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6篇“ 农林高校“的相关文章
- 农林高校设计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 2025年
- 我国农林高校的设计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导致设计学科与涉农专业的融合不足,难以有效满足乡村振兴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本文回顾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农林高校设计学科现状,并探讨人工智能为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农林高校现存问题,提出对应策略,以促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 塔拉魏汉夫
- 关键词:农林高校设计教育
- 农林高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思想教育耦合路径探究
- 2025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农林高校学科特点,探索劳动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间的耦合方式,构建农林高校“3+3+3”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思想教育的实施路径。即围绕精神引领、习惯养成、技能习得3个目标,把握家庭、学校、社会3个阵地,用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3类资源,打造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思想教育的工作路径。
- 王博馨曹姗张松
- 关键词:农林高校劳动教育专业思想教育
- 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高校科研育人探索与实践
- 2025年
- 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国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对教育赋予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科研育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农林院校科研育人的特殊性,可通过剖析有组织科研活动得到展现。实施科研育人,应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育人体系,促进科教融合,构建优良的科研育人环境,建立优秀导师团队,分类分阶段地进行科学指导。通过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高校科研育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将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蒋永褚娜范立维
- 关键词:科研教育农林高校研究生导师
- 农林高校网络思政数字化的伦理风险及其规避
- 2025年
-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思政教育领域,农林高校网络思政数字化在提升思政教育效能的同时,面临着主体性消解与价值理性冲突、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风险、伦理责任模糊与技术歧视等多重伦理挑战。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在技术赋能与伦理规制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加强顶层设计,确立“科技向善”原则;善用数字资本,优化数字化传播策略;强化人文关怀,实现与技术应用的平衡制约作为规避伦理风险的对策,以期为数字化时代农林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及弘农爱国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 宗高峰
- 关键词:农林高校网络思政伦理风险
- 农林高校开展生态美育教育教学的理据、实践及省思
- 2025年
- 生态美育源于当下现实的内在需求,这一需求就是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体现出的文化需要,生态美育也是适应新时代“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林高校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具有开展生态美育教育教学的天然优势。挖掘各环节中的生态美育资源,强化生态特色的美育实践体验,有助于激发大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自觉,推进美育育人与德育育人有效链接。
- 方彦蘅
- 关键词:生态美育农林高校教育教学
- 农林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践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 2025年
- 农林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农林人才的历史使命,校史文化是重要抓手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林高校校史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指出农林高校校史文化可以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协同发挥潜移默化的内隐育人和拓宽融合的外显育人功能。其次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分析指出可以依托校史物质文化,开拓育人环境;创新校史制度文化,构筑育人渠道;升华校史精神文化,根植育人导向,以保证其育人功能的实现。最后提出打造融合共进机制、挖掘校史文化资源、构筑育人合力来发挥农林高校育人功能。
- 张雯李晓安姜英衣莹韩艳君李启坤
- 关键词:农林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育人实践
- 地方农林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 2025年
-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质量直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地方农林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存在管理理念不新、课程目标不准、课程内容设计不深、课堂教学方法不多的问题。以浙江农林大学一流课程建设为例,从强化整体规划、重建课程体系,突显价值引领、重设课程目标,深挖思政元素、重组课程内容,瞄准“两性一度”、重构课程深度等四方面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探索多层次建设一流课程、多角度挖掘课程资源、全方位动员教师参与、多样化开展课程评价的实践路径。
- 张畅郭建忠吴鹏胡栋
- 关键词:课程建设农林高校
- 农林高校“乡村基建”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2025年
-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占据关键地位,迫切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文章提出在农林高校设立“乡村基建”微专业的构想,并通过对乡村居民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乡村各类土建工程的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学生能力培养,重组了“乡村基建”微专业人才知识体系,并推进专业深度融合,制定了“乡村基建”微专项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农林高校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设置“乡村基建”微专业,是培养乡村基建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我国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 张巍任绍杰刘逸辉韦未
- 关键词:社会需求
- 新时代农林高校耕读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25年
- 在新时代背景下“耕读教育”模式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展现出了巨大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它不仅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以及国民素养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针对耕读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深入剖析耕读文化育人困境,构建“耕读教育”合力系统,具体展示农林高校耕读教育的实施路径。
- 廖恒鑫田亮张瑞程静
-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育模式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高校“乡村基建”微专业构建研究
- 2025年
-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乡村基建发展的主要障碍。为应对这一挑战,该文提出建立“乡村基建”微专业的构想,旨在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微专业课程围绕市场需求,整合土木、水利、建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考评机制,该文探索微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持,推动乡村基建的长远发展。
- 张巍王克俭韦未
- 关键词: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相关作者
- 王晓娟

- 作品数:46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就业 毕业生 农林高校 学风建设 大学生
- 王运

- 作品数:73被引量:4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柴油 教学改革 农林高校 无机及分析化学 魔芋
- 李锐

- 作品数:18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毕业生 农林高校 就业 大学生 就业困难
- 夏夏

- 作品数:44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音乐美育 农林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 高校 大学生
- 赵忠

- 作品数:280被引量:2,514H指数:2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刺槐 黄土高原 山杏 大扁杏 四倍体刺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