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0篇“ 公众理解科学“的相关文章
公众理解科学
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本书介绍了公众科学理解的状况,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一些建议针对包括皇家学会在内的科学共同体自身的,还有针对教育系统、大众传媒、工业界等。
(英)英国皇家学会著
生物安全事件治理中的危机沟通——基于公众理解科学的视角被引量:2
2024年
有别于地震、火灾等常规突发危机事件,生物安全事件的认知门槛高且后果外溢性强,致使公众危机认知呈现出认知主体的多元异质性、选择性心理、认知结果的涌现性及后续行为的群体无意识和非适应性等特点。同时,生物安全事件危机评估的不确定性、沟通内容的修辞困境以及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播生态的冲击也影响着危机沟通的有效性。危机沟通是一个非常规情境下的科学传播过程,其有效性取决于及时、主动的沟通理念,以受众为中心的全过程沟通模式,基于“广谱性”知识的信息编码原则及多主体协同的沟通机制。
张涛
关键词:社会治理危机沟通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博物馆如何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以公众理解进化论为例
科学哲学最近二三十年出现了新的研究分支,在整合科学知识的认知与社会维度来回答“什么是科学”的同时,对科学素质的内涵和公众理解真实的科学实践的本质为何重要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探索。科学素质作为一个开放的定义,持续吸引着科学哲...
吴韫琦
关键词:科学实践哲学科学博物馆公众理解科学进化论
公众理解科学中的“缺失模型”分析 ——以美国公众理解气候变化为例
“缺失模型”(deficit model)是公众理解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假设,它认为知识是影响态度的重要因素,公众科学知识上的缺失影响着他们对科学理解和态度。近些年来,“缺失模型”受到了来自科学传播、科学教育、心理学等领...
王楠
关键词:公众理解科学气候变化科学知识
公众考古与公众理解科学——以盗墓小说的普及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盗墓小说的流行,以及这种流行所带来的关于伪考古知识的"普及",使一部分公众对考古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妨碍了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对此,尽管考古学界进行了澄清,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公众考古"与"公众理解科学"这两个具有某种相似性领域的分析,以及对各自领域的"伪知识"进行比较,寻找公众考古可能从公众理解科学发展过程中借鉴的经验,可以推动中国公众考古的发展,推动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吴因章梅芳刘兵
关键词:公众理解科学
公众理解科学:中国核电建设公众接受的实证研究
2019年
为了探讨公众对于拟建核电站的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全国范围内拟建核电站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公众理解科学理论为基础确定了与拟建核电站的公众接受度相关的因素。结果发现作为“表面心理学”因素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显著影响公众接受度;作为“深层心理学”因素的情感认同和社会信任显著影响公众接受度,而感知知识却不能。当公众不了解核电站时,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情感认同和社会信任来评估利益和风险,而不是通过基于具体事实的纯理性推论。
胡元蛟
关键词:情感认同社会信任
公众理解科学:模型变革与范式改进
2018年
从20世纪末至今,科学公众的关系在网络社会与民主诉求的双重型塑下,愈渐从“公众理解科学”(简称PUS)转向“公众参与科学”。在“参与”的话语及实践日益获得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同时,PUS仍然存在的理由似乎仅在于它的“参照系”意义与“批判标靶”用途,即以它来为“参与”之于“理解”的优越性张目。
刘翠霞
关键词:公众理解科学民主诉求参照系PUS合法性
科技社团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途径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科技社团在建立公众理解科学的沟通机制上有历史传统以及现实需求,并有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和独特的组织优势。但科技社团在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不够完善,专业人力相对不足等挑战。科技社团应确立科学家的责任意识,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促进科学家积极参与公众理解科学活动,并提升科学家沟通能力,打造专门人才队伍。科技社团还应善用政策机制、市场机制,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
樊阳程
关键词:科技社团公众理解科学激励机制
公众理解科学:模型变革与范式改进被引量:13
2017年
"公众理解科学"(简称PUS),是理解现代社会科学公众关系的第一个重要范式。它以公众"知识的缺失"为前提预设,强调科学家填补"认知鸿沟"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因而也被称之为"缺失模型"。但建立在缺失预设基础上的PUS,连同其先见命题"无知导致猜忌与落后"以及基本推论"科学家自上而下传递知识即可改变公众无知状态",在逻辑推理与实践应用中都遭到了否证。在面对缺失模型本身缺失困境时,诸多学者从内部和外部提出了各种修复策略:或者反转PUS,强调科学家自我反思理解公众的重要性;或者主张打破认知的不对称性,实现科学公众的平等对话;或者提倡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与项目研究,构筑新的"公民科学"的知识生产格局。应该说,这些反思、对话、参与策略模型与缺失模型之间既有断裂也有关联,因而可以把它们统一纳入到PUS中的"理解"范畴视域下加以把握"理解"与缺失、反思、对话、参与之间的复杂联系,并借由对诠释学"理解"观的转译衍伸以重新理解PUS的价值以及化解科学的公信力与合法化危机。
刘翠霞
关键词:公众理解科学
《寂静的春天》对公众理解科学的影响
2017年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蕾切尔·卡逊从DDT污染入手,警示人们如果滥用科技将会对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提出和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制造出的可以立即见效的各类产品相比,人类更该寻求有效的生态防治方法的观点。促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副作用并反省自身对科技的看法。
汪晓辰刘丹鹤
关键词:公众理解科学

相关作者

刘兵
作品数:716被引量:1,403H指数:1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高温气冷堆 包覆燃料颗粒 球形燃料元件 燃料元件 科学史
王大鹏
作品数:136被引量:33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普研究所
研究主题:科普 科学家 公众理解科学 媒体 视频
李红林
作品数:40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普研究所
研究主题:公众理解科学 科普 公民科学素质 公众理解 科普工作
陈发俊
作品数:65被引量:288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研究主题:公众理解科学 人工智能 科技期刊 医学生 竹雕
张晶
作品数:52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
研究主题:科学教育 科学史 科学哲学 公众理解科学 科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