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8篇“ 制冷工质“的相关文章
- 制冷工质循环水辅助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工质循环水辅助系统,包括冷风机、蒸发冷、冷风机冲霜水管、蒸发冷换热水管和蓄水池,蓄水池包括冷水池和温水池,冷风机冲霜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第一进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温水池内,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
- 姚国清曹中唐国凯
- 混合环保制冷工质、制冷装置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环保制冷工质、制冷装置及应用。按重量百分含量计,混合环保制冷工质包括:38~98%丙烷,1~28%三氟甲基甲基醚和1~40%丙烯。本申请提供的混合环保制冷工质的ODP值为0、GWP值低、循环性能好、工...
- 张宗云曾婧宋美琪江世恒
- 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2024年
- 随着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问题日益显现,人们对节能环保问题更加关注,耗能较低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成为制冷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制冷工质对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吸收式制冷技术的进步。论述了传统制冷工质对LiBr-H_(2)O和NH_(3)-H_(2)O的发展现状及弊端,并重点介绍了新型制冷工质对CO_(2)-离子液体的发展历程和优势,随着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出现,离子液体在吸收式制冷方面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 马文清
- 关键词: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离子液体
- 状态方程参数化耦合制冷工质热导率性质预测模型
- 2024年
- 针对准确的制冷工质热导率性质有益于制冷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引入标准化参数化方案,得到扰动链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状态方程(PC-SAFT)的输入参数,结合剩余熵标度理论(RES),预测了包括氢氟烯烃(HFOs)、氢氟烃(HFCs)、烷烃(HCs)和CO_(2)(R744)在内的11种常见制冷工质的热导率性质,使用自助法,获得了标准化参数化方案与常规参数化方案输入参数的不确定度,并展开不确定度分析。通过与文献实验结果及已报道热导率性质模型比对,所提热导率性质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总体平均相对偏差为3.32%。结果表明:所提热导率性质预测模型的整体表现优于常规参数化热导率模型和CE参考项热导率模型,且标准化参数化方案有潜力为混合工质体系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可靠的基础物性数据;两种参数化方案输入参数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波动时,对气相迁移性质的预测影响程度相似,但标准化参数化方案在液相迁移性质的预测上表现更优;此外,基于标准化参数化方案预测迁移性质需特别关注偏心因子的精度。
- 康凯李雪莉杨树谷雅秀王晓坡
- 关键词:制冷工质热导率
- 一种钙钛矿锰氧化物球状制冷工质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锰氧化物球状制冷工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钙钛矿锰氧化物前驱粉依次加入偶联剂和含有结剂和固化剂的丙酮溶液中得到混合样品;获得具有球形腔体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通过铰链连...
- 苏广春周婷婷王利晨满其奎沈保根
- 基于剩余熵标度理论的制冷工质黏度/热导率理论研究
- 鉴于纯质工质无法满足现有环保与性能要求,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混合工质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而输运性质在工质的蒸发冷凝换热系数、压降和重要无量纲数(努塞尔数、普朗特数和雷诺数)的计算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开发输运性质预测模型有助于...
- 李雪莉
- 关键词:制冷工质黏度热导率
- 随钻主动降温制冷工质“充-排”气快速转换活接头装置
- 本发明为一种随钻主动降温制冷工质“充‑排”气快速转换活接头装置,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呈能沿轴向移动的对接设置,第一阀体和第三阀体的外侧密封套设连接第二阀体;第一阀体上沿轴向贯通设置第一通道...
- 刘珂苏义脑高文凯窦修荣
- 一种仅使用单种制冷工质的斯特林制冷机导冷系统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仅使用单种制冷工质的斯特林制冷机导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斯特林制冷机、气动单向阀、热管、以及等容再生器;其中,氦气在斯特林制冷机中进行斯特林循环,斯特林制冷机包括膨胀腔,在膨胀腔内膨胀的氦气为具有第一...
- 曾志奇杨子峰邓小燕李金龙顾婉加李金超
- 一种仅使用单种制冷工质的斯特林制冷机导冷系统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仅使用单种制冷工质的斯特林制冷机导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斯特林制冷机、气动单向阀、热管、以及等容再生器;其中,氦气在斯特林制冷机中进行斯特林循环,斯特林制冷机包括膨胀腔,在膨胀腔内膨胀的氦气为具有第一...
- 曾志奇杨子峰邓小燕李金龙顾婉加李金超
- 制冷工质压力对红外用波纹管J-T制冷器制冷性能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通过具体实验研究了制冷工质压力对波纹管自调式J-T制冷器制冷性能的影响。实验工况内的结论如下: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11 MPa≤P≤23 MPa),随着工质压力的增大,应用该款制冷器的红外系统的启动时间逐步缩短,但启动加快的速率会随工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工质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23 MPa≤P≤27 MPa)时,启动时间将趋于稳定。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11 MPa≤P≤15 MPa),随着工质压力的增大,应用该款制冷器的红外系统的蓄冷时间逐步加长;但工质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15 MPa≤P≤27 MPa)时,蓄冷时间将趋于稳定。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11 MPa≤P≤27 MPa),随着工质压力的增大,制冷器启动时的最大流量呈线性增大趋势,运行时的稳定流量呈逐步增大趋势。本文实验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研究结果具有工程借鉴意义。
- 张永壮韩蓬磊饶启超苏鹏翼徐千
- 关键词:制冷性能
相关作者
- 宁静红

- 作品数:628被引量:292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制冷压缩机 制冷系统 出口 换热管 蒸发器
- 马一太

- 作品数:778被引量:3,000H指数:27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 研究主题:CO 膨胀机 CO2 跨临界循环 CO2跨临界循环
- 公茂琼

- 作品数:548被引量:6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混合工质 多元混合工质 出口 压缩机 制冷剂
- 史琳

- 作品数:319被引量:1,144H指数:1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制冷剂 水源热泵 热泵 混合工质 有机朗肯循环
- 朱明善

- 作品数:158被引量:638H指数:1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制冷剂 臭氧层 制冷剂替代物 制冷工质 替代制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