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366篇“ 分化抑制因子-1“的相关文章
- 趋化因子受体CXCR7通过{1}抑制因子-1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C57BL/6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MSC),并构建慢病毒质粒稳转的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的mMSC,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待细胞传代培养20代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②另取传至4~6代的mMSC,分为MSC对照组〔MSC-blank组,野生型mMSC加入100μg/L脂多糖(LPS)〕、高表达CXCR7组(MSC-OE-CXCR7组,慢病毒质粒稳转高表达CXCR7 mMSC加入100μg/L的LPS)、高表达CXCR7对照组(MSC-OENC-CXCR7组,慢病毒空载体质粒稳转mMSC加入100μg/L的LPS)、CXCR4抑制剂组(MSC-IE-CXCR4组,mMSC经0.1 mg/L CXCR4抑制剂TC14012预处理24 h后加入100μg/L的LPS)和CXCR4抑制剂对照组(MSC-IENC-CXCR4组,mMSC加入与TC14012等量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100μg/L的LPS)。经LPS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mRNA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GF水平。结果①经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慢病毒质粒介导的高表达CXCR7的mMSC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表达CXCR7慢病毒载体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ΔΔCt):5.81±0.97比1.02±0.12,P<0.05);而空载体对照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0.95±0.22比1.02±0.12,P>0.05)。②与MSC-blank组相比,MSC-OE-CXCR7组高表达CXCR7或者MSC-IE-CXCR4组抑制CXCR4均可引起mMSC中ID-1 mRNA高表达(2^(-ΔΔCt):5.56±0.66、2.47±0.58比1.00±0.10,均P<0.05),同时可增加HGF外分泌水平(ng/L:632.02±149.98、217.21±40.53比108.53±24.62,均P<0.05);但MSC-OENC-CXCR7组和MSC-IENC-CXCR4组mMSC中ID-1 mRNA表达水平和HGF外分泌水平与MSC-blan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1 mRNA(2^(-ΔΔCt)):1.01±0.27、1.21±0.32比1
- 吴昌德张东星马开香杨从山
- 关键词: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分化抑制因子-1
- 肾透明细胞癌分化{1}因子-1、膜联蛋白A1、黑色素瘤凋亡{1}蛋白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相关性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分化{1}因子-1(Id-1)、膜联蛋白A1(ANXA1)、黑色素瘤凋亡{1}蛋白(Livin)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15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d-1、ANXA1和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Id-1、ANXA1和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证实Id-1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XA1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ivin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直径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d-1阳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A1阳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PFS、OS和QOL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阳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PFS、OS和QOL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1、ANXA1和L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显著增高,且可能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 杜然曾光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分化抑制因子-1膜联蛋白A1
- 核受体Nur77诱导分化{1}因子-1泛素化降解
- 核受体Nur77是由立早基因NR4A1编码的孤儿受体,在肿瘤中发挥着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参与肿瘤的增殖,凋亡,代谢,转移以及血管生成等病理过程,被看作是一个良好的药物作用靶标。分化{1}因子-1(Inhibitor...
- 刘洁
- 关键词:分化抑制因子-1相互作用雷公藤红素
- 细胞分化{1}因子-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细胞分化{1}因子-1(I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3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对比3种组织标本中I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I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Id-1蛋白阳性率表达率为73.50%,高于CIN组织的9.00%和正常宫颈组织的6.77%(P<0.05)。组织分化呈低分化、淋巴结转移、病灶最大径≥3cm、FIGO分期Ⅲ期患者宫颈癌组织中的Id-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82例接受手术的宫颈癌患者中,Id-1阳性60例,Id-1阴性22例;Id-1阳性的手术患者死亡比例为39.29%,高于Id-1阴性患者的13.64%(P<0.05),中位生存时间为42.0个月,短于Id-1阴性患者的46.0个月(P<0.05)。结论 Id-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灶最大径、FIGO分期及远期预后有关。
- 吴秋芳张定富徐炎华
- 关键词:宫颈癌蛋白临床病理特征
- p16蛋白、细胞分化{1}因子-1(Id-1)、Cav3.1、Cav3.2、p-GSK3βser9和p-GSK3βTyr2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p16蛋白、细胞分化{1}因子-1(Id-1)、Cav3.1、Cav3.2、p-GSK3βser9和pGSK3βTyr216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我院接收治疗的30例无淋巴转移及30例淋巴转移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宫颈癌变组织间各项指标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与淋巴转移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癌组织p16蛋白、Id-1、Cav3.1、Cav3.2、p-GSK3βser9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而p-GSK3βTyr216表达水平正好相反。结论:p16蛋白、Id-1、Cav3.1、Cav3.2、p-GSK3βser9和p-GSK3βTyr216的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密切相关,这一结论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等过程中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董云虹
- 皮肤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分化{1}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1、微血管密度表达状况及意义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分化{1}因子(I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SCC及BCC患者各30例,取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另选取24例正常皮肤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织标本中ID-1,VEGF,Tsp-1和微血管标记抗体CD34的表达水平,计数肿瘤MVD;采用RT-PCR方法检测ID-1、Tsp-1、VEGF mRNA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查ID-1、Tsp-1、VEGF蛋白水平。结果 SCC组、BCC组及对照组MVD值及ID-1、VEGF、Tsp-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两比较,SCC组、BCC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组、B组间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ID-1、VEGF及Ts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组间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肤SCC、BCC的发病与ID-1、VEGF、Tsp-1和MVD密切相关,其中ID-1与VEGF存在协同关系,能够促进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在皮肤SCC中表现更明显。
- 闫铁夫何晓楠孙健王莉丽付玉萍
- 关键词:ID-1TSP-1基底细胞癌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分化{1}因子-1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分化{1}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中Id-1,CD3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Id-1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65例OSCC中有49例Id-1呈(75.38﹪)阳性表达,其与OSC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Id-1的表达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结论:Id-1的高表达可能在OSCC分化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关。
- 郝晓鸣杨大江王晓毅梁新华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化抑制因子-1血管生成
- 分化{1}因子-1与头颈部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研究表明,Id-1在人类多种头颈部恶性肿瘤诸如口腔鳞癌、鼻咽癌、喉癌、涎腺肿瘤等中过表达并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推进细胞周期的演进,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浸润,抑制细胞{1}和诱导血管的发生,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而且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的新靶点。
- 姜树义王卫之彭又云
- 关键词:分化抑制因子-1肿瘤INHIBITORDIFFERENTIATIONPROTEIN
- 分化{1}因子-1,-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Id-1,-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与C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为22例与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标本组织中Id-1,-3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CSCC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CSCC临床分期。本组CSCC患者中,FIGOⅠA、ⅠB、ⅡA、ⅡB期分别为4,29,28及6例。本组CIN标本中,CINⅠ~Ⅲ级分别为3例,5例和14例。结果在CINⅠ~Ⅲ级标本中,CINⅢ级(n=14)较CINⅠ~Ⅱ级(n=8)的Id-1,-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年龄≤40岁、FIGOⅠ~Ⅱ期、有脉管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时,则Id-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40岁、FIGOⅢ期、无脉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SCC标本中癌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与癌灶直径对Id-1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则Id-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CSCC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及癌灶直径等对Id-3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 Id-1,-3在CIN、CSCC中均有表达,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及C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Id-1,-3或许可作为CIN、CSCC基因治疗的候选靶基因位点。
- 陈艳艳张声江忠清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子宫颈ID-1
- 分化{1}因子Id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化{1}因子Id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途径。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Id1表达调节后MG-63细胞增殖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d1下调表达后,MG-6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Id1下调表达后对p-AKT水平的影响。结果本实验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骨肉瘤细胞系Id1表达后,可以明显{1}MG-63细胞的增殖,p-AKT的水平也显示下降,流式细胞术证明下调后Id1的水平可以一定程度地调节细胞凋亡水平,而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另外进一步构建了Id1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Id1过表达质粒后,并未见骨肉瘤细胞明显地增殖加速。结论分化{1}因子Id1可能通过影响AKT信号通路进而影响了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 陈燕杨光杨祖华
-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系MG-63ID1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