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篇“ 全茧量“的相关文章
- 家蚕全茧量遗传规律分析
- 2020年
- 家蚕全茧量是其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的重要研究目标。为丰富家蚕全茧量的遗传规律,在高原蚕区选择了全茧量有差异的两个日系品种‘皓月’‘湘晖’为亲本,配置了P1、P2、F1、F2 4个家系群体,运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家蚕全茧量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蚕全茧量具有明显的性别效应,雌性大于雄性;F1代杂种优势明显,全茧量高值对低值为显性;全茧量呈偏父本遗传;F2代全茧量频数呈双峰或偏峰分布,为明显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 任晓晓孙运朋罗朝斌杨万军
- 关键词:家蚕全茧量
- 不同性别柞蚕全茧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除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外,还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其中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方差的比率较大;在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所占的比率最大,显性效应所占的比率较小,母体效应则不显著。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力h2N=66.67%,雄性柞蚕的全茧量遗传力h2N=78.38%,高于雌性柞蚕。由于雌性、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的加性效应在总遗传方差中均占有较大比率,因此全茧量性状选择适于在早期世代进行,且对雄性个体具有更好的选择效果,但全茧量性状遗传存在负向显性效应。
- 徐亮吴艳孟宪民戚俐宿桂梅焦阳钟亮
- 关键词:柞蚕全茧量性别差异
- 柞蚕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分析
- 为探索柞蚕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特点,选择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有显著差异的5个柞蚕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Ⅱ设计组配成15个双列杂交组合(10个杂交组合和5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应用数量性状主-微位点组分析...
- 徐亮吴艳戚俐孟宪民宿桂梅焦阳车明秋
- 关键词:柞蚕全茧量加性效应显性效应
- 文献传递
- 柞蚕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探索柞蚕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特点,选择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有显著差异的5个柞蚕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Ⅱ设计组配成15个双列杂交组合(10个杂交组合和5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应用数量性状主-微位点组分析法解析发现5个柞蚕亲本间的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由1个主位点组与微位点组控制,主位点组与微位点组的遗传率分别为37.18%和16.01%,主位点组的加性效应为-2.55%,显性效应为-3.43%。其中,亲本品种582的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最小,含有1个可以使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缩小的纯合加性(++)主位点组,杂交组合582×抗大的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最小,含有1个可以使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缩小的杂合显性(+-)主位点组。杂交组合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构成包括主位点组杂合显性效应或主位点组纯合加性效应、微位点组杂合显性效应和微位点组纯合加性效应,不同杂交组合上述3种效应所占的比率不同。亲本间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主、微位点组及其遗传构成的解析,阐明了其杂交组合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特点,可作为柞蚕优良品种选育及杂交组合选配的理论依据。
- 徐亮吴艳戚俐孟宪民宿桂梅焦阳车明秋
- 关键词:柞蚕全茧量显性效应
- 家蚕少回育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一日一回育和一日二回育2种少回育方式以及少回育下蚕头密度和5龄给桑量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分析家蚕少回育省力化养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了不同蚕头密度、5龄给桑量、日给桑频次条件下的全茧量和茧层率。[结果]在一日二回给桑片叶育条件下,蚕头密度为630~880头/m2时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蚕头密度为1 100头/m2时的全茧量和茧层率显著低于其他蚕头密度。在适度蚕头密度条件下,除75%给桑量的全茧量显著低于其他给桑量外,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全茧量、茧层率均与给桑量呈正相关;当蚕头密度过大时,全茧量、茧层率与给桑量呈负相关。一日一回育的全茧量极显著低于一日二回育,但2种少回育方式在茧层率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片叶育方式下,一日二回育优于一日一回育,一日二回育中5龄给桑量和蚕头密度分别以85%的给桑量和880头/m2的蚕头密度为最佳。
- 冉瑞法廖鹏飞董占鹏
- 关键词:二回育少回育
- “两广二号”亲本全茧量与产卵量关系的分析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两广二号"四个亲本全茧量与产卵量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其回归方程。通过分析,"两广二号"四个亲本全茧量与产卵量关系均显著正相关,增减的幅度因品种不同而异。根据品种全茧量与产卵量的相关性,在蚕种繁育中可通过采取措施提高全茧量从而提高产卵量,进而提高繁育系数,提高生产效益。在桑蚕品种的保育工作中,全茧量与产卵量的相关性也可用来检验种性的保持效果。
- 浦月霞莫嘉凌罗坚
- 关键词:全茧量产卵量
- 柞蚕全茧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和性别上的差异,雌性个体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雄性个体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雌、雄个体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49.01%和24.3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53%和26.47%。柞蚕育种对全茧量的选择应依据性别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雌个体应强化早期选择;雄个体需多代连续选择,并强化后续世代选择。
- 徐亮孟宪民戚俐刘凤云刘佩锋姜德富
- 关键词:柞蚕全茧量
- 2对现行家蚕品种全茧量与产卵性状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对现行家蚕品种全茧量区间平均数与该区间内各产卵性状的平均数之间的相关和回归的分析,结果:全茧量区间平均数和各产卵性状的相关性,与全茧量的区间数量即全茧量分散程度有关,换言之,与全茧量的集中度有关。对于全茧量较为分散的品种,部分产卵性状与全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则可以通过直线回归方程,由全茧量来估算有关产卵性状。
- 杨仁奎雷霆杨水艳
- 关键词:家蚕全茧量
- 家蚕全茧量及重要相关经济性状的多重区间作图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利用家蚕品系C100和大造的回交一代BC1群体,用WinQTLCart2.0软件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个重要经济性状在分子连锁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重区间作图分析。共检测到40个QTL,分布于21个连锁群,其中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的QTL中,贡献率超过20%的主效QTL数分别为2、2、3、2个,贡献率超过30%的主效QTL有4个,分别是控制全茧量的qCW-19、茧层量的qSW-2、茧层率的qCSR-4和蛹体重的qPW-23。相关显著的经济性状的QTL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检测到的QTL均与其单侧标记紧密连锁,利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将不同的增效QTL进行聚合,为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 李斌鲁成赵爱春向仲怀
- 关键词:经济性状全茧量分子连锁图茧层量回交一代BC1
- 5龄食桑天数对全茧量和茧层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吴晓静沈艳芬
- 关键词:全茧量茧层量家蚕饲养管理
相关作者
- 朱勇

- 作品数:221被引量:695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家蚕 氟化物 丝素 中肠 野桑蚕
- 孟宪民

- 作品数:61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柞蚕 饲料效率 柞蚕品种 全茧量 栗蚕
- 戚俐

- 作品数:59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柞蚕 栗蚕 柞蚕幼虫 全茧量 柞蚕品种
- 徐亮

- 作品数:140被引量:209H指数:7
-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柞蚕 玉米 柞蚕品种 柞蚕幼虫 饲料效率
- 宿桂梅

- 作品数:72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柞蚕 柞蚕幼虫 微粒子病 柞蚕微粒子病 栗蚕