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 篇“ 共用注射器 “的相关文章
HIV阳性吸毒人群共用 注射器 吸毒传播HIV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HIV阳性吸毒人员通过共用 注射器 吸毒传播HIV的风险及相关因素。方法以长沙市传染病医院和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为研究现场,对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期间前来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及治疗服务的503例HIV阳性注射 吸毒人员(HIV—positive injecting drug users,IDUs—HIV+)进行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感染及共用 注射器 吸毒情况等。该503例IDUs—HIV+提供了与其共用 注射器 吸毒史超过1个月的2460名吸毒人员的名单及联系方式,开展溯源调查,了解其吸毒及HIV感染有关情况。503例IDUs—HIV+中有420例联系到了至少1名吸毒人员与其共用 注射器 吸毒,该420例IDUs—HIV+为研究的传染源。其中,HIV阴性的234例为对照组,HIV阳性的186例为病例组。在2460名吸毒人员中联系到了1220名,作为研究的易感者,根据易感者HIV感染情况计算传染率。根据420例IDUs—HIV+传染源是否造成易感者感染HIV,采用病例一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传染源传播HIV的相关因素。结果420例传染源吸毒时间为(4.5±1.2)年。1220名易感者吸毒时间为(1.1±0.5)年。1220名易感者中有238例HIV阳性,传染率为0.57。病例.对照分析传染源传播HIV的相关因素发现,病例组男性占87.1%(162/186),高于对照组的77.8%(182/234)。病例组知晓感染后获得支持服务者占51.1%(95/186),低于对照组的79.5%(1861234)。病例组每次都共用 注射器 吸毒者占47.8%(89/186),高于对照组的36.8%(86/234)。病例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1.0%(39/186),低于对照组的64.5%(151/234)。病例组密切接触超过106d者占60.2%fl12/1861,高于对照组的31.6%(74/234)。病例组感染HIV后继续用原来的方式吸毒者占50.5%(94/186),高于对照组的16.7%(39/234)(P值均〈0� 鲍宇刚 张艳辉 梁颖 陈梦施 孙江平 谭红专关键词:HIV 吸毒人群 疾病易感性 353名海洛因依赖者再次共用 注射器 具的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经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后再次共用 注射器 具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所强制隔离戒毒的再次共用 注射器 的353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问卷调查.结... 磨力耿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 注射器具 戒毒者共用 注射器 的危险因素及心理原因探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戒毒者共用 注射器 的行为发生情况、相关认知与态度,探讨共用 注射器 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戒毒者进行艾滋病预防的心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年6月在武汉市某强制戒毒机构,随机抽取209名戒毒者进行匿名自我填表式问卷调查。结果吸毒史超过6年者,共用 注射器 率为55.4%;认为共用 注射器 没有关系的,共用 率高达85.3%。女性吸毒者共用 注射器 的危险性是男性的3.2倍。调查表明,共用 注射器 的心理原因是:心瘾发作来不及消毒占41.6%,认为共用 一、两次没关系占23.5%,对同伴信任占21.7%,姐妹、哥们义气不好拒绝占16.9%,认为与固定的一、两个人共用 注射器 比较安全占16.9%。结论对有共用 注射器 倾向的危险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心理干预作为重要干预手段。 谌丁艳 高羿 何武龙 吴淑华 龙云 王增珍关键词:戒毒者 共用注射器 心理原因 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首次共用 注射器 吸毒调查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首次共用 器具注射 毒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4年9~10月,应用结构式问卷调查乌鲁木齐市吸毒者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吸毒、注射 吸毒和首次共用 注射器 具时间。结果 509名吸毒者中,59.5%(303/509)曾经共用 器具注射 毒品。从首次吸毒到首次共用 器具注射 毒品的发生率为8.8/100人年(95%CI=7.819~9.81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吸毒年份(HR=1,654,95%CI=1.284~2,132)与共用 器具注射 吸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首次注射 吸毒到首次共用 器具注射 毒品的发生率为18.4/100人年(95%CI=16.279~20.42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HR=1.448,95%CI=1.129~1.858)与共用 器具注射 吸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共用 器具注射 毒品发生率高.可能是当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王君 马军 米娜瓦尔.艾拜 郝春 买吾拉尼.买买提依明 陈阳贵 王云霞 关永生 阮玉华关键词:吸毒 注射吸毒 共用注射器具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静脉吸毒方式与HIV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吸毒人群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静脉吸毒方式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5月至7月,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近3个月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静脉吸毒方式、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在调查的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为15.1%(68/451),其中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17.8%(66/37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民族(OR为2.40;95%CI为1.39~4.13)、近3个月共用 针头和注射器 (OR为2.02;95%CI为1.12~3.63)、近3个月共用 洗针头或注射器 用水(OR,4.00;95%;CI,1.28~12.54)与HI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静脉吸毒行为以及高危性行为普遍,应加强对此类行为的干预。 陈曦 谢联智 阮玉华 梁姝 杨正宁 张莉 曹晓蕴 尹潞 王君 陈康林 张灵麟 秦光明 汪宁 邵一鸣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静脉吸毒 性行为 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初次共用 注射器 具吸毒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初次共用 注射器 具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4年5-7月,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员,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初次吸烟、饮酒和吸毒相关行为特征情况。结果: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员中,82·04%(370/451)在调查前注射 毒品;50·33%(227/451)曾经共用 过注射器 具。从初次吸毒到初次共用 注射器 具静脉注射 毒品的发生率为9·69/1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初次共用 注射器 具的发生相关的变量为男性(危险率比值为1·80;95%可信区间为1·11-2·91)、初中以下文化(危险率比值为1·48;95%可信区间为1·14-1·94)和15a以前开始吸烟(危险率比值为1·40;95%可信区间为1·06-1·84)。从初次静脉注射 毒品到初次共用 注射器 具注射 毒品的发生率为34·12/1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初次共用 注射器 具发生相关的变量为男性(危险率比值为1·92;95%可信区间为1·20-3·06)和初中以下文化(危险率比值为1·31;95%可信区间为1·00-1·71)。结论:西昌市吸毒人群中男性、文化程度低和吸烟年龄早是其初次共用 注射器 具发生的影响因素。 陈曦 朱国平 阮玉华 尹潞 卿烈静 冯成玉 王君 郝春 张莉 刘石柱 秦光明 陈康林 汪宁 邵一鸣关键词:吸毒人群 注射毒品 共用注射器具 COX比例风险模型 社区艾滋病防治项目对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吸毒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社区艾滋病防治项目对吸毒人群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吸毒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于2004年5月至6月在四川省西昌市调查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戒毒、参加艾滋病防治项目、吸毒方式以及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行为情况等。结果在近3个月27·0%(122/451)的吸毒者与他人有过共用 注射器 具静脉吸毒行为,其中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的分别为26·8%(121/451)和22·4%(101/45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与近3个月直接共用 注射器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是:性别、过去参加过艾滋病防治项目、近3个月静脉注射 吸毒频率、近3个月海洛因混合其他毒品使用频率;与近3个月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是:静脉吸毒年限、过去参加过艾滋病防治项目、近3个月静脉注射 吸毒频率、近3个月海洛因混合其他毒品使用频率。结论社区艾滋病防治项目对减少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行为有一定的作用。 王云霞 陈康林 阮玉华 宋本莉 尹潞 张莉 刘石柱 秦光明 张灵麟 汪宁 邵一鸣关键词:吸毒人群 HIV 吸毒人员共用 注射器 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 的危险因素,为有关部门控制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对96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筛选出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 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会是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有过性交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由注射 吸毒转为口吸可以预防艾滋病、静脉注射 毒品时间。结论:吸毒人员使用别人用过注射器 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吸毒时间和艾滋病知识。加强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减少吸毒人员的艾滋病感染率。 罗家洪 陈良 李晓梅 喻箴 何利平 毛勇关键词:吸毒人员 共用注射器 LOGISTIC分析 四川凉山地区吸毒人群共用 注射器 具调查 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了解四州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共用 注射器 具发生率的情况.方法于2002年11月以社区招募方式调查该地区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吸毒、首次注射 吸毒和首次共用 注射器 具时间.结果共调查382名吸毒人员,其中99.5%(380人)的人员曾经注射 吸毒,64.7%(247人)的人员曾经共用 过注射器 具.从首次吸毒到共用 注射器 具的发生率为13.5/100人年(95%CI=1.8~15.2),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危险比(HR):民族(HR=1.751,95%CI=1.342~2.286)和首次吸毒时年龄(HR=1.434,95%CI=1.050~1.958)与共用 注射器 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首次注射 吸毒到共用 注射器 具的发生率为36.8/100人年(95%CI=32.2~41.4),民族(HR=1.891,95%CI=1.455~2.458)和首次注射 吸毒时年龄(HR=1.505,95%CI=1.055~2.146)与共用 注射器 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针对不同民族和年龄的吸毒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何益新 王云霞 马泽恩 阮玉华 刘石柱 周枫 张莉 陈康林 尹潞 秦光明 邵一鸣关键词:吸毒 静脉吸毒 共用注射器具 艾滋病病毒 静脉吸毒人群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行为特征调查 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静脉吸毒人群直接和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吸毒的行为学特征。方法 通过访谈和填写调查表 ,对 379名静脉吸毒人员的社会人口学情况、近 3个月内静脉吸毒共用 注射器 具吸毒方式、性行为等有关的行为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 近 3个月内 ,4 3.8% (16 6人 )的参加者与他人共用 过注射器 具 (直接或间接共用 ) ;4 1.2 % (15 6人 )的参加者与他人有过直接共用 注射器 具行为 ;33.3% (12 6人 )的参加者与他人有过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行为。直接共用 注射器 具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 ,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变量是汉族。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 ,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较低的文化程度和住自己的房子或租房。近 6个月有新性伴的为 115人 (30 .3% ) ,近 1个月与非主要性伴进行异性性交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 14 .6 % (13/ 89)。结论 静脉吸毒人群中间接共用 注射器 具静脉吸毒行为、高危性行为普遍 ,在进行健康教育时 。 王云霞 杨正宁 秦光明 卿烈静 刘石柱 周枫 何益新 陈康林 阮玉华 邵一鸣关键词:共用注射器具 静脉吸毒人群 LOGISTIC回归模型 健康教育
相关作者
阮玉华 作品数:334 被引量:2,147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病毒 HIV 抗病毒治疗 静脉吸毒人群 艾滋病 陈康林 作品数:65 被引量:539 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昌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站 研究主题:静脉吸毒人群 静脉吸毒 HIV 共用注射器具 吸毒人群 秦光明 作品数:124 被引量:1,019 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静脉吸毒人群 HIV 静脉吸毒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汪宁 作品数:289 被引量:3,937 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HIV 流行病学 暗娼 尹潞 作品数:49 被引量:369 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静脉吸毒人群 静脉吸毒 吸毒人群 HIV 前瞻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