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1篇“ 农地制度创新“的相关文章
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小农户视角被引量:3
2024年
在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相对于工程管理问题,农地制度创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尚未被充分重视。已有关于农地制度的研究主要关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关系,而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地制度改革的关系研究不足。在广大中西部村庄,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经营的主体,需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小农户的视角出发,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制度创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块整合问题,要避免工程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农田耕作的不便;二是土地经营权配置问题,要避免大户导向的项目建设造成小农户被制度性排斥。基于田野调查,克服两种困境的办法是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整合地块,形成按户连片经营,不仅能充分释放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效应,而且有利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王海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农地制度创新小农户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制度创新路径研究
2024年
三权分置背景下,如何使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通过合理有效融合改善农业土地细碎化问题、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在我国农地资源与土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社区应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对策,通过“虚拟地块”改革进行农地制度路径创新创新利益分配及风险防控机制,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解决土地细碎化导致的土地不规模现象引发的系列问题。
王美琪
关键词:农村社区
农地制度创新“缓解撂荒”与“加剧非粮化”双向效应研究--以西南山区“三变”改革为例被引量:6
2023年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制度创新--“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对西南山区耕地撂荒与非粮化双向影响效应,为构建差别化的农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三变”改革具有“缓解撂荒”和“加剧非粮化”的双向效应,二者对耕地保护作用相反但基本持平,总体上不影响粮食安全。(2)“三变”改革对改革区“缓解撂荒”和“加剧非粮化”具有持续动态影响,并随着改革深入越来越显著。(3)“三变”改革主要借助土地流转集中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而发展现代农业、释放农业劳动力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种途径改变耕地利用状态。研究结论:鼓励农地制度创新盘活撂荒耕地,以有效保护耕地。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措施应对耕地非粮化趋势,并在农业经营实践中通过科学政策评估有效确定耕地撂荒和非粮化的最优均衡点。
韩德军闫照宋洋
关键词:撂荒非粮化农地制度创新双重差分模型
农村空心化、代际断裂与农地制度创新——基于S县G镇农地制度创新实践的考察
2022年
农村空心化伴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经营的代际传承成为当前乡村产业兴旺面临的重要问题。农地三权分置实现了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方式化解代际断裂困境。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土地碎片化、流转成本高昂等困境,进而掣肘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作用发挥,亟须进行农地制度创新。基于S县G镇实地调研发现“意见筛选机制”“用途划片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有机组合极大盘活了农地资源,形成集中连片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村产业兴旺奠定了基础。提出尊重主体差异性、建设集中型农地流转市场以及组建农地流转中介机构等实践路径。
张伟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农地制度创新
“三权分置”下农业经营的实践形态与农地制度创新被引量:26
2021年
"三权分置"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为提升农业经营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农业经营的实践形态显示,土地经营权的设立并未提升资本化耕种的农业经营收益,也难以提升村集体范围内农地产权正式转移的水平。农业经营体制在"统"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的产权制度方案,阻碍了农地产权设置在"分"的层面发挥出高效的制度效能。切实回应农地利用中实际耕者的地权诉求,解决农地细碎化、村集体内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过高、土地经营权配置不充分、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的社会纠纷等问题,需要围绕农地高效利用,在"三权分置"下充分发挥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管理权能,以集体土地所有权统合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
印子
关键词:农业经营土地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
非农转移政策是推动农地制度创新的源动力——基于满意度分析
2019年
采用江西省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非农转移政策评价对农地制度创新满意度评价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非农转移政策评价通过两条路径正向影响农地制度创新满意度评价。两条路径分别为:非农转移政策评价→农村金融政策评价→农村环境现状评价→农地制度创新满意度评价;非农转移政策评价→农业补贴政策评价→农地产权制度评价→农地制度创新满意度评价。人口统计特征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
温保强
关键词:农地制度人口统计变量
适度规模经营视角下的农地制度创新——相关改革试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7
2018年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通过农地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开展农地互换、流转、入股和退出,有利于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改革试点最大的意义在于,在完善农村土地权能、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发展规模经营之间,找到了多样化的改革路径,提供了鲜活的改革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杨春华
关键词:农地制度创新适度规模经营
政府引导农地制度创新的法制回应——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视角被引量:8
2016年
完善农地产权体系和建立适度规模经营体系是农地制度创新的根本目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期,农地制度创新离不开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引导农地制度创新应以完善农地产权法律制度为基础,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核心,促进承包经营权权能的发展,并建立与农民产权处分能力和市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调控能力。法律制度应约束政府引导行为的再公益化取向,使之回归市场环境下的法益平等保护。从行政干预到"议价组织者"角色再到维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对政府引导行为的基本要求。
秦小红
关键词:农地制度创新
农地制度创新:农户农地证券化——基于浙江省东阳市12个村镇的调研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相关数据,研究农户对农地证券化意愿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农户家庭小于40岁人数占比与农地证券化意愿正相关;(2)非农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例与农村土地金融化意愿负相关;(3)农户承包土地面积与农地证券化意愿正相关;(4)村镇干部和大农户的影响与农地证券化意愿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户和年轻一辈农地证券化的宣传力度;农户收入结构亟待调整,农户耕作能力需要集中提高;由村镇干部和大农户领导,其他农户农地入股的农地证券化是一农地制度创新之路。
胡振华卢怡康
关键词:农地制度农户意愿
中国城镇化战略中的农地制度创新被引量:3
2015年
当探讨土地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从经济视角仅仅考虑土地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的收益最大化。在中国每天自然村落减少约80个的激进的现代化大潮中,能保住一个村落也是为历史做出了贡献。最早提出生态社会概念的美国学者柯布一道格拉斯曾多次对我说:'世界的希望在中国,因为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还保留了乡村。'保住与自然物种多样性直接结合因而内生具有社会经济多样化的村庄,中国复兴生态文明对于世界而言才算有希望。
温铁军
关键词:社会生态村落农地

相关作者

张红宇
作品数:361被引量:3,416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研究主题:现代农业 农业 农民收入 农业发展 农业经营主体
马才学
作品数:81被引量:37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武汉城市圈 新农村建设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资源管理
战冬梅
作品数:8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地制度创新 农地制度 国美电器 家族企业治理
邱章泉
作品数:27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厅
研究主题:福建农垦 畜牧业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WTO框架 农地制度创新
韩冰华
作品数:39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农地 农地资源 武汉城市圈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