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24 篇“ 关节不稳定 “的相关文章
踝关节 不 稳定 与距骨骨软骨损伤载荷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 不 稳定 与距骨骨软骨损伤(OLT)载荷的生物力学相关性。方法:选择1名29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其右下肢,建立含有韧带、软骨的精细踝关节 有限元模型。构建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下胫腓联合及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比较各模型在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和外旋应力试验的胫距关节 面应力、距骨应力及距骨位移差异。结果:在抽屉试验中,随着向前牵引力(40、60、80、100、120、140、150 N)逐渐增加,各损伤模型的胫距关节 面应力、距骨应力及距骨位移均呈递增趋势。其中,下胫腓联合及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的胫距关节 面应力最大(32.6 MPa),而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的距骨应力最大(56.5 MPa)。距骨位移随牵引力增加而显著升高,在150 N牵引力下,下胫腓联合及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的距骨位移最大(4.88 mm)。在内翻应力试验中,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的胫距关节 面应力高值主要集中于关节 面后外侧及后内侧区域,而下胫腓联合及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的胫距关节 面应力高值则在关节 面的后内侧区域。各模型的距骨应力集中于距骨颈及距骨体区域。下胫腓联合及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的距骨位移最明显(8.46 mm)。在外旋应力试验中,各模型的胫距关节 面应力主要分布于后内、后外及前外侧区域。各模型的距骨应力集中于距骨颈及距骨体区域。下胫腓联合及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的距骨位移最大(12.50 mm)。结论:踝关节 不 稳定 ,特别是下胫腓联合和外侧副韧带损伤,会显著增加踝关节 负荷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从而增加OLT的风险。 夏煜博 郭英 罗文 申震 阮自良 田苗 王涛 董玮关键词: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距骨 生物力学 MRI检测的远端胫腓关节 积液与远端胫腓关节 不 稳定 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MRI检测的远端胫腓关节 积液(DTJE)与远端胫腓联合不 稳定 (D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评估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有踝扭伤病史并接受MRI检查的92例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踝关节 镜检查以确诊是否存在远端胫腓联合不 稳定 ,根据关节 镜结果,患者被分为两组,即DTSI组27例和非DTSI组65例。分析MRI测定的胫腓联合损伤、远端胫腓关节 积液定性指标和远端胫腓关节 积液定量指标在诊断远端胫腓联合不 稳定 中的准确性。结果多因素模型分析前下胫腓韧带(AITFL)和后下胫腓韧带(PITFL)诊断DTSI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TJE(P<0.001)诊断DTSI具有统计学意义。远端胫腓关节 积液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均可有效预测均可独立预测DTSI,且DTJE的定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DTJE与远端胫腓关节 不 稳定 显著相关,且DTJE高度超过8 mm时提示存在远端胫腓关节 不 稳定 。 应金龙 徐灿达 程雪菲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关节 镜下治疗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的护理与康复2024年 目的 探讨关节 镜下外侧韧带增强固定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的护理和康复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8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31例采用关节 镜下外侧韧带增强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措施。结果 31例患者均随访无脱落,于术后3、6、12个月返院复查随访,患者手术后患足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前次随访评分提高(均P<0.05)。患者术后3个月Zung焦虑评分和Zung抑郁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31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踝关节 不 稳定 复发、腓肠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 镜下外侧韧带增强固定修复术的方法治疗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患者,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康复指导,对恢复踝关节 稳定 性和灵活性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易红 刘瑞飘 陈惠荣关键词:关节镜 护理 康复 关节 镜下外侧韧带增强修补术对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的疗效分析2024年 目的 评价关节 镜下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缝线增强修补术对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 CLA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治疗的105例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0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31.17岁,均采用关节 镜下ATFL缝线增强修补术。通过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前抽屉试验和影像学评估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关节 镜下距腓前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2~30个月,平均随访(23.26±1.16)个月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 不 稳定 复发。患者AOFAS评分由术前(62.17±5.56)分升至术后(93.47±4.06)分、VAS评分由术前(4.17±1.02)分下降至术后(1.06±0.36)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踝关节 跖屈-内翻角度、踝关节 内翻应力(talar tilt value, TT)值和踝关节 前抽屉应力(anterior drawer value, AD)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 镜下距腓前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治疗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 良反应,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的优点,推荐临床使用。 黄铄凯 陶天奇 朱逸 王一舒 蒋逸秋关键词:关节镜 距腓前韧带 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膝关节 不 稳定 患者初次全膝关节 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垫片的疗效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膝关节 不 稳定 患者初次全膝关节 置换术(TKA)中应用髁限制垫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行初次TKA术中采用髁限制垫片治疗的中重度膝外翻畸形患者30例作为TKA+垫片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仅采用TKA治疗的中重度膝外翻畸形患者30例作为TK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血常规、膝关节 功能及关节 活动度恢复情况、股胫角的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发生率。结果:TKA+垫片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TKA组(P<0.05);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尿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72 h 3个时间点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KA+垫片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美国膝关节 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显著高于TKA组,术后6个月Feller髌骨评分高于TKA组(P均<0.05);TKA+垫片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膝关节 活动度优于TKA组、膝关节 股胫角小于TKA组(P均<0.05);TKA+垫片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与TKA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膝关节 不 稳定 患者初次TKA术中应用髁限制垫片有助于提升术后膝关节 功能恢复水平、改善膝关节 的活动水平。 李慧佳 陈涵 管骏锋 梁杰 方雨欣 李文波关键词:膝外翻 畸形 膝关节不稳 膝关节功能 关节 镜下韧带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的临床观察2024年 目的:分析关节 镜下行Brostom-Gould修复术治疗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并行关节 镜下踝关节 韧带Brostrom-Gould修复术患者26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收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的随访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足踝矫形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和足评分和简易36健康调查(Short-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踝关节 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踝关节 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SF-36(物理功能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踝关节 不 稳患者行关节 镜下Brostrom-Gould修复术的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并且有住院周期短、减轻患者创伤等优势。 豆晓杰 翁伟 闵继康关键词:关节镜 简化太极拳干预对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者康复效果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为期12周的简化太极拳训练对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者康复效果及神经肌肉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CAI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为期12周的简化太极拳训练(实验组)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主观不 稳定 感觉、踝关节 肌力、本体感觉及动态姿势稳定 性进行评估测试。结果:12周干预后,实验组的坎伯兰踝关节 不 稳量表(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评分,改良星形偏移平衡测试(the modified 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m SEBT)后内向和后外向的最大伸展距离,以及踝关节 跖屈、内翻和外翻时的峰值力矩均显著增加(P<0.05);踝关节 跖屈及内翻时的被动运动本体感觉阈值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实验组CAIT评分、mSEBT中的后内向和后外向的最大伸展距离,以及踝关节 跖屈、内翻及外翻时的峰值力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 跖屈被动运动本体感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周的简化太极拳训练可以改善CAI者的临床主观不 稳定 感,可能与踝关节 肌力、本体感觉和动态姿势稳定 性功能改善有关。建议将简化太极拳训练作为CAI者康复方法之一。 许国才 汤惠如 范志龙 王疆娜 张翠 聂祥坤关键词:太极拳 本体感觉 肌肉力量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伴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合并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61例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服用抗抑郁药,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状态、术后疼痛状况、康复效果及足踝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对照组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踝关节 肿胀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孙艳红 张燕 张卫红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 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 不 稳定 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 (DRUJ)不 稳定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的24例DRUJ不 稳定 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随访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腕关节 VAS评分及功能指标。结果随访12~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38±2.76)个月。术前腕关节 VAS评分为4~8(6.13±1.08)分,末次随访时为1~3(1.25±0.53)分,较术前改善(P<0.001);术前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为95°~145°(120.83±14.35)°,末次随访时为145°~180°(175.21±6.51)°,较术前增大(P<0.001);术前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为34~98(78.58±19.22)分,末次随访时为10~34(21.46±6.30)分,较术前下降(P<0.001)。术后1例患者前臂旋前受限,1例存在DRUJ不 稳定 ,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同种异体肌腱所致的排斥反应或感染,以及操作所致的重要神经和血管损伤。结论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DRUJ不 稳定 治疗方式。 刘永刚 吴优关键词:骨间膜 下尺桡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前掌侧楔形鞋垫对慢性踝关节 不 稳定 的康复干预设计——基于足横弓生理特性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前掌侧楔形鞋垫对于功能性踝关节 不 稳定 患者的跑步康复训练的应用性。据统计多达40%的人口经历过踝关节 扭伤,包括复发性扭伤和频繁发作,伴有持久症状,如疼痛、肿胀、运动受限、虚弱等功能缺陷,这些都可... 于曜菖 蔡嘉潮 顾耀东关键词:踝关节不稳定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康复
相关作者
王予彬 作品数:267 被引量:1,393 H指数:2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半月板损伤 肩关节 半月板 康复 冯华 作品数:214 被引量:1,242 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 复发性髌骨脱位 张辉 作品数:1,201 被引量:5,642 H指数:32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直流微电网 关节镜检查 倪斌 作品数:452 被引量:3,034 H指数:2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寰椎 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病 徐荣明 作品数:958 被引量:3,098 H指数:2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颈椎 骨折固定术 下颈椎 椎弓根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