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1篇“ 冠状动脉分流术“的相关文章
β-受体阻断剂用于冠状动脉分流病人的优点
2002年
李红
关键词:手术耐受性Β-受体阻断剂冠状动脉分流术
微创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CABG治疗的137例CAD患者,根据手方式不同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51)和胸正中切口组(n=86)。比较两组患者围期指标、后旁路血管血流情况[平均血流量(MF)、搏动指数(PI)],以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再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小切口组手时间、后机械通气时间、后ICU停留时间、后住院时间短于胸正中切口组,中出血量、后24 h胸腔引流量、围期输血量少于胸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正中切口组后右冠状动脉所占比例、MF高于微创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其他旁路血管情况及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CE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MACCE累积免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CABG既保持了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可促进患者后康复。
史一帆陈新如毕大锋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分流术
人工智能自动重建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2025年
目的 评价基于深度学习(DL)的人工智能(AI)自动重建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后移植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共存在197具移植物的CABG后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以人工评价结果(人工组)为标准,评估AI(AI组)判断移植物及远端自体血管狭窄程度的效能;比较组间计算未受保护冠状动脉区域(UCT)的一致性,以及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耗时。结果 AI组判断移植物数量与人工组的一致性一般[组内相关系数(ICC)=0.743,P<0.05],其判断移植物最大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一般至优(Kappa为0.310~1.000,P均<0.05),判断移植物远端自体血管最大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一般至良好(Kappa为0.292~0.795,P均<0.05)。AI组计算UCT结果与人工组具有中等一致性(ICC=0.469,P<0.05)。AI组诊断U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AI组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耗时较人工组为短(P<0.05)。结论 AI用于自动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量化移植物狭窄程度效率较高,且与人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尚可,可作为辅助手段。
唐瑞遥张树桐黄增发刘妮丁义杜昕雨王翔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人工智能冠状动脉分流术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合程序化随访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合程序化随访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行CABG治疗的8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合程序化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理应激[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MAD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角色、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社交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生命力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合程序化随访可有效改善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心理应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孟素琼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心脏康复出院后医疗
疥疮感染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围手期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疥疮感染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围手期护理体会。针对患者疥疮传染期行手治疗,医护人员防护经验欠缺、重症患者普遍易感、感染防控难度大等问题,采取组建多学科防控组及护理专项组,提升疥疮防控能力;严格把控疥疮传染三大环节,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做好疥疮用药及皮肤管理等措施。经过17 d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局部刮片虫卵检测阴性,未发生院内感染,隔离解除后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后第28天顺利出院。
孙秀梅申艳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疥疮危重病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低清蛋白血症危险因素与预后
2024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后低清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CABG病人483例,定义后第1天血清清蛋白(ALB)水平较前下降的差值为△ALB,将△ALB≤7 g/L病人97例归为A组、7 g/L<△ALB≤15 g/L病人298例归为B组、△ALB>15 g/L病人88例归为C组。比较3组病人前、中、后相关资料及后随访3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C组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数及左室射血分数<40%的病人数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2~6.857,P<0.05);B、C两组中有介入治疗(PCI)史的病人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3,P<0.05);C组后在ICU停留时间>72 h、CABG当天引流>400 mL、大量失血、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肾损伤等病人占比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1~39.287,P<0.05);C组后MACE事件发生率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5,P<0.05)。Cox回归分析中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病人前有PCI史(OR=1.670,95%CI=1.091~2.556,P=0.018)及左室射血分数<40%(OR=4.468,95%CI=2.304~8.665,P<0.001)是后ALB水平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CABG后第1天ALB水平较前下降程度7 g/L<△ALB≤15 g/L(OR=2.784,95%CI=1.190~6.516,P=0.018)和△ALB>15 g/L(OR=3.487,95%CI=1.373~8.853,P=0.009)是远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CI史及左室射血分数<40%是CABG后ALB水平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后第1天ALB水平较前下降>7 g/L是CABG预后的预测因素。
赵冬张雪娟路长鸿
关键词:低白蛋白血症冠状动脉分流术预后
前认知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或瓣膜手老年患者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前认知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或瓣膜手老年患者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或瓣膜手老年患者74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Ⅲ或Ⅳ级,年龄60~90岁,BMI 19~28 kg/m^(2),根据入院时间,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2组(n=37):认知训练组(CT组)和对照组(C组)。CT组于前完成认知训练1次·h^(-1)·d-1,连续5 d;C组前不进行认知训练,常规护理。后第7天,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评估后恢复质量,记录2组患者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后第1和3个月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MoCA和PQR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CT组患者后第7天、1和3个月时MoCA评分高于C组(P<0.05)。2组患者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后第7天时PQ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第1和3个月时PQRS评分和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认知训练可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或瓣膜手老年患者后神经认知功能。
王笠力仇新缘张雯乔钰涵凌菲张月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神经认知功能
2023年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旁路血管选择专家共识》解读被引量:1
2024年
欧洲心胸外科协会与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最近颁布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旁路血管选择专家共识》,对旁路血管的选择提出建议。左胸廓内动脉仍然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旁路血管选择的“金标准”。桡动脉较大隐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通畅率高,建议开放手获取,后第1年需使用血管扩张药。尚无证据证实右胸廓内动脉远期通畅率高于大隐静脉。双胸廓内动脉有更好的远期生存率,但高风险患者可能发生胸骨不愈合。胸廓内动脉旁路骨骼化优势尚不明确。大隐静脉内镜获取较开放手获取可减少切口并发症但中远期通畅率偏低,非接触获取较开放手获取通畅率高,但中远期临床获益不明且增加切口并发症。胃网膜右动脉临床应用有限,建议骨骼化且用于低竞争血流的靶血管。
陈绪军张建李伟栋廉波郭惠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移植物
不接触获取技获取大隐静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通过重建血运通道的方法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是目前治疗CAD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物来自左胸廓内动脉(LIMA)和大隐静脉(LSV)。但LSV后仍有较高的闭塞率。因此,提高LSV的通畅率成为目前临床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不接触获取(No-touch)获取LSV是一种通过保留血管外膜等血管周围组织,同时避免因使用注射器进行手动灌注导致高压扩张静脉而损伤其内膜的获取技。目前使用该技获取的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静脉桥取得了较好的近、远期通畅率,但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证实,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发现。
康瑞龙邓勇志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分流术桥血管通畅率
超声引导下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效果的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PIFP)阻滞与胸横肌平面(TTP)阻滞用于全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效果。方法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50~79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PIFP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TTP阻滞联合全麻组(TG)和单纯全麻组(G组)。麻醉诱导后,PG组和TG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进行双侧PIFP阻滞和TTP阻滞。3组全麻方法相同。后均采用PCIA。于后6、12、18和24 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咳嗽、体位变动等)VAS评分;记录中舒芬太尼总用量、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补救镇痛率、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情况以及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PG组和TG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超声下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与G组比较,PG组和TG组中舒芬太尼总用量减少,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后6、12、18 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补救镇痛率降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PG组和TG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G组比较,PG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超声下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升高(P<0.05);PG组和TG组均未见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FP阻滞可为全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期镇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虽然镇痛效果与TTP阻滞相似,但因PIFP阻滞操作更简单,相对风险更小,因此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尹海玲葛亚力魏海燕苏中宏史宏伟施韬尹加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相关作者

高长青
作品数:504被引量:1,93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机器人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分流术 非体外循环
肖苍松
作品数:251被引量:1,00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机器人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吴扬
作品数:162被引量:65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机器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陈鑫
作品数:477被引量:1,226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心病
李伯君
作品数:180被引量:68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