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1篇“ 内观疗法“的相关文章
- 内观疗法
- 内观疗法在中国已有近15年历史,不断发展和扩大中,但尚无有专门著作介绍。曾开过有关国内大会、国际大会(上海,天水)2次,举办过讲习班8次,有散在资料。 本书系统性、全面介绍,较为广泛与深入介绍。
- 王祖承
- 关键词:精神疗法
- 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伴有躯体症状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研究
- 滕艳娜
- 内观疗法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H)合并抑郁患者采用内观疗法联合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重庆临江门医院收治的SCH合并抑郁患者共计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给予内观疗法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精神状况、抑郁程度及社会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较对照组的75.61%(31/41)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贝克抑郁量表(BDI-Ⅱ)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个体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提高(P<0.05),社会适应能力评估量表(SAFE)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PSP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SAFE评分更低(P<0.05)。结论SCH合并抑郁患者采用内观疗法联合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抑郁程度及社会功能。
- 皮静吴亚男
- 关键词:内观疗法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 内观疗法:洞察自己,重塑生活被引量:1
- 2024年
- 内观疗法(NauKan Therapy)是一种源自日本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自我观察和内省,有助于个体提高自我认知、改善关系以及减轻心理压力,作为一般社会的自我启发和烦恼的解决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研修、学校教育、矫正教育和医疗心理领域。
- 钱铭
- 关键词:自我观察内观疗法心理治疗方法自我认知矫正教育
- 内观疗法——我们的内心如何变化?
- 2024年
- 一.内观疗法介绍,内观疗法是以改善关系、提高幸福指数为目的的东方心理训练方法。在相对严格的时间、环境及流程的设置下,在内观指导师的指导下,有主题地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与重要他人之间发生的事件,通过内观人际互动的三个主题——“对方为我做过什么”“我为对方做过什么”“我给对方添了什么麻烦”,引导人们观察自我内心、凝视内心、自我观照、自我启发、自我洞察,从而改变对原有关系的认识,感受到关系中的爱,进而改善关系,体验生活的美好。
- 钱铭
- 关键词:自我观照内观疗法心理训练方法人际互动内心
- 内观疗法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主观幸福感及自尊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主观幸福感及自尊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28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观组和对照组,各6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内观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观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评定,并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经过6周治疗,内观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1例和62例患者完成研究。内观组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内观组的GWB总分和各分量表评分、SES总分、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疗法能缓解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主观幸福感,提高其自尊水平。
- 陆如平彭红高慧罗岚张瑜潘令仪王祖承
- 关键词:内观疗法阴性症状主观幸福感自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基于积极反刍思维的内观疗法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反刍思维的内观疗法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NSS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积极反刍思维的内观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冲动情绪[Barratt冲动量表(BIS-11)]、自我伤害行为及社会功能[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结果两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及BIS-11、自我伤害行为筛选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SPI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积极反刍思维的内观疗法应用于NSSI青少年中,能减轻其焦虑、抑郁、冲动情绪,减少自我伤害行为,提高社会功能。
- 邓英莲
- 关键词:内观疗法
- 内观疗法配合常规方案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内观疗法配合常规方案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5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患儿8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舍曲林配合一般心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内观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干预后8周和12周时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S)、心理状态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宽容性评分[宽容性量表(To)]及生活质量[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8.538,P=0.003);干预后8周和12周时,2组Y-BOS评分、HAMD-24、HAMA-14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前一时点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1);干预后8周,观察组To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同时点对照组(P<0.01),对照组较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12周,2组To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前一时点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干预后8周和12周时,2组ISLQ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前一时点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1)。结论内观疗法配合常规方案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效果肯定,对患儿症状与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 李永娟完颜长旭李煜王宝红
- 关键词:内观疗法舍曲林心理状态
- 一例内观疗法结合叙事疗法提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幸福感的个案报告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探讨内观疗法结合叙事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际关系问题的疗效,以1例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为对象,进行为期三周的干预,共计11次内观疗法和7次叙事疗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宗氏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宗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出院后3个月的状态进行测评。11次内观疗法和7次叙事疗法干预后,患者GWB总评分从73分升至115分,SDS标准分从38分降至31分,SAS标准分持平为38分,SCL-90评分从103分降至91分;三个月后随访GWB、SCL-90、SDS、SAS评分分别为:112分、91分、41分、25分,测评分值与治疗后差别较小。内观结合叙事疗法让患者意识到过去生活中的问题所在,有助于改善患者人际关系、稳定情绪并提升幸福感。
- 朱慧娟周金静沈辉乔颖刘燕王祖承范青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内观疗法叙事疗法
- 内观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用内观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继续给予内观疗法干预,持续干预30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阳性量表、阴性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内观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精神症状,还有助于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 欧丽静王琴吴宇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内观疗法精神症状
相关作者
- 王祖承

- 作品数:411被引量:2,189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 抑郁症 精神科 抗精神病药
- 黄辛隐

- 作品数:84被引量:3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内观疗法 大学生 中学生 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
- 毛富强

- 作品数:154被引量:81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内观认知疗法 大学生 医学生 心理健康 精神卫生
- 陈俊

- 作品数:186被引量:1,09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双相障碍 抑郁症 难治性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 徐鹤定

- 作品数:68被引量:3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药物 酒依赖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