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4篇“ 分布式认知“的相关文章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能力培养——基于“四元耦合”翻译能力框架和知识库
2025年
作为数智化时代翻译教育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替代危机的一种尝试,本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突破传统“语言—知识—思维”认知三角的局限,构建并论证了“语言—知识—思维—技术”四元耦合翻译能力模型,并开发了模块化的四元耦合翻译知识库。为验证该模式的教学效能,以翻译本科专业(BTI)与非语言专业两类主要学习者群体的项目式翻译教学为研究对象,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对照实验研究,通过翻译项目前后的翻译水平测试量化评估受试学生的翻译水平提升情况,通过对翻译项目译前、中期、中期报告及文字答辩材料的质性文本分析评估学生在各项翻译能力上的表现及提升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两类学习群体的实验组在翻译水平提升幅度和四维能力融合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类学习群体在四元耦合模式应用上的一些差异。研究为数智化时代翻译教育范式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照,但相关结论仍需通过更多案例和变量的实证验证。
张祖瑞张志云胡英花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翻译教学知识库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农户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行为逻辑与区域差异研究
2025年
研究目的: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构建“认知分布(地域力/文化力/个人力)→认知中介(风险感知/收益预期)→行为输出(流转意愿/博弈能力/流转行为)”的解释路径,探究长沙市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农户行为差异化驱动逻辑,为有效实现宅基地盘活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带有调节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简单斜率分析。研究结果:(1)在试点区,地域力对收益预期和风险感知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22和-0.658,呈现“高收益预期—低风险感知”特征;在非试点区则分别为-0.486和0.423,其作用方向恰与试点区相反,呈“低收益预期—高风险感知”特征。(2)个人力正向作用于收益预期、负向作用于风险感知,作用强度均为试点区大于非试点区;文化力对收益预期和风险感知均有显著正向作用。(3)在非试点区,近郊农户流转意愿形成时收益预期的正向影响强于风险感知的负向影响,远郊农户则是风险感知的负向影响强于收益预期的正向影响,试点区农户则无明显偏向。(4)流转意愿驱动流转行为,博弈能力在其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强度呈区域分异:非试点区大于试点区、近郊大于远郊、农业区大于工业区。研究结论:考虑在非试点区完善“政策包+案例库”宣传体系,打造可视化流转收益测算平台;强化农户风险教育,探索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保险业务;通过“合作社+中介”等联合模式提高城市远郊农户和工业区农户的决策水平与议价能力。
罗湖平李雅婷邓雅轩
关键词: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农户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生成式AI对人类认知带宽的延展与认知框架的重构——基于分布式认知技术的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人的认知过程并非仅仅局限于大脑的黑箱,它不仅依赖大脑与社会之间的耦合,还发生在异质性的动态系统中。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究竟如何拓展人们的生活实践空间,如何延展和增强人们的认知带宽,成为了重要问题。站在分布式认知的视角下,认知带宽与认知框架在媒介技术的加持下发生变革与重构,自然交互范式成为生成式AI对认知延伸的中介,要充分挖掘生成式AI的最大认知能力,工程哲学和工程思维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同时,个体的认知过程可以延展到有机体所处的环境之中,在生成式AI技术发展的催化下,认知的延展与拓宽呈现出阶段性路径。
喻国明喻国明李钒
基于异步时钟序列的分布式认知跳频算法
2024年
为了解决传统跳频算法对动态、复杂电磁干扰环境适应能力不足的难题,以及克服现有跳频算法在分布式通信环境下对公共控制信道和统一时钟源的依赖,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步时钟序列的分布式认知跳频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认知跳频通信系统模型,分析其通信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跳频通信环境的异步时钟结构序列。基于该序列的分布式认知跳频算法不依赖于任何公共控制信道和统一时钟源,能够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达到高效抗干扰通信的效果。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典型的窄带、宽带噪声干扰、部分频段干扰以及随机干扰,所提算法的抗干扰性能均显著优于传统的跳频通信算法以及现有的公用控制信道认知跳频算法。
刘杰龚广伟辜方林李伦辉
关键词:抗干扰分布式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游戏化学习环境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近年来,游戏化学习环境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逐渐成为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该如何基于学习科学理论来设计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的游戏化学习环境,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分析了游戏化学习环境中不同认知主体间的交互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游戏化学习环境模型。
石祝尚俊杰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游戏化学习学习环境
基于分布式认知的移动学习应用的设计策略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分布式认知理论在移动学习应用设计中的应用,重点关注移动学习活动中认知要素的分布与优化,以期解决当前移动学习应用中存在的学习内容浅显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移动学习应用的学习效率和用户体验,满足学习者对高质量移动学习服务的需求。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移动学习现状和梳理分布式认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发展脉络,探讨分布式认知介入移动学习的优势,并分析和总结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活动的特性,凝练出影响移动学习活动的4个关键分布式认知要素:对象、媒介、个体和情境。基于这些特点,从优化学习资源、强化人工制品、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4个方面出发,提出基于分布式认知要素的移动学习应用设计策略。结果:总结了分布式认知下的移动学习活动特性,并将分布式认知理论融入移动学习应用设计中,提出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移动学习应用设计策略。结论:本研究为移动学习应用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移动学习活动中的认知分布情况,增强学习者在移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认知能力,为其提供个性化、情景化的移动学习服务,能够有效提升移动学习活动的学习效率与学习体验。
张维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农户面源污染治理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分析农户个体支付意愿是测算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经济价值的重要基础,而确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态经济价值则是将农业生产外部性进行内部化的必要措施.从农户微观个体角度出发,在剖析农户认知影响因素层级关系基础上,构建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核心的农户面源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关中地区531份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对农户面源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与意愿支付水平的这一连续决策过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具有面源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农户数量为267,占样本总数的50.30%,意愿支付金额均值为1469.77元·hm^(-2);依据调研样本意愿支付水平期望值可以测算出,2020年陕西省面源污染治理经济价值总额约为57.91亿元.(2)农户面源污染治理支付意愿会受到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的综合影响,各个维度作用力影响相差无几;农户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支付水平主要会受到文化力因素的影响,个人力与地域力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3)按照收入水平进行分组回归的结果表明,个人力与文化力维度的影响因素在低收入群体中对于支付意愿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但难以促成意愿支付水平的提升.
郭晨浩李林霏夏显力
关键词:面源污染治理分布式认知
基于分布式认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前教育实习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实习质量不高是学前专业教育实习的突出困境。分布式认知是一个看待认知现象的系统化视角,主张认知具有分布性、认知依赖于交互。在分布式认知视角下,教育实习应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建构”,提升教育实习质量的关键在形成深度交互。线上线下混合式学前教育实习模式,兼具实地实习和线上实习的双重优势,包括真实感和实践感强、倒逼复盘与反思、促成交流与碰撞、提供情感支持,有效支持了实习生的自我交互、群体交互、人机交互。
万丹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实习分布式认知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农户迁居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S乡为例
2024年
关注农村人口流动趋势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基础,而把握农户迁居规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从农户微观个体视角出发,构建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核心的农户迁居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湖南省S乡628组微观调研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农户迁居意愿和迁居选择两阶段连续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5.1%的农户有迁居意愿,且在迁居选择上呈现乡村迁居与乡城迁居并存态势;农户迁居意愿受到个人力、地域力与文化力的综合影响,各维度作用力的影响相差无几;农户迁居选择在第二阶段受“地域力”影响效应减弱,而受“个人力”与“文化力”影响更加显著,其中从事农业工作的年老者倾向于乡村间迁居,低水平的宅基地制度认知度与满意度诱致迁居选择多样化。基于此,未来应重视农户迁居行为与制度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户宅基地制度认知水平与运用能力,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方向与农户正当的迁居需求相契合;注重识别农户当前的迁居行为阶段,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完成迁居目标,分阶段推进农户迁居与村庄规划。
刘玲郭彤许润
关键词:宅基地制度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探索——以构建分布式认知实践教学体系为切入点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元宇宙热潮的到来,数字技术逐渐影响人类的生活模式与行为能力,数字素养已成为建设新时代数字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当代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本研究结合新工科背景,依据《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下的四大场景,开展围绕应用场景下分布式实践型教学培育框架体系的设计,探讨该体系下数字素养教育与场景相融合,深化教为学服务理念,并探讨构建嵌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数字素养教育机制。
陈加骐
关键词:大学生分布式认知

相关作者

李子
作品数:35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分布式认知 无线网络 认知无线网络 信誉值 信道
裴庆祺
作品数:521被引量:1,077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无线传感器网络 车联网 认知无线网络 隐私保护 通信
李红宁
作品数:52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认知无线网络 信道 频谱感知 感知 分布式认知
于小涵
作品数:11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
研究主题:分布式认知 组织学习 研究概观 心智 义务
孙继伟
作品数:147被引量:38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问题管理 扎根理论 创业者 投资方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