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8篇“ 农业普查“的相关文章
产业组织模式对规模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进程中,推动规模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认证有助于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和践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本文基于中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的3175户规模农户数据,采用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KHB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组织模式对规模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对规模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别使规模农户参与质量认证的概率提高7.1%和8.8%;横向合作和纵向协作等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不同类别的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横向合作模式对有机食品认证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产业组织模式主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推动安全生产和拓宽销售渠道影响规模农户的质量认证行为,其中推动安全生产发挥的作用最大。从农户禀赋来看,对于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土地经营面积为75亩以下的规模农户,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规模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从完善契约治理、增进认证效益等方面强化产业组织模式的质量安全效应,支持产业组织根据成员状况开展差异化服务。
陈景帅韩青杨汭华
关键词:产业组织模式农产品质量认证
农户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关系的再探究——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规模农户的证据被引量:17
2024年
本文采用含有大小农户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规模农户数据,探究了农户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的关系,讨论了技术采用和要素选择对农户规模—生产率关系变化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水稻单产与播种面积呈差异幅度较小的显著反向关系,小麦和玉米单产与播种面积呈拐点分别为10亩和15亩的显著倒U型关系;50亩以内的农户生产率整体上稍高于50亩以上的农户生产率。研究发现,农户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相应采取了机械替代人力的技术选择,虽然未强化小麦的倒U型关系,但明显强化了玉米的倒U型关系、减弱了水稻的反向关系。中国农户的规模—生产率关系已经走向或正在走向倒U型关系,过大或过小的土地经营规模都不利于生产率的提升。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稻单产与播种面积关系将会呈现为倒U型关系,小麦和玉米单产与播种面积关系将会表现为拐点进一步前移的倒U型关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战略,既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也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郑志浩高杨霍学喜
关键词:土地生产率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分类数量结构和基本特征分析--基于第三次农业普查55125个行政村抽样数据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行政村普查10%抽样55125个村庄的样本数据,依据全国及地方层面的村庄规划要求,使用因子分析和多维指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村庄划分为四大类,分别考察了各类村庄的数量结构和基本特征。研究发现:集聚提升类村庄数量最多,占比在35%~45%,城郊融合类村庄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占比在20%~30%,搬迁撤并类村庄占比在15%左右;分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各类村庄的数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增加村庄类别数量后发现,村庄类别数量越大,越有利于突出村庄特色。
翟世贤温啸宇彭超
关键词:聚类分析
信息通信技术能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来自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证据被引量:5
2023年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获取信息、分享和利用资源的重要媒介,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最新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村级数据,采用内生扩展回归模型、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ICT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讨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在2851个样本村中使用ICT的农户比例在50%及以上的村共有1503个,占总样本村的52.72%,平均产业结构水平为6.53,ICT使用比例较高的村的产业结构水平也较高。在未达到现有资源禀赋约束下的最优产业结构水平时,ICT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超过这一水平后,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不再具有正向作用,二者之间呈较为稳定的“倒U型”关系。ICT对产业结构水平位于中间和中间偏上的农村地区,有明显的“扶优做强”特性。据此,建议加紧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引导支持农村居民借助ICT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开拓农村产业的新发展模式,利用ICT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同时瞄准不同等级产业结构水平的地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韩国莹刘同山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产业发展
福建省农户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
当前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城乡发展差异,导致目前农村居民的平均生活质量低于城市居民,因此农户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可见,对农户生活质量水...
俞维防
关键词:实证研究
农业人口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对乡村振兴的政策启示——基于安徽省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利用2006—2016年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人口结构变动特征及其面临的突出困境。研究表明,从数量结构来看,安徽作为农业人口大省的属性没有根本性改变,农业人口分布显示出“北密南稀”;从性别结构来看,农村妇女非农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脱离农业进入非农部门,农业女性化现象并不明显;从年龄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正在加深,农村人口老化与农业人口老化问题并存;从素质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升极为缓慢,整体处于小学和初中水平;从流动结构来看,农业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劳动力吸纳效应将持续发挥。鉴于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一要树立农业劳动力安全观,积极应对农业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二要加速启动农民职业化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要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经营方式,提高土地集中率、提高机械化水平;四要加大农业社会化和农村数字化建设,让更多主体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蔡弘杨文娟
粮农统计国际合作项目对中国农业普查影响深远--访中国粮食及农业统计中心原副主任徐志全
2022年
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在我国农业普查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国统计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件大事。国家统计局在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定期普查与经常性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和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对后来我国的农业普查工作产生了持续影响。
本刊记者
关键词:农业普查统计调查体系抽样调查
农业普查与我国农村统计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2年
随着我国农业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视作用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现阶段农业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农村统计改革工作中存在问题不断暴露,为了确保统计工作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助力,需要如何使农村统计工作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农业普查成效加大研究力度,进而为国家经济发展起到有效保障作用。本文就现阶段农村统计现状和统计体系特征,以及农业普查及农村统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改革基本原则和思路,对农村统计体系优化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马吉华
关键词:农业普查报表制度
网络营销提升了乡村旅游经营效益吗?——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证据被引量:14
2022年
本文利用2017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网络营销对乡村旅游经营效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网络营销对不同分位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差别化效益提升效应。研究发现:利用网络对外推介或开展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可以显著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效益,且具有很好的稳健性;网络营销的效益提升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游客人均消费而非接待人次实现的;对于低分位点即经营状况相对较差的乡村旅游经营者,网络营销的效益提升作用较大,因而网络营销具有经营效益“拉平效应”。政府应当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引导支持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网络营销,并对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实施网络营销技术培训。
张京京刘同山钟真
关键词:网络营销乡村旅游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问题研究——基于南通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关数据被引量:1
2022年
当前,村集体通过盘活资产、开发资源、利用外力、凭借能人等举措扩大收入来源,但是受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存在差异性。同时,村集体经济一般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点”,集体经济发展相当被动。对此,以江苏南通市为例,结合南通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关数据,提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径。
倪羌莉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

相关作者

杨栩
作品数:29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市统计局
研究主题:副局长 全国经济普查 经济普查 常务副市长 国务院
单文豪
作品数:32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农村经济》编辑部
研究主题:农村 乡镇企业 农村经济 技术进步 农业普查
杨汭华
作品数:54被引量:48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业保险 农户 农业 农作物保险 农作物
余加丽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GIS 空间可视化 农业普查 地理信息系统
张文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市统计局
研究主题:GIS 空间可视化 农业普查 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