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28篇“ 凝析油“的相关文章
凝析油稳定装置的节能优化
2025年
凝析油稳定装置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节能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在凝析油的处理量为300 m^(3)/d,停用凝析油脱乙烷塔塔底重沸器,凝析油稳定塔塔顶压力由0.60 MPa降至0.45 MPa,凝析油稳定塔塔底温度由183℃降至145℃的优化条件下,凝析油产品饱和蒸汽压可稳定在54.1 kPa;热煤炉实际燃气消耗平均值由优化前的9325 m^(3)/d降至优化后的8136 m^(3)/d,平均节约燃气消耗1189 m^(3)/d,可创效86万元/a。
马振华杨勇邹浪杜洋洋李宝强李春辉
关键词:凝析油温度饱和蒸汽压
一种抗凝析油泡排剂的研制及评价
2025年
东胜气田大部分气井产气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需要实施泡排工艺帮助气井排液,部分气井产出液含有凝析油,导致含气井泡排有效率低,需要研发一种抗凝析油泡排剂满足生产需要。为此从凝析油影响泡排效果的机理入手,针对性研发出具有抗凝析油性能的泡排剂。抗凝析油泡排剂室内性能测试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抗凝析油能力达到20%,现场试验泡排有效率提高了15%,表明研发的泡排剂抗性能较好。
吴伟然刘伟
关键词:凝析油泡排剂
一种凝析油纳米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凝析油纳米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1,3‑丙二胺和丙烯酸甲酯加入到含有乙醇钠的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预聚物;S2、将纳米二氧化硅和偶联剂加入到乙醇溶液中,调节pH,反应,得...
梁雷文涛辛军粟超魏磊顾从越赵伟熊雨佳肖庆华叶海峰
潜山不同尺度裂缝凝析油气流动特征及界限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潜山凝析油气藏是中国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受风化剥蚀及构造作用影响,此类储层裂缝高度发育,存在不同尺度的渗流空间,凝析油气在不同尺度渗流空间中流动及赋存状态复杂,准确表征其流动特征及动用界限是此类储层产量准确预测的基础。基于可视化微流控实验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同尺度裂缝凝析油气流动特征研究,分析了裂缝开度、储层压力以及注采压差对裂缝内气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凝析气藏衰竭开发过程中会经历雾状微滴-微滴聚集-缝壁捕集-贴壁蠕动的演化过程。当裂缝开度大于200μm时,凝析油以波形膜状流及离散波状流为主,当裂缝开度为100μm时开始出现活塞流,当裂缝开度为5μm时,出现停滞段塞流,严重影响气体流动。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目标区块流体有效流动的界限为5μm。同时,明确了储层中裂缝开度和压差对凝析油气流动模式和演化的影响规律,随着压差和开度的增大,凝析油的相态由段塞流转为波浪流,再由波浪流转为混沌流,裂缝内流动状态会逐渐向分散流动转变。建立了临界凝析油饱和度和裂缝开度图版,为海上潜山裂缝型凝析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支持。
苏彦春张利军赵林王志凯谭先红李聪聪王硕亮
关键词:裂缝储层凝析油流动特征
CO_(2)吞吐提高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2025年
注CO_(2)提高天然气和凝析油采收率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CO_(2)的注入方式、注入时机以及CO_(2)与储层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通过开展凝析气藏注CO_(2)定容衰竭实验和气界面张力测定实验,在明确最大反凝析压力及液量和CO_(2)-凝析油相互作用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逐轮增量注CO_(2)的吞吐方法,并采用全直径岩心实验评价了吞吐效果及CO_(2)储存比例。研究表明,凝析气藏注入CO_(2)后,其露点压力、最大反凝析压力和凝析油体积均不断降低,临界点向左下角移动,两相包络区向内收缩,流体组分变轻;CO_(2)与凝析油之间需经多次接触,才能逐步混相,CO_(2)压力越高,达到混相所需接触的次数越少;4轮增量CO_(2)吞吐凝析油的采收率分别为1.2%,14.4%,25.8%和3.6%,比自然衰竭凝析油采收率累计提高了45.0百分点;CO_(2)储存比例随吞吐次数增多而降低,分别为82.2%,72.1%,46.4%和9.2%,最优CO_(2)吞吐次数应不超过3次;CO_(2)吞吐效果受CO_(2)注入压力及岩心系统压力的影响,当CO_(2)注入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时,不利于CO_(2)吞吐和储存。研究结果可为凝析气藏高效开发、改善反凝析伤害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小雨任皓洁广怡初张娟殷晓霞马斌
关键词:凝析气藏凝析油二氧化碳吞吐最小混相压力
凝析油页岩气藏有利区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凝析油页岩气藏有利区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参数;利用目标参数和预先获得的地化分析数据,确定凝析油含量分布,以及利用目标参数和预先获得的地震数据...
曲良超王红军段利江张文起李春雷丁伟孔祥文刘丽汪萍苏朋辉
深层中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转储气库运行时机评价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深层中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转储气库运行时机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预先获得的凝析气藏的开发地质与动态评价的分析结果与多个建模静态参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通过预先确定的流体样品的拟合流体参数调整控制参数,并基...
江同文焦玉卫李保柱夏静李勇张晶王琦潘毅
超高温和高凝析油气井用纳米增能泡排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水采气用添加剂技术领域,是一种超高温和高凝析油气井用纳米增能泡排剂及其制备方法,原料组成为高温偶氮类改性生气剂体系、中温生气剂体系、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稳泡材料低聚物、高效起泡剂体系,向水中依次加入高温偶氮类改性...
蒲松龄刘伟张贵仪韩世豪宋绍飞万良会张立朋张思雨刘晓东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凝析油成因及其气地质意义
2025年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蓬深10井在上二叠统长兴组发现凝析油,拓展了四川盆地液态烃保存的深度下限,亟需明确其成因及其气地质意义。为此,应用原碳同位素、轻烃、全色谱、金刚烷、全二维气相色谱、芳烃色质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及烃源岩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兴组凝析油成熟度为1.59%~1.75%,金刚烷指数和甲基菲指数等参数均揭示凝析油处于高成熟热演化阶段。②长兴组凝析油主要源于龙潭组煤系烃源岩;凝析油以环烷烃和芳烃化合物为主,芳烃化合物中联苯系列化合物含量达48.6%;凝析油碳同位素偏高(-26.4‰),与龙潭组干酪根碳同位素相似;类异戊二烯烷烃中姥鲛烷占优势,Pr/Ph值为1.73~1.85,凝析油烃源岩沉积于弱氧化沉积环境。③地质历史中未达到液态烃类完全裂解的温度、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改造强度弱以及异常超高压的共同作用是凝析油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结论认为,长兴组凝析油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岩在高成熟阶段的产物,在龙潭组/吴家坪组烃源岩发育且后期未遭受TSR强烈改造的区域有望发现更多的长兴组凝析油;该研究认识为在四川盆地继续寻找长兴组凝析油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龙罗冰谢增业张本健武赛军张斌谢武仁陈骁刘博文崔会英孙豪飞冉钰国建英明盈徐亮陈大伟
关键词:四川盆地长兴组凝析油异常高压
丙烷压缩机运行参数精细化调控对凝析油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2025年
气生产范畴,丙烷压缩机运行参数的精细调控在凝析油产量及其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意义。本文深入的探究此调控于技术层面的影响,以东胜气田集中处理站的现场实际参数,诸如丙烷压缩机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吸气压力、排气压力、进气流量、压缩机温等为依据展开详细剖析,以阐明其对凝析油生产的特定作用。同时,从技术视角剖析调控进程中的难点,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与案例提出针对性调控策略。本研究成果对丙烷压缩机运行的优化、凝析油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以及气生产稳定运行的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价值。
史红超
关键词:丙烷压缩机凝析油

相关作者

郭平
作品数:822被引量:3,915H指数:32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岩心 凝析气藏 采收率 高温高压 地层水
孙雷
作品数:398被引量:2,676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凝析气藏 CO 相态 凝析气井 注气
李士伦
作品数:200被引量:2,587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凝析气藏 多孔介质 相平衡 注气 凝析气井
孙良田
作品数:177被引量:1,560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凝析气藏 多孔介质 相平衡 CO 相态
汪周华
作品数:390被引量:609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岩心 凝析 回压阀 地层水 岩心夹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