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67篇“ 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肢体固定支架管理系统
- 本发明涉及肢体固定支架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肢体固定支架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块、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块、动态趋势分析模块以及运行监控模块。计算机视觉模块通过多种摄像头获取患者手臂的三维位置信息,并...
- 周盼盼
- 经桡动脉不同穿刺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不同穿刺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选择距离第一腕横纹桡侧1.5 cm处为穿刺点;B组选择距离第一腕横纹桡侧3.0 cm处为穿刺点;C组选择距离第一腕横纹桡侧4.5 cm处为穿刺点。观察三组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导丝置入成功率、动脉鞘管置管成功率及术口出血、术侧肢体疼痛、肿胀、皮肤损伤、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均高于A组(P <0.05)。B组和C组的导丝置入成功率均高于A组(P <0.05)。三组的动脉鞘管置管成功率均为100%。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A组在术口出血、术侧肢体疼痛、术侧肢体肿胀和桡动脉闭塞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和C组(P <0.05);而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距离第一腕横纹桡侧3.0 cm和4.5 cm处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导丝置入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谢立新李桂娇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经桡动脉穿刺穿刺点
- 桡动脉止血器在经肱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分析桡动脉止血器在经肱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接受经肱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止血方式将其分为桡动脉止血器组(170例)和常规压迫组(100例),比较两组间穿刺点周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特征。结果经肱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共270例,共出现18例并发症,其中穿刺点周围出血17例(16例为轻微出血,1例为严重出血),一过性正中神经损伤1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7%,穿刺点周围出血发生率为6.3%。桡动脉止血器组出血发生率为5.9%,常规压迫组为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女性为穿刺点周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57,95%CI 1.40~14.96,P=0.012)。随着技术积累,经肱动脉入路及桡动脉止血器的应用逐年增加(均P<0.010)。结论桡动脉止血器在经肱动脉冠状动脉介入中可有效止血,具备较好安全性,其简便性和有效性为经肱动脉入路止血提供了新的处理策略。
- 王宁程冠良王亮杨泉张文超
- 关键词:肱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止血器
- 间歇适应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间歇适应性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0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间歇适应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间歇适应性训练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可促进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康复效果。
- 丁乙倩张倩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康复护理生活质量心功能
- 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4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0)。护理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杨雪王宁宁
- 关键词:冠心病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综合护理
- 静默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睡眠障碍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评价静默疗法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住入院接受PCI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静默疗法。两组患者干预周期均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PSQ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静默疗法应用于PCI术患者中,能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及改善睡眠质量,建议护理人员积极推广应用。
- 陈春波李燕江陈晓婷李小霞
- 关键词:静默疗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理应激反应
- 心脏康复护理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收治的9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8例。康复组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结果康复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均较护理前得到改善,且护理后康复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曹娜田芸芸习江周娟辛键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比伐芦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的干预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比伐芦定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选取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CI的60名ACS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接受肝素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注射用比伐芦定。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活化凝血时长及术后7 d的出血状况。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24 h的凝血参数、肌钙蛋白T(cTnT)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分析两组在术前及术后两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房直径(LAD)的变化。评估两组在一年随访期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给药后5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停药后2 h所测得的活化凝血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前及停药后30 min,两组的活化凝血时间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的比率较对照组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高于术前,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cTnT及IMA水平则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 h的对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的APTT、TT、P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IB、cTnT及IMA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个月,参与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心脏左心室射血功能均显著提升,同时,LVEDD、LVEDV、LAD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两个月,观察组患者的LVEF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而LVEDD、LVEDV、LAD则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期一年的跟踪观察中,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寇广亚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静脉注射肝素射血分数
- 急诊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分析急诊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临床路径干预(n=54),观察组为标准化急救干预流程(n=55),对比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救效率及支架植入时间(入院至植入、FMC至植入)均优于对照组(P<0.05)。诊疗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45%(3/55),显著低于对照组18.52%(10/54)(x2=4.427,P=0.035);99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无失访。心力衰竭发生率:观察组3.64%(2/55),对照组7.41%(含1例再发心肌梗死,共4/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Barthel评分显示,观察组平均(74.25±6.9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9.36±6.55)分(P<0.001)。结论 及时有效的急诊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 吴琼罗恩霞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桡动脉痉挛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观察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时发生严重桡动脉痉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后因桡动脉入路困难,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完成PCI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完成PCI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应用球囊辅助通过技术,指引导管均顺利通过桡动脉阻力段,到达主动脉窦底,完成PCI;除穿刺点少量渗血1例、穿刺前臂发生轻度瘀血2例外,余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点出血。18例患者均未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可较为有效地处理桡动脉痉挛患者行PCI困难的问题,帮助顺利完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避免患者再穿刺。
- 张征民郭蓉余刚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痉挛心肌梗死
相关作者
- 周玉杰

- 作品数:806被引量:4,423H指数:2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 韩雅玲

- 作品数:2,585被引量:6,874H指数:33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 吕树铮

- 作品数:517被引量:3,418H指数:2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 李志忠

- 作品数:288被引量:1,998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张京梅

- 作品数:160被引量:1,0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