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7篇“ 出土文书“的相关文章
吐鲁番出土文书书手议
2024年
书手即古代墨迹类文书的直接书写者,他们凭借自身的书法技能抄写图书典籍、宗教经文及日用文书,服务于朝廷、寺院或者私人,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书手作为一种职业或执事的专称,唐前已有之,唯其身份、称谓不同①。唐代的书手分为官方书手和民间佣书两种,均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水平。
陈锋
关键词:吐鲁番出土文书书法水平书法技能文化修养社会群体
学而时习之 记几件新疆出土文书
2024年
新疆出土文书是我国古代文献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留存了大量有机质文物,如简牍文书、纸质文书等。在新疆地区,简牍的发现已有百年历史,主要出土于和田、吐鲁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等地,可分为汉文类与非汉文类。
米热吉古丽·瓦哈甫
关键词:出土文书自然地理环境学而时习之
交融互鉴:高昌国、唐西州各族民众社会生活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被引量:1
2024年
吐鲁番位处丝路要冲,自古是民族往来汇聚之地,特别是高昌国、唐西州时期大量域外民族入籍此地,编户为民。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居住、生产、婚姻、信仰等方面考察各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可知当时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共享道路水渠,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作,甚至族际通婚,宗教信仰转变等,在长期的杂居相处中交融互鉴。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的典型缩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文化认同资源和文化心理支撑。
曹利华张磊
关键词:吐鲁番出土文书社会生活民族交往
《吐鲁番出土文书》(唐代)通假字研究
吐鲁番位于我国新疆地区,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六个不同时期。吐鲁番文书就是在吐鲁番地区发掘的历史文书,内容主要涉及官府文件,民间往来书信、契约、籍券以及佛经、志铭等。本研究以唐长孺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四...
代焕玉
关键词:通假字用字
从黑水城出土文书看元代的行人
2024年
黑水城文书中出现的元代亦集乃路的行人是指工商业行会中的行人。亦集乃路每月月初制定时估,行人参与时估的制定。亦集乃路支持库的包封上有行人字样,中统钞五十锭是元代官库的日常收纳单位。元代伪币泛滥,亦集乃路支持库没有检钞官员,由行会的行人负责检验中统钞的真伪,并保证中统钞能够正常使用,包封行人的日常身份是银匠,属于官府临时征召的性质。彩帛行人也来自于行会,负责检验彩帛的质量。客观上来说,元代行会行人的职能是宋代行人职能的延续。
张重艳
关键词:黑水城文书包封行人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下衣”类常用词研究
2024年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表示“下衣”这一义位的词可细分为裙装和裤装两类,检索出的常用词有“裳”“裙”“裈”“袴”四个。“裳”“裙”的产生时间早于“裈”和“袴”,“裙”在这一时期的口语中正逐渐取代“裳”,“裈”和“袴”的使用在口语中也逐渐增多。传世文献中四词的用例与出土文书正相反,“裳”的使用明显多于“裙”,“裈”和“袴”的使用频率也很低。这正突显了《吐鲁番出土文书》的世俗化特征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也反映了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地。
李海洋
吐鲁番出土文书副词研究
语法研究一直是吐鲁番出土文书研究中的薄弱项,因此对其副词做系统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填补吐鲁番出土文书语法方面的空白。其次,由于吐鲁番出土文书独特的时代划分和地理位置,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可以为中古汉语提供语...
朱虹琳
关键词:吐鲁番出土文书副词语法化
朱雷《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评介
2023年
朱雷先生著《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以下简称《补编》)2022年4月由巴蜀书社出版。这是敦煌吐鲁番学以及丝绸之路研究的最新资料展示,相信一定会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带来新动力。朱雷先生是学界尊重的先生,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坚持完成此书,为晚生后学再创学术丰碑。朱先生最后没能看到这部著作的出版,去年八月,朱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朱先生留下了这部著作,这是朱先生的生命礼赞。
孟宪实李肖
关键词:吐鲁番出土文书巴蜀书社学术研究补编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师”之身份考辨
2023年
上世纪中叶,新疆吐鲁番出土了唐代西州府兵左僮憙相关文书,其中《支用钱练帐》一文涉及唐代军事行动中的特殊群体——“师”。本文通过对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唐代相关军事制度和道教制度的分析,考辨“师”这一群体身份。首先,文章分析了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师”的书写方式及唐代军事制度中的“师”与“帅”的异同。其次,围绕左僮憙文书中“作斋”活动中的“师”展开讨论。然后探讨了道教历史传统与唐代文书中“师”称谓的关联。最后通过阐释道士与唐代军事活动的联系,得出结论:左僮憙文书中的“师”即为唐代军事活动中随军征发的道士,揭示了道士群体在唐代西域军事活动中的存在和作用。
钟麒
关键词:道士
阿斯塔纳506号墓出土文书35号卷书法美学探赜
2023年
阿斯塔纳506号墓出土文书35号卷见于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四册,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地区,该卷文书较多,达180页。从书法美学角度探查,其可供研究的数量较多,保存较为完整。因此从文字和史料价值、书法技法与艺术性、印记美学三方面进行观照,能够总结部分经验,以期后续对吐鲁番出土文献进行美学探赜。
吕泉烨
关键词:吐鲁番出土文书书法美学

相关作者

王启涛
作品数:78被引量:15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吐鲁番出土文书 通用语言文字 丝绸之路 疑难词语 吐鲁番文书
孟宪实
作品数:148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唐朝 唐代 政治 吐鲁番出土文书 武则天
荣新江
作品数:126被引量:711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丝绸之路 敦煌文献 敦煌学 粟特 出土文献
曹利华
作品数:31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
研究主题:吐鲁番出土文书 民族交往 借词 共同体意识 文科建设
刘安志
作品数:34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唐代 吐鲁番出土文书 《唐会要》 龟兹 安西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