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11篇“ 出血量“的相关文章
- 一种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量化装置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量化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和负压发生器,负压反生器连通有过滤处理结构、血液收集结构和血液量化结构,血液收集结构包括第一收集模块和第二收集模块,第一收集模块包括收集壳,收...
- 李蕊沈芬芳翁晓英林靓胡绪洋林容
- 一种产后出血量识别数据库构建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后出血量识别系统数据库构建方法,所述方法按照预设的标准化操作流程,采集产后出血的血液标本;基于所述血液标本制备不同出血量梯度的模拟出血敷料;获取所有所述模拟出血敷料的图像,建立包含不同出血量梯度的模拟敷料...
- 李红周文琳饶琳翟广涛闵雄阔何莹朱芸芸潘玲琳胡晓静潘新美高伟周璇
-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产后出血量识别方法及系统
-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产后出血量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包含多种血液梯度的图像;对包含多种血液梯度的图像进行预处理,确定经过预处理后的图像;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图像输入预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确定...
- 李红周文琳饶琳翟广涛闵雄阔何莹朱芸芸潘玲琳胡晓静潘新美高伟周璇
-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2025年
-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风险预警模型,为制定临床早期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00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产后出血量的相关因素,分析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运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构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风险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1000例产妇平均年龄为(31.05±3.74)岁,孕前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1.63±3.55)kg/m^(2),平均身高为(165.22±4.54)cm。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5%(65/1000),产后出血量为(325.76±104.33)ml。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孕次、胎次、胎盘娩出方式及是否有先兆早产史、手取胎盘术、会阴裂伤Ⅰ度、会阴左侧切开、会阴切开指征、宫颈裂伤、胎盘完整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总产程、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与产后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后退法)结果显示:先兆早产史、胎盘娩出方式、会阴裂伤Ⅰ度、宫颈裂伤、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是影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从而得出回归方程:Y(估计)=275.90-30.98先兆早产史-51.16会阴裂伤Ⅰ度+40.87胎盘娩出方式+49.65宫颈裂伤+0.03第一产程+0.32第二产程。风险预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95%CI=(0.746,0.813)],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为保障母婴安全,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当产后出血量>400 ml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因此,医护人员应提高警惕,针对可能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及应急预案,提前干预。
- 国文慧周建伟毕琳
- 关键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风险预警模型
-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试产失败转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 2025年
- 分析产妇分娩期间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与否对于中转剖宫产情况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我院产科2022年1月到2024年6月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389例产妇作为对象,将其归在观察组内;另选取该时段389例没有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将其归在对照组内。将分娩期间疼痛程度、分娩情况以及剖宫产术中出血情况作为评定项目,对2组干预情况作出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可知,观察组分娩期间疼痛程度有明显减轻,2组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可知,观察组宫缩乏力率、中转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2组统计学无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中9例发生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术中出血,观察组11例发生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术中出血,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中出血产妇的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组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 产妇分娩期间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且不会对宫缩乏力、产程进展情况、中转剖宫产带来影响,也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及出血量,是一项具备良好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手段。
- 薛春丹
- 关键词: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术中出血量
- 探讨过程阶段性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出血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过程阶段性护理模式对于产妇产后出血量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了传统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纳了分阶段的过程护理策略。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产后出血量、产后第3天、1个月和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采用SF-36量表评估)。我们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而计数数据则使用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产后的第3天、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程阶段性护理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产妇分娩后的出血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马雅娟
- 关键词:产后出血量生活质量产妇护理
- 人性化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 2025年
- 分析将人性化护理用在产后出血的产妇中实施价值。方法 纳入84例在本院生产者,并分成两组,常规护理按对照组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则应用在观察组,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评估其实际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高,心理状态比较平稳,而且产后出血的情况也有所减少,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了产后出血量,还增强了其心理舒适度,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影响。
- 蒋小艳
-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后出血出血量产妇护理
- 观察细节化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给予产妇细节化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选择72例产妇进行研究,均分为2组,用细节化护理、常规护理依次干预观察组、对照组,分析各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时产妇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以及产后24h出血量,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知晓给予产妇细节化护理干预对其有积极影响,值得应用。
- 许丹
- 关键词:睡眠质量负性情绪产后出血量
- 分娩镇痛对临床初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和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分析观察分娩镇痛对临床初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临床初产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自然分娩,实验组在分娩镇痛下进行分娩。比较患者产后出血量、母婴结局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产后出血量减少、母婴结局提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分娩镇痛对临床初产妇产后出血量有显著减少作用,同时可以提高母婴结局、降低不良反应。
- 李英娟杨娜
- 关键词:分娩镇痛随机对照研究胎儿宫内窘迫
- 不同水平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下肝叶切除术中出血量的比较研究
- 2025年
- 分析不同水平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下肝叶切除术患者的出血量差异。选取2022年1月—2024年9月82例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27例)、B组(28例)、C组(27例)。入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手术麻醉方案,A组术中中心静脉压维持在正常水平,B组中心静脉压维持在3~5 cmH_(2)O,C组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3 cmH_(2)O,比较三组各指标差异。结果显示,T_(2)、T_(3)、T_(4)时,A组患者的心率低于B组、C组(P<0.05);T_(2)、T_(3)、T_(4)时,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C组(P<0.05);T_(2)、T_(3)、T_(4)时,A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B组、C组(P<0.05),且B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C组(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5)。研究发现,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可以减少肝叶切除术中出血量,将中心静脉压维持在3~5 cmH_(2)O可改善患者术中动脉血氧分压,可推广使用。
- 韩明芬秦海艳商瑜
- 关键词: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肝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
相关作者
- 高玉霞

- 作品数:339被引量:7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注射器 自动化 卫生资源 护理 注射
- 唐婉

- 作品数:93被引量:238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室 出血量 手术医生 器械护士 止血
- 陈铮立

- 作品数:104被引量:3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救治分析 脑动脉瘤 出血量
- 王树超

- 作品数:62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救治分析 出血量 开颅术 开颅手术 神经外科
- 叶世泰

- 作品数:99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变态反应学 变态反应病 哮喘 救治分析 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