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0篇“ 刮宫术“的相关文章
- 宫腔镜下电切割术、刮宫术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评估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6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接受了宫腔镜下刮宫术,而观察组则接受了宫腔镜电切术。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和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减少(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更低,月经量减少,血清VEGF水平升高(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方面显示出更优的疗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住院时长。此外,方法 还能更有效地改善子宫内膜厚度,调节月经量和血清VEGF水平,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风险。
- 王金丽
-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刮宫术
- 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在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患者治疗中,采取宫腔镜下刮宫术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南安市省新镇卫生院诊治的80例AU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2年10月—2023年4月)和研究组(2023年5—10月),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刮宫术,研究组行宫腔镜下刮宫术,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治疗效果、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8.84±4.39)min,短于对照组的(25.49±5.04)min,月经恢复时间(24.69±3.65)d,早于对照组的(30.19±4.21)d(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0.27±8.63)mL,与对照组的(83.11±9.12)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8.85±1.41)mm,比对照组的(11.24±1.83)mm薄,月经量为(41.26±5.43)mL,少于对照组的(58.75±6.58)mL(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结论对AUB患者采取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安全性高,可推荐开展。
- 黄清华
-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刮宫术子宫出血子宫内膜
- 宫腔镜下刮宫术结合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 2025年
- 探讨宫腔镜下刮宫术结合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7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宫腔镜下刮宫术+地屈孕酮)和对照组(35,宫腔镜下刮宫术)。比较两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出血控制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月经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下刮宫术结合地屈孕酮效果显著,能迅速控制出血,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及月经恢复情况。
- 谭珊辉
- 关键词:刮宫术地屈孕酮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不孕症的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不孕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天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子宫内膜息肉所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刮宫术组和电切术组,各47例。刮宫术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电切术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组患者均接受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性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妊娠率。结果 电切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刮宫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减小,且电切术组小于刮宫术组;两组患者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均降低,且电切术组低于刮宫术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降低,且电切术组均低于刮宫术组(均P<0.05)。电切术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刮宫术组(P<0.05)。电切术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刮宫术组,术后6、12个月的妊娠率均高于刮宫术组(均P<0.05)。结论 与宫腔镜下刮除术相比,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不孕症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术后月经情况、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且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拜欣怡
- 关键词:宫腔镜下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8月菏泽市郓城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观察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术后3个月,两组月经量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期时间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40)。结论:相较于宫腔镜下刮宫术,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更佳,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够改善患者术后月经情况、血液指标,降低复发率。
- 郭艳春
- 关键词:子宫异常出血
- 宫腔镜下电切除术与传统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手术情况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和传统刮宫术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后续的复发情况开展分析。方法 医护人员选取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名患者接受传统刮宫术,另一组20名患者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症状、月经周期、月经量、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M、IgA和IgG)、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内子宫出血和复发的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结果 在术后两个月后,两组患者月经期长度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月经量方面,使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手术前两组患者IgM、IgA和IgG水平不具备显著差异,在术后两个月,两组患者的IgM水平虽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IgA和IgG水平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实验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两个月IGA和igG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子宫出血率仅仅只有5.00%(1/20),对照组出血率达到了30.00%(6/2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过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出血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出血率,实验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复发率为[5.0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7/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与传统的刮宫术相结合,对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帮助患者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 勾春凤
- 关键词:手术情况
- 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及诊断性刮宫术的意义
- 2024年
- 目的 探讨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和诊断性刮宫术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5~55岁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术,以术后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性刮宫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研究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结果 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定子宫内膜正常45例(30.00%,45/150),子宫内膜息肉64例(42.67%,64/150),子宫内膜增生32例(21.33%,32/150),子宫内膜癌5例(3.33%,5/150),黏膜下肌瘤4例(2.67%,4/150)。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术后病理活检显示阳性105例,阴性45例;经诊断性刮宫显示真阳性89例,真阴性41例。15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诊断性刮宫诊断灵敏度为84.76%(89/105),特异度为91.11%(41/45),准确度为86.67%(130/150),误诊率为8.89%(4/45),漏诊率为15.24%(16/105)。经诊断性刮宫显示子宫内膜息肉53例,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增生38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正常46例;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130/150),且经诊断性刮宫显示子宫内膜增厚150例,但经病理检查显示为普通增生或内分泌期改变。结论 诊断性刮宫应用于25~55岁女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且能反映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特点。
- 张凤华刘涛刘思雨李玲燕
- 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性刮宫术病变特点
- 诊断性刮宫术结合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诊断性刮宫术联合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的效果。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诊断性刮宫术,观察组加用葆宫止血颗粒。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诊断性刮宫术结合葆宫止血颗粒治疗AUB可提高疗效。
- 张谦
-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术葆宫止血颗粒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对大量文献资料调研表明,育龄期的女性当中,异常子宫出血病症发生率为13%左右,36岁-40岁的女性群体,患有此类疾病的占比达到24%,异常子宫出血对女性健康及生活有极大影响,应该高度重视此类疾病的“防”和“治”,本次研究主要是对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临床干预的疗效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在研究中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病例的筛选,各项指标情况与内容相符合者是130例,运用计算机软件序列分组,每小组都是65例调查目标,其中对照组主要以刮宫术治疗操作为主,观察组选择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在对患者干预过程中对手术指标进行记录,评估此次治疗效果,将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进行统计对比,仔细观察及分析此次患者的病因,并对检出率方面做综合调研。结果 小组患者病因与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区别;虽然有给患者均进行治疗,但是因为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差异性,此次组间评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佳;记录此次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两小组比较发生率无较明显区别;对手术时间记录,对照组时间稍长,此组患者出血量多于观察组,对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出院较早;在患者术后执行随访工作,统计发生复发病例,结果为对照组发病率稍高(P<0.05)。结论 一旦女性发生异常子宫出血,除了会影响其生理健康,同时会导致其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应该及时给予患者进行科学治疗,此次研究选择不同治疗手段,本次临床实践证明给予患者选择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从古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减少复发情况,利于患者身体迅速地恢复。
- 连青亚
-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刮宫术异常子宫出血
- 宫腔镜下刮宫术与传统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对比分析
- 2024年
-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刮宫术与传统刮宫术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思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刮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心脑综合征、大出血、子宫穿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综合征、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宫术在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方面相较于传统刮宫术具有更多优势,手术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月经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且效果显著。
- 付菲
-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
相关作者
- 谢春明

- 作品数:129被引量:5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栓塞 栓塞治疗 动脉栓塞 造影表现
- 庞宁东

- 作品数:78被引量:321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栓塞 出血 栓塞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
- 杨敏玲

- 作品数:85被引量:373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栓塞 出血 血管造影术 疗效
- 何以丰

- 作品数:21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刮宫术 生物医学领域 子宫动脉栓塞 P16^INK4A
- 吴安乐

- 作品数:80被引量:238H指数:9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肺转移瘤 恶性阻塞性黄疸 经皮穿肝 转移性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