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92篇“ 养老金替代率“的相关文章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2025年
基于2015—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与夏普利值分解法探究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养老金替代率存在逐年下行与区域差异扩大并存的动态演化趋势;(2)养老金替代率高、中、低值省份空间分布不均,中高值区域数量逐渐提升,低值区域数量减少;(3)养老金替代率区域差异总体波浪式上升趋势,但区域内差异呈增减分化特征;(4)养老金替代率区域间差异存在较大差距,东部—西部的区域差异最大,且呈小幅扩大趋势;西部—东北的区域差异最小,且呈小幅缩小趋势;(5)养老金替代率区域差异是区域内、区域间与超变密度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能力是导致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采用以下政策调控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区域差异: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引导人口合理流动。
仲光金
关键词:养老金替代率政府能力
财政补助、农民养老金替代率与经济增长
2024年
在一般均衡框架下采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部分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制,构建了一个三期叠代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经过参数模拟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出中社保比例与养老金替代率呈现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中社保比例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关系。得出如下政策建议:应辩证调整财政补贴筹资结构;村集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释放经济潜能;考虑适当增加公共教育支出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魏思予许建明
关键词:养老金替代率财政负担世代交叠模型
延迟退休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研究
2024年
退休政策是涉及国家民生体系的重大政策,对各方面产生着综合影响。如今我国人口的国情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老龄人口快速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等问题,延迟退休无疑是应对当前局面的有效策略。研究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有助于保障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实证分析,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测算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结论,根据测算结果的数据分析延迟退休对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彭玉清苏跃辉
关键词:延迟退休基本养老金养老金替代率
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研究--基于养老金替代率视角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我国一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金收入、参保人数以及待遇领取人数逐年增多,成为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主要制度之一。与此同时,...
吴晶晶
关键词:养老金替代率
延迟退休、个税递延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及政策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体系效用,并全面提升整体社会福利,将成为推动实现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保证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至关重要。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统账结合”的世代交叠模型,在考虑缴费不实的情况下,定量考察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和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探究两种政策的最优实施组合。结果显示:在一定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下,个税递延可抵扣比例和延迟退休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发生变动,两种政策也需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从两种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作用效果看,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均能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两种政策搭配实施能使养老金替代率达到目标水平,但是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金替代率和社会福利的提高程度要高于个税递延政策,且社会福利随延迟退休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此外,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路径不同,延迟退休政策能同时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和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进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个税递延政策只能通过提高商业养老金替代率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福利最大化水平下,预期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决定了两种政策组合实施的优先顺序。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60%和65%时,应优先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当养老金目标替代率达到70%,即达到不影响老年人退休生活水平的状态时,应搭配实施两种政策。因此,中国应该统筹实施延迟退休和个税递延政策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也能促进中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建设
于文广管国锋乔智
关键词: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替代率社会福利
延迟退休年龄背景下的适度最低缴费年限研究——基于基金可持续性与养老金替代率视角被引量:1
2024年
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灵活就业人员与私营企业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不再缴费的挑战,即“参而不缴”难题。本文基于基金可持续性与养老金替代率视角,运用精算模型模拟适度最低缴费年限。研究发现:提高最低缴费年限能增加养老金替代率,但会扩大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赤字;在不延迟退休年龄的情况下,兼顾基金可持续性和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21~22年;延迟退休年龄能减少未来基金累计赤字并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当女性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26~27年,当男女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适度最低缴费年限为30~31年。上述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因此,本研究建议最低缴费年限在现行15年的基础上延长5年,并根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再逐步延长5~10年,实施25~30年的最低缴费年限政策,以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并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曾益叶琪茂
关键词: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延迟退休年龄
我国个人养老金替代率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老年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2021年我国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这意味着中国将步入重度...
吉彩红王世豪
关键词:个人养老金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如何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被引量:3
2023年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养老金支付的可持续性,养老金替代率需要适应人口结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收入水平不同的人群养老金替代率应该不同。对于高收入人群,应适当降低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对于低收入群体,应提高统筹账户养老保险替代率,这有助于缩小两个群体养老金领取水平的差异。当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变化到一定程度或超过临界阈值时,要实行减缓养老金收支水平波动的调节机制,既兼顾经济增长、代际公平又关注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张苏朱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替代率
人口结构、利政策与养老金替代率被引量:6
2023年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养老代际公平的核心参数之一。通过构建内生个人养老金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不同人口结构下利变动对中国多支柱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转变会令中国总和养老金替代率趋于下行,实际利走低将导致第三支柱替代率进一步下跌,二者叠加将使得总和养老金替代率与社会平均收入的增长背道而驰。政策干预下,延迟退休有望延缓总和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并扩大降息的政策空间,但非长久之策;提高第三支柱参与可减轻人口老龄化对总和养老金替代率的负向压力,但增强了替代率的利敏感性。因此,政府应尽快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提高第三支柱参与,同时审慎评估降息对代际公平的外溢性负效应。
周延邵烨铭
关键词:养老金替代率人口结构低利率个人养老金
养老金缴费、财政补贴和养老金替代率被引量:3
2023年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环境背景下,如何保证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维持已有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成为各方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构建含有财政支出结构的三期跨期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引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中间影响渠道,探讨养老金缴费、财政补贴养老金以及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当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一定时,降低养老金缴费会促进经济增长,养老金缴费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为倒“U”型;提高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不利于经济增长,财政补贴养老金比例与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为倒“U”型。当维持养老金缴费水平不变时,财政生产性内部支出结构比与经济增长养老金替代率的关系均是倒“U”型。基于主要结论,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正确认识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树立多目标协同发展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理念;辩证看待财政补贴养老基金的政策效应,避免“一补就灵”的片面思维;精准把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影响效应,做到养老金降费与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相配合,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两大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曹信邦李远忠
关键词:财政补贴经济增长养老金替代率

相关作者

柳清瑞
作品数:93被引量:949H指数:19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研究主题:养老金替代率 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 实证分析 提高退休年龄
周延
作品数:51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养老金替代率 博弈分析 费率厘定 农业巨灾
贾洪波
作品数:136被引量:726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保障 缴费率 流动人口 养老保险
李社环
作品数:26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研究主题:利率市场化 养老金替代率 基本养老保险 实证分析 保险业
郝勇
作品数:47被引量:28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研究主题:神经网络 养老服务 养老金替代率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