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0篇“ 创伤弧菌“的相关文章
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2025年
创伤弧菌脓毒症(vibrio vulnifi cus sepsis,Vv-S)是由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 cus)感染导致的急重症,一旦出现创伤弧菌坏死性软组织感染(vibrio vulnifi cus-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s,Vv-NSTIs),病死率高达50%以上。而存活患者不仅要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更有较多的后遗症和较低的生活质量。2023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JAMA杂志上发文警告,对创伤弧菌感染要引起公众重视^([1])。创伤弧菌脓毒症起病急、进展凶猛、救治困难,需快速诊断和紧急救治。自2008年《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草案)》后,《创伤弧菌脓毒症诊疗方案(2018)》的发布对于指导急诊医生科学化、规范化的对创伤弧菌脓毒症评估.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陈潇荣陈隆望连洁唐虎卢中秋姚咏明樊毫军张新超
关键词:创伤弧菌紧急救治急诊医生诊疗方案脓毒症
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引物组和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引物组和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所述的检测引物组如SEQ ID NO.1‑1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试剂...
曹贞洁孙云周永灿丁荣刚刘春胜李涛吴莹杜和禾张晨
创伤弧菌毒力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创伤弧菌是一种高致病性的海洋弧菌,感染人类导致创伤弧菌脓毒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出现创伤弧菌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具有较高死亡率。创伤弧菌致病机制复杂,除创伤弧菌自身生物膜和主动摄取铁离子参与逃避和抑制宿主免疫、促进细菌生长外。创伤弧菌分泌的外毒素如创伤多功能自动处理重复毒素、创伤弧菌溶血素、创伤弧菌蛋白酶和L-苯丙氨酸-L-脯氨酸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诱导细胞凋亡、黏附、侵袭等过程,从而促进创伤弧菌的致病性。此外,毒力调节因子如SmcR、HlyU、环磷酸腺苷受体蛋白、环二鸟苷单磷酸等构成复杂网络,参与调节创伤弧菌的定植、侵袭、毒素分泌等。本文就创伤弧菌毒力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创伤弧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朱璐嘉卢中秋
关键词:创伤弧菌外毒素生物膜
水产养殖中创伤弧菌预防与治疗现状研究
2025年
据报道估计,弧菌病引发的经济损失占亚洲养殖鱼类养殖经济的一半,创伤弧菌弧菌引发的致死事件中约占九成。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水体环境,感染富集于养殖动物如鱼类、甲壳类,食用和创口接触感病宿主会在低抗人群中引发败血症,创口部位表现为青紫色肿大。渔业养殖上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抗菌素耐药性在全球的发展导致耐药菌感染死亡率的攀升,通过噬菌体、天然化合物、疫苗、卵黄抗体、抗菌肽、抗菌蓝光等多方面技术路径,扩展加强渔业水产养殖中预防、干预和治疗创伤弧菌感染的疗效,减少经济损失和外溢感染风险。
陈弘立
关键词:创伤弧菌天然化合物抗菌素耐药性
苯乳酸对食源创伤弧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研究
2025年
本文研究了苯乳酸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构建创伤弧菌生物膜模型,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和XTT还原法分析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形成量和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以胞外多糖、胞外蛋白和胞外DNA为指标,评价苯乳酸对创伤弧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进一步借助光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究苯乳酸对创伤弧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伤弧菌生物膜的聚集期、成熟期和脱落期分别在16~32、32~56和56~72 h。苯乳酸浓度为0.5 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时,对创伤弧菌成熟期生物膜抑制作用较好,对生物膜形成量、代谢活性、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胞外DNA的抑制率分别为51.04%、33.62%、61.97%、32.70%、52.25%,且破坏了生物膜的致密性和完整性,使细菌呈松散分布。苯乳酸可通过减少创伤弧菌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本研究可为控制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生物膜提供理论基础。
张艳芳刘水琳郭梦伽吕孟敏吕欣然白凤翎励建荣崔方超檀茜倩董浩
关键词:苯乳酸创伤弧菌生物膜
创伤弧菌溶血素诱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价创伤弧菌分泌型外毒素-溶血素(VVH)是否能激活血液重要免疫细胞-血小板,探索VVH活化血小板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转录组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创伤弧菌感染后是否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再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VVH是否为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刺激元,然后制备天然表达的VVH毒素,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评价胞外和胞内钙离子信号抑制剂对VVH活化血小板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实验分析VVH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的免疫激活作用。结果VVH是创伤弧菌培养上清中引起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刺激元。天然VVH可诱导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表达量的增加、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复合体(PNC)的形成、血小板微囊泡的释放。其激活机制可能与VVH成孔依赖性的Ca^(2+)-钙调素(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有关,从而引起血小板α-颗粒物的释放和血小板的级联激活。在创伤弧菌灌胃感染的酒精性肝病(ALD)小鼠模型中,VVH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创伤弧菌感染早期,VVH是机体内激活血小板的重要分子,其诱导机体血小板活化可能与致病过程有关。
王妍凤梓涵王亚茹李世青陈鑫王景林袁媛
关键词:血小板
自噬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创伤弧菌能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自噬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创伤弧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创伤弧菌感染RAW264.7细胞和BMMφ细胞自噬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构建带荧光蛋白标记的创伤弧菌(Vv-GFP)感染RAW264.7细胞和BMMφ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后的创伤弧菌与LC3蛋白共定位情况;采用Bafilomycin A1抑制自噬,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创伤弧菌能力的改变。结果创伤弧菌感染诱导RAW264.7细胞和BMMφ细胞Atg7、Atg12、Atg16L1和LC3Ⅱ的表达显著上调,p6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巨噬细胞吞噬的创伤弧菌与自噬体形成膜标志物LC3B发生共定位;创伤弧菌感染促进了自噬体形成和自噬底物降解,促进巨噬细胞对创伤弧菌的吞噬作用,而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则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降解过程,导致Atg7、Atg12、Atg16L1和LC3Ⅱ表达累积,p62表达上调,阻断自噬流,进而减弱巨噬细胞对创伤弧菌吞噬清除的能力。结论创伤弧菌感染诱导巨噬细胞发生自噬,有利于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创伤弧菌的能力。
陈娜蒋烨琳谢旦立黄显辉楼永良温超玮
关键词:自噬巨噬细胞创伤弧菌
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方法的建立
2025年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快速检测创伤弧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编码创伤弧菌溶血素vvh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最佳引物;根据筛选出的引物设计实时荧光探针,并建立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通过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等10种其他菌种评价检测体系的特异性;通过检测梯度稀释的创伤弧菌基因组DNA评价检测体系的灵敏度。用qPCR试剂盒平行检测10例模拟临床样本,验证检测体系的性能。结果 基于创伤弧菌vvhA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起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该体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其他菌种基因组DNA均无交叉反应。检测创伤弧菌的灵敏度为1×10^(2)CFU/mL;检测模拟临床样本结果与qPCR方法的结果一致,准确率和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检测创伤弧菌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为创伤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途径。
禹乐朱启淦温路生许家伦郭健莲梁声强孟加榕
关键词:创伤弧菌核酸扩增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售食品中创伤弧菌病原学遗传特征
202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售食品中创伤弧菌污染情况、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基因分型特征与遗传进化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使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于毒力基因数据库、耐药基因数据库、PubMLST数据库等预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基于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构建系统发育树进化分析。结果2023年市售食品中创伤弧菌检出率为4.56%(51/1119),优势检出类别依次为贝类(20.16%,25/124)、鱼类(6.74%,19/282)、虾类(6.56%,4/61)、即食水产类(9.09%,2/22)及畜肉类(0.33%,1/300)。创伤弧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为23.50%(12/51),其次是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携带四环素类(tetA、tetC)、喹诺酮类(QnrVC6、QnrVC4)、碳青霉烯类(varG)等29种耐药基因,鞭毛(fla E)、铁离子吸收(hutA)等相关毒力基因163种。MLST结果共发现41种ST型别(1株未分型),其中新产生ST型别32种,有38株分离株为新ST型,优势ST型别为ST326(5.88%,3/51)和ST667(5.88%,3/51)。SNP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分为3大分支,系统发育树内部分支较长,具有较高的同源重组性。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售食品中,贝类和鱼类中创伤弧菌污染严重。分离的菌株耐药谱广泛,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携带多种毒力及耐药相关基因。菌株基因组高度同源重组,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风险,建议加强对其监测管理。
梁艳茹吕彬胡旖桓丁锦桂燕华邱慧芳丰俊赵冰赵冰
关键词:创伤弧菌耐药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市售食品
创伤弧菌LuxS对其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固有免疫细胞稳态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群体感应蛋白LuxS介导的肺部固有免疫细胞稳态改变对脓毒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luxS基因敲除创伤弧菌菌株及回补菌株,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创伤弧菌野生株、luxS敲除株和luxS回补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至600 nm处的吸光度所需的时间;利用1×10^(5)CFU的创伤弧菌野生株、luxS敲除株、luxS回补株腹腔注射感染铁过载小鼠,根据脓毒症呼吸困难临床评分评价小鼠呼吸质量;感染7 h后,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菌载量,并对肺组织单细胞悬液进行流式细胞染色;利用统一流形近似与投影(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UMAP)对PBS对照组和不同菌株感染组的小鼠肺部CD45+免疫细胞分布进行降维分析;使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各组肺组织中固有免疫细胞比例和数量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创伤弧菌野生株、luxS敲除株和luxS回补株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无差异。与野生株和回补株比较,luxS敲除株感染后,小鼠整体呼吸困难程度减轻,且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菌载量也有所下降(P<0.05),而回补菌株感染组与野生株感染组结果相似。UMAP结果显示,与luxS敲除株感染组比较,野生株和回补株感染组小鼠肺组织中均出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增多。多色流式细胞术结果进一步验证luxS敲除株感染后,小鼠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野生株和回补株感染组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001),肺泡巨噬细胞比例较野生株和回补株感染组显著上升(P<0.01)。结论在创伤弧菌感染过程中,LuxS可能通过影响宿主肺部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肺组织常驻巨噬细胞的稳态进而促进肺部的急性损伤。
林皓楠蒋烨琳施晓锋唐露陈筑黄显辉楼永良谢旦立
关键词:创伤弧菌LUXS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相关作者

卢中秋
作品数:1,062被引量:3,979H指数:2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急性中毒 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脓毒症 脓毒症 百草枯
邱俏檬
作品数:447被引量:1,302H指数:1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急性中毒 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脓毒症 大鼠肺组织 二巯丙磺钠
梁欢
作品数:198被引量:396H指数:11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脓毒症 急性中毒 二巯丙磺钠 大鼠肺组织
洪广亮
作品数:317被引量:1,123H指数:1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创伤弧菌 急性中毒 创伤弧菌脓毒症 大鼠肺组织 百草枯
周铁丽
作品数:519被引量:2,135H指数:2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耐药性 抗菌药物 耐药性分析 创伤弧菌 鲍曼不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