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1篇“ 冻土变化“的相关文章
黄河源区冻土变化对流域地表径流和水源涵养量的影响
2025年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产水区和水源涵养区,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加速、多年冻土活动层逐渐增厚。冻土变化使黄河源区的水资源和涵养功能研究变得更复杂。研究明晰多年冻土变化状况、量化评估水源涵养量对多年冻土变化的响应,对黄河流域及青藏高原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文、气象及冻土等多源数据,对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变化对流域地表径流和水源涵养量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1)1960—2020年间,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呈退化趋势,活动层厚度增加10~25 cm,多年冻土集中分布区域逐渐缩小,到2020年部分区域多年冻土已退化消失。(2)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1979—2018年间有14年为负值,26年为正值,表明水资源总体上补给大于消耗。自1998年实施水量调度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水源涵养量逐步提升。(3)随着多年冻土退化(活动层厚度的增加),水源涵养量呈增加趋势;源头至黄河沿站和吉迈站至门堂站区域的水源涵养量变化,对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最为显著。本研究有关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秦甲施发祥崔峻豪杨冰峰丁永建
关键词:多年冻土冻土退化径流量黄河源区
一种冻土变化过程的模拟监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冻土变化过程的模拟监测装置及方法。所述模拟监测装置包括恒温箱,恒温箱内置有图像摄取装置和相对设置的光源、载物台及设置在载物台上的冻土结构模拟装置及温度控制装置,恒温箱外设置有一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冻土结构模拟...
陈长夫黄欢文一赵文德葛菲媛周松莫小杰刘明柱
升温条件下青藏线气候与冻土变化特征研究
2024年
研究目的: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暖湿化逐年加剧,致使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热侵蚀加剧,冻土退化对高原寒区铁路安全运营及相关铁路工程建设带来众多技术难题。通过收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气温、降水、地温等数据,系统分析多年冻土区气候变化规律与冻土变化特征,研究成果旨在为增温条件下高原寒区工程维养与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论:(1)近20年青藏高原增温速率为0.64℃/10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16.8mm/10a;(2)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气温为-5.9~-2.7℃,年降水量增加了75~86 mm;(3)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升高0.06~0.21℃,南北两界温度提高了0.04~0.17℃,沿线冻结指数为1.5~5.6;(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原寒区道路工程建造与既有工程病害处置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苗学云唐占峰米维军孔令伟程佳
关键词: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
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灌区冻土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4年
为掌握气候背景下宁夏灌区季节性冻土变化及其对农事活动的影响,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挖掘生产潜力,开展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灌区冻土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利用宁夏灌区4个代表性站点1961—2020年冬季逐日冻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宁夏灌区逐年最大冻土深度、土壤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及冻结日数变化特征,并分析冻土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20年冬季各代表性站点中最大冻土深度均有明显的变化趋势,2001年以前各地最大冻土深度明显变浅,2001年以后惠农、永宁、吴忠整体冻土深度有所增加,永宁、吴忠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趋势性变化;1961—2020年中宁最大冻土深度明显变浅。土壤冻结日期、完全解冻日期分别有不同程度延后和提前趋势;各站点冻土持续日数年变化呈缩短的趋势,其中中宁的冻土持续时间缩短趋势最明显。
杨洋杨洋李阳
关键词:宁夏灌区土壤冻结
青藏高原植被碳通量时空变化及其对冻土变化的响应
李明旺
多年冻土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
董晨杰
大兴安岭地区山杨、白桦的径向生长对多年冻土变化的响应
陈寅一
青藏高原和环北极冻土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青藏高原和环北极地区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大面积冻土的存在,冻土的过去变化及未来预估对于三极联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已发表文章和评估报告,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青藏高原和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面积、年平均地温(MAGT)、活动层厚度(ALT)、近地表冻融状态和冻深五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基于不同方法,总体上,多年冻土面积减少、MAGT增温、ALT增大、冻结天数减少、冻深减薄,但不同方法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加强冻土监测,深化冻土物理过程认识、冻土与气候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模型中考虑冻土横向热流的影响,进而为未来更高精度冻土模拟预估提供数据、方法支撑。本研究中的总结可为未来冻土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为寒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认识冻土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灾害等,强调冻土环境保护。
彭小清田伟伟李璇佳杨光尚赵耀华陈聪陈聪罗京李宇星孙文王庆锋Oliver WFRAUENFELD牟翠翠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气候变化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解读: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对全球多年冻土变化的观测事实、气候模式中的评估与未来预测以及多年冻土变化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报告指出,在过去30~40年,多年冻土30 m以上的温度普遍升高(高信度)。2007—2016年期间,全球多年冻土温度升高了(0.29±0.12)℃(中等信度),与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变暖[(0.20±0.10)℃]相比,连续多年冻土区观测到了更强的变暖[(0.39±0.15)℃]。活动层厚度在整个泛北极地区都普遍增加(中等信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的范围和体积将会缩小(高信度)。全球地表气温每升高1℃,距地表3 m的多年冻土体积将减少约25%(中等信度)。然而,由于地球系统模型中对与多年冻土相关物理过程的表征不完整,多年冻土的体积缩小可能被低估。报告还指出,多年冻土退化对全球冻土-碳气候反馈、生态系统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造成了显著影响,在气候模式及风险评估中应予以考虑。
牟翠翠张国飞效存德魏玉国Gerhard KRINNER
关键词:多年冻土IPCC
格尔木地区50年来冻土变化特征分析
2023年
利用格尔木地区1971—2020年冻土资料分析年和四季冻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年最大冻土深度总体呈不明显减小趋势。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四个阶段。春季最大冻土深度总体呈增加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秋季和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均呈减小趋势,秋季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冬季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冻土日数逐年呈减少趋势,2014年后冻土日数减少明显。春、秋、冬季平均气温从1971—2010年逐年代升高,导致各年代冻土深度、冻土日数也逐年代减少。冻土初日逐年代推迟,冻土终日逐年代际提前。
都占良许学莲李淑萍李向涛马秀兰增国云

相关作者

吴青柏
作品数:238被引量:2,656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 多年冻土区 冻土
朱元林
作品数:115被引量:1,831H指数:30
供职机构: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冻土 土力学 碳纤维复合材料 青藏公路 筋材
王澄海
作品数:190被引量:1,974H指数:2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降水 数值模拟 气候变化 WRF模式
程国栋
作品数:473被引量:15,992H指数:75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黑河流域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 冻土
李述训
作品数:35被引量:1,04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冻土 气候变化 冻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