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13篇“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相关文章
创伤性脑损伤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师提高诊治创伤性脑损伤水平和技能的需要,作者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该疾病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编写了此书。本书详尽阐述了创伤性脑损伤的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该病相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诊断与鉴...
孙昭胜
关键词:颅脑损伤诊疗
成人创伤性脑损伤院前与急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25年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严重损伤,重型TBI导致的死亡通常发生在受伤后的最初几小时内,院前和急诊急救阶段对TBI的及时、有效处置是改善TBI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和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抽取全国急诊及神经外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成人创伤性脑损伤院前与急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TBI院前和急诊诊治2个部分,形成24条推荐意见,以便指导TBI院前和急诊相关的临床工作。
杨阳田小溪史正华王继鹏李立宏刘明华赵晓东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急诊救治
成人创伤性脑损伤院前与急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25年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因暴力作用于头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骨骨折及血管、组织和神经损伤。TBI无论是单独发生还是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都是一个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严重疾病^([1])。国内的几项大规模调查显示,TBI每年发生率为(55.4~64.0)/10万人,相当于每年新增TBI患者77.28万~89.28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2])。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杨阳田小溪史正华王继鹏李立宏刘明华朱华栋赵晓东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暴力作用颅骨骨折TBI中国专家共识急诊诊治
衰弱对老年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老年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人口学特征、临床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报告等。临床衰弱量表对患者有无衰弱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比较衰弱组和无衰弱组院内死亡率和发病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状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并通过ROC曲线明确Glasgow昏迷评分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27例老年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48例存在衰弱。住院期间死亡34例,发病3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63例。同非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年龄更大、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且发病3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高Glasgow昏迷评分以及临床衰弱评分≥5分是老年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病3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lasgow昏迷评分预测老年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病3个月时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32~0.727),而综合年龄、Glasgow昏迷评分以及临床衰弱评分组成的多元回归方程对应曲线下面为0.874(95%CI:0.782~0.931)。结论合并衰弱的老年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预后不佳,值得临床关注。
顾玉晶崔慧琴顾阳刘小江
关键词:衰弱创伤性脑损伤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采取常规治疗)和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治疗辅助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血流量、内压、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治疗前,观察组GCS评分(9.21±1.13)分高于对照组的(7.42±1.24)分,NIHSS评分(9.62±1.34)分低于对照组的(12.11±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33,7.521;P均<0.05)。治疗后,两组认知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流量、内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认知水平,减轻部不良情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刘元梅李玉胜石在柱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高压氧神经功能
创伤性脑损伤期内分泌功能改变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创伤性脑损伤作为目前致死率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急期被证实存在显著的内分泌功能改变,严重增加了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因此,进一步阐明创伤性脑损伤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机制对于有针对地纠正内分泌紊乱、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创伤性脑损伤期的内分泌改变特征、具体机制和临床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的创伤性脑损伤期综合管理模式、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马凯明马路路杨军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内分泌紊乱临床干预损伤控制理论
CTMB亚微乳的制备及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
2025年
目的考察1-(环丁基亚甲基)-2,4,5-三甲氧基苯(CTMB)亚微乳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CTMB的处方前理化特,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CTMB亚微乳,并进行制剂学表征。建立TBI大鼠模型,造模2 h后,分组腹腔注射给药。采用新旧物体识别与洞板实验法,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与探索欲望;强迫游泳实验法评价大鼠创伤后抑郁表现;伊文思蓝渗出法评估损伤侧半的血屏障通透;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结果CTMB的脂溶较强,油水分配系数LogP为2.26;自制CTMB亚微乳pH7.5,平均粒径374 nm,Zeta电位-29.4 mV。CTMB给药可显著增强大鼠的认知功能与探索欲望,减轻TBI创伤后的抑郁表现。CTMB可改善血屏障通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结论CTMB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对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治疗TBI的潜在候选新药。
严睿洁刘琪李凯毛声俊
关键词:乳剂创伤性颅脑损伤
乙酰谷酰胺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雄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乙酰谷酰胺组,每组各18只。建立大鼠TBI模型后,乙酰谷酰胺组大鼠腹腔注射乙酰谷酰胺2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1 ml 0.9%氯化钠溶液,连续干预7 d。于干预后7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NSS)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含水量及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干预后4周,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矿场实验检测认知功能。结果:模型组mNSS评分高于乙酰谷酰胺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组织细胞结构清晰完整,核仁清晰,分布均匀,细胞周围间隙无水肿。模型组大鼠组织神经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周围间隙水肿,部分细胞变,细胞核空泡化。乙酰谷酰胺组组织水肿、细胞核空泡化程度减轻,细胞结构较清晰。假手术组、乙酰谷酰胺组、模型组含水量依次升高(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乙酰谷酰胺组和模型组组织MDA水平依次升高,SOD水平依次下降(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乙酰谷酰胺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上升,且乙酰谷酰胺组凋亡率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模型组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均P<0.05)。乙酰谷酰胺组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乙酰谷酰胺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站立次数、穿越平台次数和运动路程减少,且乙酰谷酰胺组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站立次数、穿越平台次数和运动路程多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能够减轻TBI大鼠
申倩伟马迎春李倩张文慧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乙酰谷酰胺
PDCD4表达抑制剂在制备创伤性脑损伤修复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PDCD4表达抑制剂在制备创伤性脑损伤修复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PDCD4基因是定位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核中,在创伤性脑损伤后PDCD4转移至细胞浆,并且对自噬产生抑制的作用...
卢红建郭宇张冬梅陈伟观周三连段程伟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海安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外伤急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损伤控制。对比两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准备时间、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急救效率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陈婷婷
关键词:外伤急救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

相关作者

彭慧平
作品数:154被引量:40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 创伤性颅脑损伤 脑外伤 常压氧
张皓
作品数:143被引量:906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研究主题:康复 脑外伤 创伤性颅脑损伤 脑卒中 颅脑创伤
卢晓欣
作品数:203被引量:66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 创伤性颅脑损伤 常压氧 高压氧舱
张小年
作品数:98被引量:48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康复 脑外伤 脑卒中 创伤性颅脑损伤 预后
汤永建
作品数:123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高压氧 高压氧治疗 常压氧 高压氧舱 创伤性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