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3篇“ 分子分型技术“的相关文章
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2024年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扩增片段多态性为主,基于PCR扩增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为主,基于测序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多位点序列分型、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全基因组测序为主。这三大类分子分型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有助于揭示不同沙门菌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但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研究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多种分型技术,从而达到对沙门菌精准分型的目的。本文对限制性内切酶、PCR扩增以及测序这三大类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食品中沙门菌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溯源和预警提供参考。
刘意张喜悦赵建梅赵格曲志娜刘立恒王君玮
关键词:沙门菌分型技术PFGEPCRMLST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分子分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分子分型技术备受关注,其中,脉冲场凝胶电泳及全基因组测序已成为多种细菌分型的金标准,而基于电泳的分子分型技术、多位点序列分型、多毒力位点序列分型分子血清分型也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该文拟对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分子分型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李斯特菌病的暴发流行、同源性分析提供研究方法,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及溯源提供参考依据。
李文静刘凌云解媛史简李雪陆书华
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分子分型技术食源性疾病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技术在一起肉毒中毒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实验室检测2例疑似肉毒毒素中毒病例的3份相关样本,探究中毒事件发生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GB 4789.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对1份自制腐乳和2份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前处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中肉毒毒素基因,以血琼脂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单菌落,将分离出的3株肉毒梭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通过BioNumerics(BN)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份自制腐乳和2份病例粪便样本的肉毒毒素基因检测结果,均为A型肉毒梭菌核酸阳性,3份样本均分离出A型肉毒梭菌。3株肉毒梭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检测,得到指纹图谱,经BN软件聚类分析同源性为100%。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受到A型肉毒梭菌污染的自制腐乳而引起的肉毒中毒,分离出的3株肉毒梭菌通过PFGE分子分型确定为同一来源。今后应加强大众预防肉毒中毒的宣传教育,减少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林羽佳李方孟卫卫田甜袁永和苏静马鑫
关键词: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分子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同时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多种疾病,严重感染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基因分子分型技术是追踪感染源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的重要手段,对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确定流行菌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分子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蓝如束罗丹何本进黄盼柳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分子分型技术基因同源性
分子分型技术在空肠弯曲菌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分子分型克服了传统表型分型方法分辨力、重复度和重现性低且费时费力的缺陷。近年来,一系列空肠弯曲菌的分子分型方法应运而生。本文对应用于空肠弯曲菌的PFGE、RFLP、RAPD、MLST、SNP、flaA-RFLP、PCR-DGGE、PCR-SSCP、核糖体分型分子分型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比较。
杨月莲李娜王丽珩李健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分子分型
小麦产毒镰刀菌种群分子分型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场馆机构能源消耗定额的术语和定义、定额指标、能耗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节约能源的管理与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文化、体育、科技类场馆机构的能源消耗量的计算与考核。
两种分子分型技术在乳制品克诺罗杆菌污染溯源分析上的比较被引量:5
2018年
对2005-2006年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乳制品的原料及产品中分离获得的49株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比较两种分子分型技术的优缺点。通过二代测序技术获得49个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fusA确定菌株种属,根据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确定序列型(ST, Sequence type)。再对32株ST13菌株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49株阪崎肠杆菌均确认为阪崎克罗诺杆菌(C.sakazakii)。49株C.sakazakii由8个ST(Sequence type,序列型)组成。ST13的菌株占分离菌株的绝对优势(65.3%, 32/49)。ST13菌株的SNP结果显示32株菌被分成4个组和5个独立的菌株。表明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MLST分型方法完成初步分型,而针对遗传相似性很高的菌株,应用SNP分析深入分型,能对被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 spp.)污染的乳粉进行快速溯源,对全球疫情调查有重要意义。
郭清艳钮冰杨捷琳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多位点序列分型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分子分型技术用于流脑疫情的同源性分析
2018年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大连市2014年4月同一工地两起流脑疫情得到的脑膜炎奈瑟氏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图谱分析,了解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对病例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PCR分群,对另一病例和所有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鉴定实验。结果疑似病例标本PCR结果为脑膜炎奈瑟氏菌A群阳性,另一病例和所有密切接触者分离到的菌株PFGE图谱基本相同,表明来自同一克隆系。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为ST7。结论两起疫情分离到的菌株型别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该病原菌类型为ST7的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
万强解范迪杨月
关键词:多聚酶链式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脑膜炎奈瑟氏菌
血型分子分型技术的进展和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1900年人类红细胞血型被发现,开启了免疫学的一个分支免疫血液学,使用经典的血清学方法检测血型。20世纪下半期,随着基因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分子免疫血液学,在分子水平研究血型抗原和血型基因的分子结构。21世纪初整个生物医学领域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一门新的血型基因组学(BloodGroupGenomics)学科应运而生,建立了以DNA为基础的血型分子分型技术。虽然红细胞凝集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常见血型抗原,但是对于鉴定比较复杂的抗原变异体,单独使用血清学方法能力有限,为此需要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本综述介绍血型分子分型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其中包括一些分子遗传学和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基础知识。
赵桐茂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分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11
2016年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发结核病的病原菌。近年,结核病发病有增加趋势,特别是结核杆菌耐药株增多,这些都提示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改变。对不同基因型的结核病患者选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是当今个性化医疗和结核病有效治疗的必然要求。目前广泛使用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方法主要有插入序列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谱分析、基因芯片分型技术等,这些方法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各有利弊。本文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和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基础研究人员选择适合的分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李道群夏雪山宋玉竹张阿梅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分型技术基因分型

相关作者

朱必凤
作品数:97被引量:708H指数:14
供职机构: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副猪嗜血杆菌 RAPD 外膜蛋白 甘薯 甘薯糖蛋白
周迪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血清型 分子分型技术 分子分型 不同温度条件 发育
屈平华
作品数:89被引量:332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军团菌 苍白杆菌 基因分型 细菌鉴定 嗜肺军团菌
陈颖
作品数:524被引量:2,24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试剂盒 引物 食品 实时荧光PCR 探针
李振军
作品数:79被引量:58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诺卡菌 布鲁氏菌 布病 蛋白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