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81篇“ 动脉岛状皮瓣“的相关文章
- 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指端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指标、皮瓣感觉功能分级。结果29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治疗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问题,拆部分缝线后好转;其余患者皮瓣组织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3个月,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掌指关节伸屈范围达到90°,近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90~100°,远侧指关节活动范围在30~45°。术后1个月,29例患者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均未恢复;术后3个月,23例患者浅感觉恢复;术后6个月,29例患者的浅感觉、深痛觉均完全恢复。术后不同时点浅感觉、两点辨别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均为S1级;术后3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级20例,S3级9例;术后6个月,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分级S2级1例,S3级28例。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皮瓣感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感觉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 孔祥明魏雪峰李志
- 关键词:指端缺损皮瓣感觉
- 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畸形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8例特殊Wassel Ⅵc型复拇指畸形患儿。临床表现:复拇均有单独的掌指骨,桡侧指具有伸屈功能,但指体外观差;尺侧指外观相对良好,但桡侧襞发育不饱满、指体相对细小且掌骨发育不良。行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软组织重建采用桡侧拇指带甲侧襞的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与尺侧指中末节相拼接,并对"组合指"伸屈肌腱进行重建;骨组织重建通过切除桡侧拇指近节指骨以远部分,将发育不良的尺侧指近节指骨中段嫁接到桡侧指近节指骨,以重塑一个相对外观、功能较好的拇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2个月,平均17.3个月。重建拇指周径与健侧拇指比值103%~115%,末次随访指体无桡偏畸形。根据改良Tada评分:得分3~5分,优3例,良5例。结论采用近节指骨平面截骨的On-Top-Plasty术结合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治疗特殊Wassel Ⅵ型复拇畸形,理念科学、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术后指体外观及功能,是治疗此类特殊Wassel Ⅵ型复拇畸形的有效方法。
- 印飞秦得学顾珺王军林伟枫
- 关键词:外科皮瓣显微外科手术
-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皮瓣大小、皮瓣制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16例)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13例),统计并对比分析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术后均随访2~7年。2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皮瓣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皮瓣一期愈合。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复发情况(18.8%vs 23.1%,P=0.630)、术后并发症情况(0.0%vs 23.1%,P=0.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后缺损,该皮瓣的应用不会增加短期肿瘤的复发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口腔癌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式。
- 孙清妍王鑫源母晓丹刘天驰燕梦棋胡敏刘华蔚
- 关键词:颏下岛状瓣口腔癌
- 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 2023年
- 目的观察顺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9月,应用顺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4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0.9 cm×1.2 cm~1.4 cm×2.8 cm。所有创面均在急诊彻底清创后一期行顺行指动脉皮瓣修复。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48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7~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感觉良好,静态两点辨别觉平均5.0 mm。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术后手指活动度均可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应用顺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指可获得满意的外观及功能,是修复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 李跃军陈亚伟刘少峥曹能力
- 关键词:指腹软组织缺损
- 改形设计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复杂指端缺损的疗效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复杂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5例(15指)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指腹、甲床及甲侧壁的复杂指端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55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5 cm×2.0 cm~3.5 cm×3.5 cm,均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包括主皮瓣、舌形皮瓣、三角形皮瓣3个部分)进行修复,其中主皮瓣用于覆盖指腹缺损,舌形皮瓣用于覆盖甲床及甲侧壁缺损,三角形皮瓣插入指腹创缘用于覆盖血管蒂。皮瓣切取范围为3.0 cm×2.0 cm~4.5 cm×3.0 cm。采用腹股沟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皮瓣供区,将皮片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以及患指外形。随访时,观察患指指尖形态,测量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询问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并以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功能。结果术后,15例患者的主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全部成活;1例患者的舌形皮瓣边缘切口愈合不良,1例患者的舌形皮瓣远端发生静脉淤滞;三角形皮瓣在术后早期略显臃肿,2~3个月后变平整;总体上,有2例患者皮瓣发生皮下血肿。所有皮瓣并发症经适当换药、拆线或加压包扎后逐渐治愈。术后,皮瓣外形饱满并形成突出的指端形态。术后随访6个月~5年,患指指尖突出、饱满,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6±1.4)mm,对疗效非常满意者8例、满意者6例、不满意者1例,患指功能评定均为优。结论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可以修复累及指腹、甲床及甲侧壁的复杂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指尖形态及功能均良好。
- 黄悦林枫郝春雨梁久龙周大鹏王洪一
-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创面修复
- 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与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与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去以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观察组予以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修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质量、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治疗效果更佳,对指端残损的修复情况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张亚辉郭远英李柯明姜凯
- 关键词:指动脉岛状皮瓣指端缺损疗效
- 探讨锁骨上动脉岛状皮瓣在中晚期下咽癌术后修复重建中的疗效
- 目的:头颈部的结构及功能较为复杂,故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的临床诊疗中,部分下咽癌患者喉部结构有时尚未被累及,但因切除后缺损较大而行全喉切除手术,从而失去喉部功能;部分下咽癌患者因切除后缺损过大而...
- 李天舒
- 关键词:喉功能保留下咽癌喉切除术
- 携带指固有神经指背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中段伴指神经缺损创面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携带指固有神经指背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中段伴指神经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 以携带指固有神经指背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13指中末节中段伴有指神经缺损的创面, 皮瓣内指神经的指背支桥接修复指神经。术后随访手指的功能及手指末节指腹部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指皮瓣完全存活。随访6~13个月, 外观及功能良好, 指端两点分辨觉6~10 mm, 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例, 良1例, 可1例。结论携带指固有神经指背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中段伴指神经缺损创面, 手术操作简便, 创伤小, 效果满意。
- 林伟栋施海峰张志海李乾
- 关键词:神经缝合
- 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伤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20年12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附属江南医院手外科应用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伤12例, 其中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6例, 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坏死内置物外露6例, 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0 cm×4.0 cm~9.0 cm×5.0 cm。所有创面一期清创, 待坏死组织界限清晰后, 二期行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进行修复, 皮瓣的切取面积为7.0 cm×5.0 cm~10.0 cm×6.0 cm。皮瓣切取后, 将血管蒂分离至足背动脉起始处, 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踝部创面, 其中1例因血管蒂不够长, 术中在跗外侧动脉发起处以远结扎并切断足背动脉, 以足背动脉近端为蒂进行带蒂转移。供区均切取髂腹股沟处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感染、抗凝等对症治疗, 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等方式随访, 了解皮瓣质地、外观、感觉、供区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 伤口良好愈合, 无溃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6~108个月, 平均17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不臃肿, 感觉恢复至S2~S3。结论应用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 供区隐蔽, 操作简单, 安全性高, 皮瓣质地、外观与受区接近, 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胡富华金飞燕侯桥姚平刘晴晴
- 关键词:踝关节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技术
- 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观察采取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ADAIF)于修复指端缺损(F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预采取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DAIF)的FD患者68例,按患者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对照组采取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RDAIF)修复,观察组予ADAIF修复。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后12个月:比较皮瓣两点辨别觉、关节活动,评定皮瓣感觉恢复疗效和功能恢复疗效。结果 观察组所用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两点辨别觉短于对照组而指间关节活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与功能恢复总体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RDAIF修复比较,ADAIF修复FD手术时间少、感觉恢复快,且可提高总体疗效。
- 林威钢郭宇华蔡潇洁蔡卫超杨霖琛曹卫红
- 关键词:指动脉岛状皮瓣指端缺损皮瓣感觉
相关作者
- 唐林峰

- 作品数:120被引量:332H指数:1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套状撕脱伤 手指皮肤 V-Y推进皮瓣 皮瓣供区
- 王鑫

- 作品数:61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显微外科 断指再植 指端缺损 创面修复
- 赵亮

- 作品数:40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静脉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 指损伤
- 徐永清

- 作品数:1,854被引量:5,194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 金涛

- 作品数:73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周围神经 前交叉韧带 外科皮瓣 内固定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