相关(r=0.270、0.305、0.308;P均<0.05),前LVEF与后4~6周及6~8周头静脉血流量变化值成正相关(r=0.318、0.299;P均<0.05)。结论AVF吻合术前LVEF影响后头静脉径及血流量的变化,高LVEF有利于后头静脉的扩张及血流量的增加。
李健卢慧刘萍张家庆许家岭
关键词:左室收缩功能自体动静脉内瘘头静脉血流量
两种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吻合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前臂腕部两种不同动静脉吻合术对患者动静脉近期血流量和1年栓塞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须行前臂腕部动静脉患者,随机分为端端吻合组与端侧吻合组,各15例。端侧吻合组采用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AVF)端侧吻合术,端端吻合组采用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端端吻合术,所有手为同一手者和同一助手完成。观察两组患者成熟时间、成熟时动静脉口直径、手后6周血流量和后1年动静脉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成熟时间、成熟时动静脉口直径、1年动静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组手后6周血流量(695±192)ml/min大于端侧吻合组的(610±140)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腕部动静脉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两种吻合术成熟时间、成熟时动静脉口直径和1年动静脉栓塞发生情况方面无差别,但6周后端端吻合组的血流量大于端侧吻合组。
黄明智霍世寅刘永恒袁马恒张胜林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手术方式
原位二次动静脉吻合术后穿刺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比较原位二次动静脉(AVF)吻合术后不同时间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近年来本院收治的AVF失功能后行原位二次AVF吻合术的血透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后即行深静脉临时置管维持正常透析,1个月后再进行穿刺)和观察组(n=25,后首次透析即行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后l、3、6、12个月时的AVF血流量及后12个月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后1、3、6、12个月时的AVF血流量均达到230mL/min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穿刺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58.3%、17.4%,其中两组假性动脉瘤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0.8%、25%和4.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闭塞、皮下血肿、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2%、4.2%、4.2%和4.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二次AVF吻合术后首次透析即进行穿刺不仅能确保充足的血流量,如穿刺方法适宜,还可能会减少后并发症.
成红霞钱慕周
关键词:动静脉瘘肾透析穿刺术
原位二次动静脉吻合术后不同时间穿刺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原位二次动静脉(AVF)吻合术后不同时间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发生AVF失功能后行原位二次AVF吻合术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后即行深静脉临时置管维持正常透析,1个月后再进行穿刺,观察组后首次透析即行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后第1,3,6,12个月时的AVF血流量及后12个月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后第1,3,6,12个月时的AVF血流量均达到230 ml/min以上,两组出现穿刺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二次AVF吻合术后首次透析即进行穿刺不仅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如若采用恰当的穿刺方法,还可能会减少后假性动脉瘤和狭窄等相关并发症。
朱登凤刘金云葛志兰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血液透析穿刺
动静脉吻合术式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建立长期使用血液透析通路而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两种式的优缺点。方法2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端侧吻合术,B组行端端吻合术,比较两种式的优缺点。结果A组11例患者中10例1次手成功,1例后近期因血管堵塞而行2次手,11例使用良好。B组10例患者中8例1次手成功,2例因血管炎先后施行2次手后4例患者常有手部发冷或无力感,重者有手部疼痛及麻木感。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连续缝合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梁翊范武利曾伟勋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端端吻合术
动静脉吻合术式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动静脉成形手(AVF)方法及手相关技巧,评估管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前臂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体AVF279例,自体静脉移植AVF及人工血管植入AVF11例。采取端一侧或侧一侧吻合术216例;端一端吻合术74例。【结果】采取端一侧或侧一侧吻合术后通畅率(97.6%)与端一端吻合术后通畅率(97.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后3个月通畅率(94.4Vo)明显高于端一端吻合术(87.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血管植入AVF后及后3月通畅率达100%。【结论】前臂AVF采取端一侧或侧一侧吻合术是首选方法,对无自体血管吻合条件的患者采取前臂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植入AVF可以作为首选替代方法。
吴云叶中景魏伟强曾纳新
关键词:吻合术外科

相关作者

汪涛
作品数:136被引量:684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肢静脉曲张
王娟
作品数:24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孙亦兵
作品数:37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组合型人工肾
杨涛
作品数:70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裘志诚
作品数:3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丙二醛 高压氧 肿瘤坏死因子-Α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