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9篇“ 创业活动“的相关文章
- 非正式学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
- 2025年
- 创业不仅能提升经济绩效,促进经济增长,还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是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重要渠道。研究聚焦于非正式学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以及受教育水平的调节效应。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二元Logit回归检验了非正式学习与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使用Probit评估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非正式学习会降低个体参与创业活动的概率。另外,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非正式学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会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正式学习内容与创业所需技能之间的不匹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可能增加了个体的机会成本,降低了对创业风险的偏好,从而提供了更多的稳定职业选择。此外,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个体可能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非正式学习不会显著增加创业概率,甚至可能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而导致边际效益递减。
- 寇龙段晓聪陈江燕韦秋钰杨铭锋郭嘉
- 关键词:创业活动非正式学习教育水平逻辑回归
- 机会-资源一体化视角下裂变创业价值共创路径--基于“海尔系”创业活动的双案例研究
- 2025年
- 近年来,组织关系及其协同演化成为裂变创业研究的重点,然而尽管现有研究针对裂变视角下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与重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却忽视了价值共创这个重要前提和关键动力。本文以机会—资源一体化为透镜,对海尔与源自“海尔系”的两家裂变新创企业实现价值共创的路径进行探究,归纳出一体化交互、匹配式连接与适应性重构三个关键环节。同时,基于不同裂变情境提炼出两条独特路径:互补型裂变创业通过资源驱动一体化、供应链群连接和内生能力重构的路径实现价值共创,具有“聚核式”共创特点;创新型裂变创业通过机会驱动一体化、产业集群连接和外拓能力重构的路径实现价值共创,具有“触点式”共创特点。本文揭示了裂变创业价值共创的三个关键环节和两条独特路径,对新创企业与母体企业如何在裂变创业过程中实现协同共创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 宫舒文李志刚王举颖王举颖
- 城市创业活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基于企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视角
- 2025年
- 基于创业知识溢出理论与集聚经济研究,以2015-2021年中国内地GDP100强城市为样本,建立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重点探究城市创业活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剖析企业多样化集聚、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城市创业活动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城市创业活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企业多样化集聚能够强化城市创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业与经济发展关系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对于中部地区没有表现出相同作用;③产业专业化集聚抑制城市创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柳卸林郭鹏吉晓慧常馨之
- 关键词:城市创业经济发展
- 城市群政策对地区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作为重要的资源制度性安排,城市群政策对微观主体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城市群政策对地区创业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群政策对地区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第二,城市群政策主要通过提高人口流入和资金流入、降低市场分割程度来促进地区创业;第三,城市群政策对中心圈层地区创业活动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外围圈层,而且城市群政策对中心圈层和外围圈层地区不同行业的创业活动存在异质性影响;第四,城市群政策对创业活动的促进效应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更强;最后,城市群政策由于制度优势为经营活动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进而影响已有企业的选址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创业活动营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进而充分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 薛慧丽王珊珊张光利
- 关键词:企业迁移
- 惠泽乡里:乡村创业活动提升基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作用机制
- 2025年
- 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提升基层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途径。本文从政府、市场和社会多中心治理的视角,探讨了乡村创业活动对基层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基于多源地理POI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数据,本文构建了2012-2021年24454个乡镇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乡村创业活动显著促进了基层公共产品供给的增长。机制分析表明,乡村创业活动对基层公共产品供给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府层面的倒逼机制、市场层面的替代机制和社会层面的信任机制三个渠道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创业活动对基层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在乡村创业经济规模较大、社会资本较为丰富的地区更为显著。乡村创业活动推动了基层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实现,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政府、市场和社会应高效协同推进乡村创业活动的开展,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 刘志阳李天旭
-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探索与分析
- 2025年
- 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类个体的积极品质、个体优势、成长和幸福感,着力培养个体自信心和幸福感。对于大学生而言,积极心理学能够提升自身自我效能感,有效推动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较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创业动机、心理耐挫度低等消极心理,这成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而通过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引导,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自信心,进而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质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充分应用积极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 魏锋纪宏耀马瑞菊
-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 论学生社团与创新创业活动在就业育人体系中的作用
- 2025年
- 付竹静
- 创新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影响,将创业就业能力划分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四个维度,对某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从未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学生的问卷结果作为对照组,将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学生的问卷结果作为实验组,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各维度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初步说明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从二级维度来看,学生的改革意愿、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还应进行针对性提升。
- 卢润
-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市场开拓能力
- 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金融素养在促进外部要素供给和家庭创业实践形成精准对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9年两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素养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素养提升有助于促进家庭开展创业活动,并能显著提高家庭创业绩效。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提升风险偏好和增加信息关注是数字金融素养影响家庭创业活动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素养提升能有效缓解资源禀赋不足对家庭创业行为的约束,并且更倾向于提高高创业绩效群体的创业绩效。因此,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数字金融教育活动,并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家庭创业活力。
- 柳松罗戈徐伟祁
- 关键词:创业行为创业绩效融资约束风险偏好
- 返乡创业活动的收入效应研究
- 2024年
-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走出田野,到城市就业,形成劳动力转移的“乡-城”态势。但这一趋势在近年有所改变,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再加上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使得原本在城市中的农村劳动力面临新的就业考量,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经历了从“外出打工潮”到“返乡创业潮”的转变。返乡创业活动不仅仅是劳动力的简单回流,更代表了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上的新考量和新选择,其中涉及多种要素的重组,。
- 魏滨辉罗明忠
- 关键词:返乡创业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外部市场环境
相关作者
- 林嵩

- 作品数:86被引量:1,475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创业 创业活动 创业机会 创业倾向 创业网络
- 张玉利

- 作品数:291被引量:4,823H指数:4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创业 创业者 企业 创业研究 实证研究
- 高建

- 作品数:88被引量:1,205H指数:2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 创业 创业活动 企业 创业环境
- 李华晶

- 作品数:209被引量:1,18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创业 绿色创业 创业者 企业 创业教育
- 姜彦福

- 作品数:115被引量:2,058H指数:2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创业 创业机会 实证研究 绩效 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