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篇“ 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相关文章
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2年
目的研究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LF)动态变化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60例,根据有无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75例,非心肌损伤组85例。检测受试者入组第1、3、7天时的血浆EDLF(EDLF 1st、EDLF 3rd、EDLF 7^(th))水平。记录90 d患者生存情况。Logistics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DLF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心肌损伤组相比,心肌损伤组脓毒症患者心肌酶水平更高,左室短轴缩短指数及室间隔振幅更小,异常室壁运动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损伤组入组第7天的EDLF水平低于非心肌损伤组(P=0.019)。Logistic回归显示,EDLF 7^(th)是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64,95%CI:0.934~0.994,P=0.021;OR=0.931,95%CI:0.871~0.995,P=0.03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EDLF 7^(th)水平<26.7 pmol/L是脓毒症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4.601,95%CI:1.030~20.563,P=0.046)。结论EDLF 7^(th)是脓毒症所致心肌损伤和不良预后的保护因子。心肌损伤后一周外源补充强心药物可能是提高脓毒症患者生存率的潜在治疗方法。
肖红丽谭志敏宫雨琳张苏丽孙雪莲王国兴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内源性洋地黄因子
内源性洋地黄因子与重症脓毒症时炎因子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LF)浓度的变化及在其发病机制中所起的可能作用。方法前瞻研究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心ICU及急诊ICU诊断为重症脓毒症的患者共43例为实验组,年龄、别、身高和体重匹配的健康人59例为对照组。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代表EDLF的测定,TNF-α、IL-1、IL-6、IL-10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EDLF水平,观察实验组患者EDLF与炎因子的关系以及重症脓毒症患者EDLF与EF的关系。结果实验组EDL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03)。实验组EDLF与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92,P=0.008),而与TNF-α、IL-1、IL-6及IL-10均无相关(P=0.544,0.168,0.427,0.303)。实验组EDLF和EF值呈负相关(r=-0.392,P=0.008)。结论重症脓毒症时EDLF循环水平升高,与血液中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无关。重症脓毒症时高EDLF可能与脓毒症的发生无关,而是心功能受损、容量负荷过重等因素导致的结果。
张海博丁宁谢苗荣
关键词:脓毒症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炎性因子
一种制备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将超滤技术及抗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可以专一地将内源性洋地黄因子从组织中分离出来,解决了长久以来由于其在组织内含量过低,并且相似分子量杂质过多,...
李相国马洁
文献传递
一种制备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将超滤技术及抗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可以专一地将内源性洋地黄因子从组织中分离出来,解决了长久以来由于其在组织内含量过低,并且相似分子量杂质过多,...
李相国马洁
Graves病患者血清中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变化
2002年
对32例Graves病患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浓度进行了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Graves病患者血清ED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率增快、FT_3升高的Graves组及未治疗的Graves病组,EDF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过治疗,心率和FT_3恢复正常的Graves病组与正常组比较,EDF无明显差别。Graves病合并甲亢心脏病组与无并发症Graves病组比较,EDF显著升高,P<0.05;Graves病合并周期麻痹组与无并发症Graves病组比较,EDF无明显差别。因此,积极治疗甲亢中和/或消除体内过多的EDF对改善甲亢心脏病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价值。
蔡玮薛元明曹伟
关键词:GRAVES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血浆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变化
2001年
覃有振陈国桢李运泉朱延力李格丽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原肺水肿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含量变化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心功能改变在高原肺水肿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六导生理记录仪、切面超声心动图仪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了高原肺水肿患者心脏结构、功能、血气及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含量,并同高原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结果:高原肺水肿患者发病时,外周血中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含量明显下降;肺水肿患者左室舒张末经明显缩小,右室舒张末经、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内径均明显增宽,射血分数、心搏量、心输出量下降。结论:高原肺水肿患者发病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
牟信兵肖德全肖琦廖国云
关键词:肺水肿内源性洋地黄因子
内源性洋地黄因子与原发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LF)在胰岛素抵抗(IR)的原发高血压(E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EH患者(EH组)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其血清EDLF,并与16例正常血压者(NT组)作对照。结果:EH组患者血清EDLF〔(154.40±46.87)ng/L〕显著高于NT组〔(122.29±24.06)ng/L,P<0.01〕;EH组空腹血浆胰岛素与体重、体重指数(BMI)、臀围及EDLF呈显著正相关(r值依次为0.52,0.35,0.45和0.41,P<0.0025、P<0.05、P<0.01和P<0.025)。结论:EH患者存在明显的IR和血清EDLF升高。
王志禄王志禄
关键词:高血压原发性胰岛素抵抗
高原心脏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水平及其意义
1997年
对19例慢高原心脏病(HACC)患者及29名长期移居高原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F)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HACC患者血清ED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并与PaO2呈正相关(r=0.674,P<0.01),与心功能指数P/L值呈负相关(r=-0.636,P<0.01)。表明慢低氧导致EDF分泌不足可能在HACC患者心功能降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李英悦薛增军罗登晨
关键词:洋地黄因子内源性心力衰竭充血性
肺心病患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变化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
1997年
李燕玉纪树国汤勇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因子

相关作者

廖国云
作品数:25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高原肺水肿 高原病 肺水肿 缺氧 疗效观察
李格丽
作品数:30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川崎病 AMPLATZER堵闭器
毛焕元
作品数:133被引量:562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去甲肾上腺素 冠心病患者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乔丽敏
作品数:23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激素 急性心肌梗死 AT1受体拮抗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胰岛素
陈远寿
作品数:104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
研究主题:生理学 硫化氢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生理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